APP下载

高职参赛教学法的作用原理探索

2021-01-17杨丽红米朋树张冬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教学法

杨丽红,米朋树,张冬梅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黑龙江 加格达奇 165000)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普遍较低,学习动机相对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信心匮乏,学习自主性不够等方面[1]。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教学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自始至终需要关注的问题。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由于没有升学率和学业标准考评等机制,高职教师也同样存在教学动机不足的问题。在高职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时会安排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比赛,并根据赛事活动组织教学活动,将参赛与阶段性课程教学融为一体[2]。为取得较好的参赛成绩,课程内容、教学目标要围绕赛事主办方对参赛的要求确定,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参赛教学法或参赛式教学[3]。大量研究表明,应用参赛教学法的课程教学取得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课程教学,应用参赛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就业能力、学习态度、实践动手能力[4],而且在激发教师的积极教学动机、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方面也是成效显著的。参赛教学法具有明显的提高教学效果的优势,值得深入研究其原理。现有研究没有对参赛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的驱动原理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参赛教学法的过程及其涉及到的竞争性活动理论、动机激发理论、教学评价理论,探索参赛教学法的作用原理。

一、参赛教学法具有的教学效果体现在师生双方面的作用

参赛教学法,是在一个阶段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将组织学生参加课堂以外的专业职业技能赛事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参赛教学法也是课堂教学与社会专业职业竞争性实践相融合的一种方式。专业职业技能赛事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真实社会活动,具有水平高、公开性、竞争性、权威性等特点,对参赛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要求较高。应用参赛教学法的课程教学的预期是通过教师阶段性的辅导,学生能够参加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比赛,并力争获奖,教师也能够获得相应的指导教师奖项。实践调查及研究表明,课程应用了参赛教学法的阶段,学生获得的专业技能及其他综合技能普遍高于应用常规教学法阶段[4]。在进行参赛式教学前,通常教师会充分评估学生水平、教师水平及参赛预期,对评估后具有可行性的课程和班级进行参赛式教学,这就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奠定了理性认识的基础。师生都能够认识到参赛的可行性,认识到以参赛为目标的教学能使师生获得更高的专业技能,认识到参赛和获奖能使参加学生及指导教师获得价值与成就感,能提高自身的社会评价度,师生还能认识到参赛经历及所获奖项在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有实用价值。在参赛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学按照赛事项目专业职业标准调整教学标准,通常这一标准要高于常规课程标准。变化后的教学目标更侧重于激发学生的潜力、集中学生精力、提高教学标准,也使教师更加专注于提高教学效果,更能激发师生教与学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整个参赛准备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的参赛目标,教师会付出更多的精力与努力,同时也激励学生付出更多的精力与努力,师生均会形成斗志,激发出潜能。参赛教学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形成成熟的专业职业技能,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比赛,在参与比赛这一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及教师业务能力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参赛式教学全过程具有师生双向驱动作用,这缘于参赛式教学活动属于参与竞争性活动,参赛式教学活动具有动机激发条件,以及参赛式教学的教学评价方式的导向功能。

二、参赛教学法中的参与竞争行为激发高职学生和高职教师的潜能

实施参赛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是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比赛,参加比赛属于竞争性行为。个体竞争性作为一种人格特征存在,是个体在竞争的意识、动机、认知、态度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竞争会给人带来一系列的心理效应,在竞争条件下,人的潜能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增强人们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5]。竞争条件下能使个体对自我认识更深, 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E.Franken和J.Brown调查发现,人们参与竞争的动机有以下几方面:为了提升个人的能力、渴望获得胜利、促使自己加倍努力、满足于竞争中自己良好的表现、挑战困难的兴趣[6]。当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低分录取宽进宽出的教育机制背景下,缺乏竞争使得学生学习动机普遍偏弱。激发高职大学生的竞争心理也是为了让人格特征与现实社会环境相符合, 从而提高高职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高职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课堂外的社会性专业职业竞赛,为学生参与社会竞争、激发其动机系统提供了条件。对于高职教师而言,组织指导学生参加高级别的竞赛,既是学生参与社会竞争,也是教师本人参与社会竞争,在激发学生学习能力和潜力的同时也激发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潜力。需要指出的是,竞争具有正反两方面效应, 过于频繁的竞争容易使人产生紧张、忧虑、压力感、自卑感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是竞争客观地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林格伦指出:“竞争确实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即使我们试图将它逐出学校之外,也是办不到的。”关键是要正确地看待竞争,用主动积极的心态去应对竞争[5]。而高职参赛教学法中师生参加的各种中高水平专业职业技能赛事,是一种择优性竞争活动,而不是淘汰性竞争活动,是阶段性竞争活动,不是频繁性竞争活动,这既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属性的个人发展性竞争动机,同时还可以规避过度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参赛式教学活动具有学习动机激发条件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对于学生与教师来说,学习与教学的动机强弱程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一定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能够激发行为动机[6]。动机原理表明,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符合了需要的强度与诱因两项条件,能够引起动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需要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动机的多样性。学生和教师会从各种动机出发去学与教,有求知欲、责任感、兴趣、成就感、价值感等内部因素引发的内部动机,有奖励、认可、就业、晋级、环境压力等外部因素引发的外部动机。学习动机激发首先取决于个体的学习需要、 焦虑水平、学习期待、归因等内部条件,还取决于学习任务的性质、学习结果的反馈、学习的奖励与惩罚以及课堂活动的结构等[6]。造成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偏弱的学生个体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学习价值观、自我效能感、自主学习能力等几方面。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有强烈的学习需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动机。学生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的标准水平,一是考虑目标的成功可能性即期望,二是考虑目标的效价,即目标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自我估量[6]。参赛式教学法中所设定的教学标准是具有可期望及高效价的学习目标,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较好地解决了高职学生个体方面的学习动机偏弱的问题。

