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及精准发展路径研究

2021-01-17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粤港澳大湾

沈 阳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发展水平的提升,为职业院校人才教育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职业院校应紧抓时代机遇,加强对现有教育体系的优化,提高与各地区院校教育联动能力,不断增强自身专业教育水平及质量。通过经济产业与职业教育发展对接,实现职业人才培养专业输出,使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能切实与地区产业发展融为一体。

一、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2017年,随着《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正式签署,建立以香港、澳门及广东部分城市为中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基本框架进一步形成。其中,推动地区经济建设,加速高科技产业布局及强化职业教育发展等内容,逐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核心。职业教育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形式,始终是我国输出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路径。粤港澳大湾区建成,预示着香港、澳门及广东部分地区职业教育形式将发生质的改变。为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建设发展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内容包括以“一带一路”为重要支撑加强内地产业经济合作、构建国际科技产业发展技术中心等基本构想,充分明确未来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基本路径。在此过程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必须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中起到积极推进作用。正因如此,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不仅要围绕满足地区性、跨区域教育需求,同时也要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做好更深层次教育规划,使职业教育培养能不断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联合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教育规模。2017年末所建立的“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更是进一步深化了香港、澳门及广东部分地区教育合作关系,解决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培养规范化不足及教育培养方向单一等问题,为后续阶段粤港澳大湾区更好实现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一体化发展夯实基础。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形成规范化联动教育机制,不仅仅是得到了各地区政府的扶持与帮助,同时企业发展所创造的教育环境,也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紧密融合提供了切实保障,使香港、澳门及广东部分地区专业人才教育能始终朝着统一目标努力奋进,真正意义上加速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高质量、高效率及高水平推进。

截至2018年初,中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公开的数据显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全年生产总值达到1.5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2.1万美元。其中,香港、澳门及广州三座城市生产总值占粤港澳大湾区全年生产总值的一半。由此可知,经济产业发展建设对粤港澳大湾区尤为必要,是其融入世界格局新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未来阶段以经济建设为导向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规范全面落实,对产业经济建设中经济贸易、专业技术及发展管理等类型的人力资源需求将逐步攀升。为进一步提高未来阶段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建设发展为切入点,完善人才定向培养体系,并不断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区教育发展协作,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体系,降低各地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门槛,容纳更多元的职业教育形式,使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培养能充分与未来阶段的地区发展趋势、建设环境相契合。同时,也可更好地推动地区性人才教育输出,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对专业人才的吸纳能力,以此构建完善的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新生态。

二、新时期产业经济建设影响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需求

(一)新经济产业区发展建设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港湾经济。粤港澳大湾区由于在政治、经济及文化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发展建设具有一定的时代容纳性,可以将不同地区产业经济模式运用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体系中[1]。换言之,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发展形态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能根据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变化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从而有效适应多个地区经济环境,提高发展策略制定、落实的弹性及灵活性。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必须要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形态及时地对人才应用需求进行调整,保障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能围绕地区经济建设同步进行,这将是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的新需求。除此之外,粤港澳大湾区始终将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定为发展纲要,人才需求并不仅依托于主导经济产业,周边经济产业建设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基于主导经济结构及周边经济产业双向融合开展职业教育培养,才是未来阶段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向。

(二)产业合作与对外贸易需求

从经济布局及结构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既保留传统港口经济基本特点,又具备融合新经济产业的综合实力。在多产业经济发展协同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势必是以多元化经济体系构建为基本内涵,采取中心带动局部的产业协作模式加速地区经济建设。在此过程中,必定要开展一定数量的产业合作及对外贸易。正因如此,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应紧抓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时代机遇,加强职业人才培养对协作型人才、商贸人才的教育输出。通过企业合作、院校合作及政府合作等多种形式,促进职业教育人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将各地区职业教育元素融入本地区教育体系,完善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院校与企业、机构合作对接,使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能切实与地区发展建设融为一体,为产业合作及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教育保障[2]。

(三)地区产业经济资源及人力资源应用需求

经济发展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而言固然重要,而科技产业发展布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重要一环。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相关要求,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同时也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使之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因此,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布局,完善高科技产业技术发展体系,提高科技技术应用实践服务能力,将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对此,将职业教育培养作为完善科技产业人才应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将是未来阶段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心思想,对粤港澳大湾区更好形成产业发展闭环有着重要意义。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发展目标不仅要在世界上成为科技产业聚集区,在科技创新、科技生产能力等诸多项目上,也必须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时代优势。这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而言是一次重要发展挑战,提升教育质量、强化职业教育专业素质,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需求。

