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苍耳子中药处方1 057张用药分析

2021-01-16洪勇育苏玉纯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34期
关键词:鼻渊苍耳子中毒

洪勇育,苏玉纯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神农本草经》以“枲耳实”之名首载其中[1],而后在《千金·食治》以苍耳子之名入药,2020年版《中国药典》载录的苍耳子,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功效,用于风寒感冒、鼻塞流涕、鼻渊、风疹瘙痒、湿痹拘挛,常规用量为3~10 g[2],为历代治疗鼻渊、头痛的要药。因苍耳子有小毒,故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医师应合理配伍、增效减毒、严控剂量及疗程,提高安全用药水平。现将我院2020年使用苍耳子的情况通过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讨论,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苍耳子降低用药风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基于厦门市中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以“苍耳子”为检索词,共检索出2020年1-12月含有苍耳子的中药处方1 057张。

1.2 方法 将1 057张苍耳子中药处方所包括患者基本情况、用药单剂量、用药时间、配伍情况、临床应用、科室分布等有效信息为字段,导入后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患者基本情况及用药平均剂量 1 057张苍耳子中药处方中患者年龄为4~87岁,中位年龄32.25岁。成年患者苍耳子平均单剂量均超过10 g。见表1。临床报道[3],苍耳子超剂量使用所致不良反应涉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肾损害,其中以消化系统损害居多,特别是肝脏损害最大。老年患者各项生理机能已衰减,超量使用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应酌情减少用量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表1 患者基本情况及用药平均剂量

2.2 处方所含中药味数 含11~20味中药处方占比最高,其中11~16味居多。见表2。李繁荣等[4]认为药味过多有弊端:药物相互牵制,影响疗效;化学成分多,反应复杂;大量药渣吸附药液。所以应倡导经典名方,合理配伍,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表2 处方所含中药味数

2.3 用药时间 1 057张苍耳子处方中,最长用药时间为14 d,最短3 d。其中,7 d用药时间居首,3 d用药时间次之。见表3。汪永忠等[5]发现,苍耳子致小鼠肝肾损伤呈“量—时—毒”关系,用药时间与不良反应呈正相关。在使用苍耳子时,不应长程连续服用,避免药物毒性蓄积导致机体产生损害。

表3 苍耳子处方用药时间

2.4 苍耳子用药单剂量 1 057张苍耳子处方中,单剂量为5~10 g的处方数最多,11~15 g的处方次之,苍耳子单剂量超过药典限定用量(3~10 g)的处方占比为30.09%。见表4。王璟等[6]研究表明,苍耳子毒性反应与服用剂量呈正相关性。因此控制风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要求临床医师在使用苍耳子时应严格控制单剂量。

表4 苍耳子用药单剂量

2.5 科室分布 1 057张处方中,耳鼻喉科处方数最多,与其通鼻窍功效相关,为鼻科要药。见表5。

表5 科室分布占比

2.6 临床应用 1 057张苍耳子处方中,治疗呼吸系统的处方最多。见表6。苍耳子还可治疗皮肤病、风湿痹痛等。与古籍中记载的苍耳子功效主治基本一致:《滇南本草》中记载苍耳子有治疗鼻渊的功效,书中记载苍耳子“主治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发汗,散风湿,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肢痛、痹痛……”[7]。《雷公炮制药性解》指出,苍耳子“味甘,性温有小毒,入肺经。主风寒湿痹,头风脑漏,疔肿困重,疥癣搔痒,血崩,大风癫痫,善能发汗”[8]。

表6 临床应用占比

2.7 配伍情况 1 057张处方包含中药149种,配伍总频数为15 094次;与苍耳子配伍的单味药辛夷频次最多,其次为姜半夏、陈皮、浙贝、白芷等;清热药与苍耳子配伍的比例居首位,其次为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等。见表7、表8。

表7 苍耳子与单味中药配伍频数前30味分布情况

3 讨 论

苍耳子以“枲耳实”之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在草部中列中品,以苍耳子作药名始于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食治》,并以此为正名沿用至今,但未言有毒[9],至《本草品汇精要》始云“有毒”[10]。中医临床上用于风寒感冒、鼻塞流涕、鼻衄鼻渊、风疹瘙痒、风湿拘挛等,常规用量3~10 g。现代研究表明,苍耳子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肿瘤、抗炎、降血糖及抗过敏等生物活性[11],在临床中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随着广泛应用及药物警戒体系的完善,苍耳子的毒性报道越来越多,苍耳子>10 g时易发生中毒反应,量越大病情越严重,预后较差。苍耳子引起不良事件中,半数以上为严重者,其中以药源性肝损伤居多,大部分病例及时治疗能够痊愈,但少数病例中毒严重,后续治疗欠佳,甚至导致死亡,其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1 057张苍耳子处方临床用药分析结果显示,超半数的苍耳子处方包含10~16味中药;用药年龄段分布较均匀;苍耳子处方的用药时间主要为7 d内;使用剂量主要为10~15 g;苍耳子处方来源主要为儿科、耳鼻喉科、呼吸科;常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感冒等疾病。统计分析还发现苍耳子临床应用存在3个不合理使用问题:(1)用药剂量过大,30.09%的处方中苍耳子单剂量超过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用量上限10 g;(2)超疗程使用,有患者用药时间长达2个月;(3)特殊人群用药未减量:部分儿童及老年患者苍耳子单剂量超过10 g。

临床医师合理使用苍耳子,避免不正确使用导致毒性反应应考虑:(1)不应超剂量使用,聂安政等[12]研究统计203例苍耳子中毒反应,单剂量在药典限定的范围内仅有2例发生中毒反应,超过10 g有101例发生中毒反应,究其实质,毒性反应最根本原因是超剂量使用;(2)不应超疗程使用,吴秀珍[13]报道14例患者服用苍耳子合剂治疗鼻渊、头痛、鼻塞流清涕引起慢性中毒致心肌损害、肝功能损害,患者服药前期未见不良反应,中毒反应均于服药30 d以上才开始出现,报道提示,超疗程服用是苍耳子发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3)特殊人群应减量,由于儿童肝肾等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老年患者肝肾机能减退,两者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反应。合理配伍可增效减毒,苍耳子配伍辛夷、黄芪可减毒和(或)增效。马藏等[14]研究发现,苍耳子与辛夷配伍(前者与后者1∶2)组合煎液的抗炎作用较苍耳子组单煎液有所增强,且急性毒性小于苍耳子单煎液。刘树民等[15]通过苍耳子组、苍耳子黄芪(1∶1、1∶2、2∶1)4组对比试验给予小鼠喂药连续4周后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转移酶(GST)、丙二醛(MDA)水平,结果发现,苍耳子配伍黄芪后对苍耳子引起的AST、ALT升高及肝脏指数改变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中以苍耳子配伍黄芪2∶1作用最好,提示苍耳子配伍黄芪2∶1可最大程度减少苍耳子毒性。

综上所述,医师在临床使用苍耳子时,应严格掌握用量、控制疗程、合理配伍、减毒增效,还应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参考肝肾生化指标精准施药。医院相关部门应加强处方点评和药品干预管理力度,解决类似苍耳子等中药不合理使用的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猜你喜欢

鼻渊苍耳子中毒
高建忠用苍耳子散治疗鼻渊的临床体会
千金苇茎汤治疗鼻渊经验探讨
分析自拟辛夷鼻炎汤治疗鼻渊的临床疗效
带刺的苍耳子
中毒
苍耳子中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鼻渊方治疗顽固性慢性鼻渊1例
天哪!我中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