(一)参赛教学法满足学习期待动机激发学习动机的条件

学习期待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及当前刺激,而对未来学习有效性及学习结果的预料或预想,分为学习结果期待及有效性期待。有效性期待也被称为自我有效感(self-efficacy),即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研究证明自我有效感的动机作用强大,自我有效感会影响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以及个体在面临困难、障碍、挫折、失败时对活动的持久力和耐力。尤其是对于那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这种持久力和耐力是保证行动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高自我有效感促使人在活动中做出更多的努力并持之以恒,直至达到活动的目标。自我有效感一方面影响确定学习目标,另一方面也通过努力程度的调控影响自己做出多大努力去达到学习目标。即使学生的学习没有受到强化,只要有良好的学习期待,他们仍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学生的学习期待受到包括个人自身的成败经验、学生观察到他人的成败经验、言语劝说等因素的影响[7]。调查研究表明,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前会对参赛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充分评估赛事内容、学生与教师的实际情况、环境是否允许等,充分的评估奠定了学生对参赛活动的自我有效感基础。在教师组织学生参赛活动的过程中,为取得良好成绩,教师会对参赛情况做出评估并为学生讲解。在参赛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会经常激励学生,会使学生对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充满有效性期待,也使学生对获取参赛资格或获奖充满期待,具备自我效能感,进而激发学习动机。教师组织学生参赛这一活动,在教师的良好引导下,能够满足学习期待动机激发条件。

(二)参赛教学法满足学习任务价值激发学习动机的条件

学习动机的激发除了受到学习需要、学习期待等内部条件的影响外,还取决于外部诱因。最主要的外部诱因有学习任务的性质、学习结果的反馈、学习的奖励与惩罚,以及课堂活动的结构等。艾克尔斯(J.Eccles,1925)根据学习任务满足学生需要的不同程度,区分出学业任务的三种不同价值,分别是内部价值,即兴趣价值;获得性价值,即完成任务是能力好成绩好的标志;利用性价值,即完成任务可以获得金钱或谋取职业的好处等[7]。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的专业职业技能比赛本身具有社会权威性、评价公开性、竞争性等特点,课程内容相对于常规课程教学内容难度更大,在完成的过程当中会获得比常规课程更大的专业技能成长,如取得获奖证书能给学生带来荣誉与自我价值感,还会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其任务价值度与常规课程相比显著提高,在学生心目中是高效价目标。这种高效价学习任务价值使参赛式教学活动具备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

四、参赛式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

教学评价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目标导向功能、结果预期功能、行为激励功能、反馈调节功能等。不同评价方式及标准所引导的教学内容、方式与教学效果也不同。教学评价方式一般分为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常模),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解释着重于学生之间的比较。标准参照评价是以教学目标所确定的课程标准为依据,评定学生的学业成就[8]。标准参照评价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解释是看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学习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而不是比较学生个人之间的差异。高职教学中通常使用常模参照评价与目标参照评价两种评价方式。高职教学中应用常模参照评价通常是在班级范围内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出等级,其参照标准是班级范围的常模。高职教学中应用标准参照评价,其评价标准通常为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的教学目标。

参赛课程教学评价标准较之常规课程评价标准更能激励学生,激发学生潜能。一定级别的专业技能比赛活动,相对具有社会公开性及权威性,其选拔优胜所使用的评价方式通常为常模参照评价。而赛事活动评价所使用的常模是属于超出班级范围的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团体内的常模,赛事活动的常模标准对比高职教学的常模标准,显然是赛事活动的常模标准高于高职教学中基于班级平均水平所制定的常模标准。赛事活动评价的常模标准与高职教学的标准评价的标准对比,赛事活动主办方为保持赛事的权威性与高水平,其评价常模的标准显然会高于面向大众高职生平均水平所制定的标准评价的标准。而高职院校应用参赛驱动教学法的课程,为使学生达到参赛及获奖的目的,其教学目标是以所参加赛事的常模标准制定的,应用参赛驱动教学法的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标准相较常规课程有所提高。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预期功能、激励功能、反馈调节能功能决定了学生与教师将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实现高于常规教学评价标准的目标。需要指出的是,在决定是否实施参赛式教学活动前,教师已经对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学生、教师、环境等各方面具备实施高教学标准的条件,才会开展参赛式教学。可以说更高的标准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其发挥出的激励作用能深度激发学生与教师的动机和潜能,一定程度解决了当前高职生学习动力普遍不足的问题。

开展参赛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师的教学动机,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施参赛教学法,也是对完成高职基本培养目标的补充,尤其是对学有所长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更能发掘出其特长,在完成基本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完成发展培养目标。参赛教学法具有的教学效果体现在师生双方面的作用,其属于一种竞争性活动,参赛式教学能满足学习动机激发的条件,参赛教学法的教学评价标准能更有效激励学生。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教学法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