三、教育全面化、精准化推进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困境、问题

(一)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教育发展体系尚不完善

协同教育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的基本结构。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产业形势发生转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随之发生变化。早期阶段所提出的协同教育发展规划,不再适用于现有的发展环境,必须要围绕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方向,针对职业教育制定新的规划。而事实上,由于香港、澳门及广东部分地区缺乏良好的教育沟通,协同教育发展改革始终停留在理论应用阶段,未能真正落实到各地区职业培养院校,以政府为主导的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形式日渐式微[3]。以企业为中心合作联动进一步取代早期阶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协作机制。这一过程的实现,本质上强化了各地区院校职业教育培养自主性,但对于构建职业教育协同培养生态环境而言,则无法形成职业教育一体化融合,使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的各自为政问题不断加剧。

(二)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管理互通、互动能力不足

科技产业布局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一部分,应在科技产业服务上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信息互通提供帮助。而现实情况的确如此,部分科技企业积极参与对职业人才的教育实践,提高各地区院校职业教育互动发展水平。但其基本教育互动内容,则主要以单一教育课题及教育培养课程为主,未能做好与职业教育的深化合作,降低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联动能力。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建设方面,企业的教育投入未能达到所期望的基本要求,定向人才培养逐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教育最核心的形态。不可否认的是,定向人才培养地区强化职业院校人才输出能力,但职业教育灵活性及教育弹性则难以保障,使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能力大打折扣,导致粤港澳大湾区职业人才教育协同培养成为一种教育形式,而非付诸行动的教育措施。

(三)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管理联动有效性缺失

联合教育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初期阶段职业教育培养的基本规划。在初期阶段教育发展过程中,联动教育发展增强了各地区教育衔接紧密性,解决了单一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不足问题,有效实现了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资源共享,提高了职业教育综合水平。但近年来,香港、澳门及广东部分地区职业人才教育体制的优化,打破了这一基本格局,使专注保留人才教育资源、控制教育资源流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发展常态。综合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来看,教育体制及制度因素仍然是制约粤港澳大湾区职业人才教育培养的基本要素,教育管理不规范、教育合作不协同在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中越发突出,其教育矛盾也在这一背景下不断加深,降低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管理联动的有效性,导致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质量有所下滑。

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精准发展的路径及策略

(一)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联合发展新标准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联合发展新标准的建立,其目的在于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保证在新的经济产业环境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联合发展能满足区域人才培养需求,使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不再处于被动教育发展地位,而是能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建设发展环境。有效将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进行对接,提高各地区职业教育人才输出能力,使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联合发展,能始终以地区经济建设及产业规划为载体,不断向更广阔的区域进行教育拓展,打破传统教育形式对职业教育的限制,确保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能广泛吸纳各类资源,更好地为职业教育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体系化融合做铺垫。

(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管理信息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应构建统一系统信息管理机制,通过强化教育沟通能力及提高信息互通水平,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联动能力,将单一区域教育发展体系并入多元化教育发展管理机制,使粤、港、澳三方面教育管理能形成良性教育监管循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联合发展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使职业教育在统一信息管理机制下可以更好地解决教育沟通时效性不足及教育有效性缺失问题。另外,粤港澳大湾区协同管理信息体系的建立,必须要独立于现有教育体系之外,避免各地区教育体系之间互相干扰,对统一信息管理形成阻碍,并切实为各地区职业院校教育发展联动提供信息管理支持,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体系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4]。

(三)创新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培养协同发展的产教融合新导向

产教结合是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式。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将逐步加强第三产业布局规划,产教结合教育形式应随着地区发展环境而改变,做好产教融合教育形式优化。例如,针对技术类职业人才培养,需要各地区职业院校先对行业信息及产业发展现状有所了解,根据院校所在区域将有效信息进行上报,由政府机构或企业辅助有关院校开展联合教育协作,以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化发展为中心,建立粤、港、澳三方协同教育培训实践基地。这一过程中,各地区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尽可能为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支持,使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的新型产教融合教育模式,能在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中起到关键性导向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需求涉及科技、贸易等多个领域,未来阶段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应以产业经济结构及经济建设发展趋势为中心,加强对现有教育联动机制的优化,增强联合教育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中的优势。妥善解决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联合发展教育管理问题,为后续阶段职业院校更好地满足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应用需求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粤港澳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公务员教育培养链培训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