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2021-01-16李溢祺钟小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34期
关键词:表面活性插管气管

李溢祺,钟小梅

作者单位: 342600 江西省会昌县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而引起呼吸困难、吸气、呻吟及发绀,症状严重者会导致呼吸衰竭,若不及时治疗,不仅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影响,还会危及患儿生命,NRDS常发生于早产儿,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目前治疗NRDS主要通过外源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以改善患儿病情[2-3],可对患儿进行气管插管经喉镜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拔出气管进行正压通气,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技术人员提出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可避免经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带来的不良影响。本研究观察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6年4月-2019年6月江西省会昌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NRDS患儿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55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NRDS诊断标准[4]:早产儿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胸部X线片显示NRDSⅠ~Ⅱ级,Ⅰ级:肺野透光性较低且肺野有均匀细小颗粒及网状阴影,Ⅱ级:在Ⅰ级基础上病症加重,同时有支气管充气征延长至肺野中外部;(2)胎龄30~36周。排除标准:(1)先天性遗传疾病;(2)先天性畸形;(3)已使用过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注射适量镇定剂,使患儿暴露出声门,在喉镜引导下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医用胶布进行固定,注入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6011992)70 mg/kg,利用复苏皮囊对患儿进行正压通气,最后拔除气管导管。观察组注射适量镇定剂,使患儿暴露出声门,在正压通气下经喉镜引导利用气管导管钳将8号胃管插入患儿的气管,插入深度为30~40 mm,用医用胶布进行固定,离患儿口唇出约50 mm处使用头皮针穿入胃管中,避免穿透,与5 ml注射器相连,将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70 mg/kg于3 min内匀速注入胃管,注入完毕后拔除胃管。对于持续需氧、机械通气者、呼吸道持续正压≥6 cmH2O,吸入氧浓度(FiO2)>50%者可再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儿首次插管成功率、心动过缓发生率、再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率、72 h内机械通气率、首次插管时间、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总量、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治疗前后肺氧合功能[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 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及并发症。并发症包括肺气漏、支气管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膜炎、脑室内出血、肺出血。

2 结 果

2.1 首次插管成功、心动过缓、再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SpO2下降及72 h内机械通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首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术中心动过缓率、再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率、SpO2下降率、72 h内机械通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首次插管成功、心动过缓、再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SpO2下降及72 h内机械通气发生率比较 [例(%)]

2.2 首次插管时间、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总量、机械通气时间及吸氧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首次插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总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吸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首次插管时间、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总量、机械通气时间及吸氧时间比较

2.3 肺氧合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a/A PO2、PaO2、O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a/APO2、PaO2、OI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儿治疗前后肺氧合功能指标比较

2.4 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儿支气管发育不良及肺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肺气漏、早产儿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膜炎、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儿并发症比较 [例(%)]

3 讨 论

1929年一种在肺泡表面维持呼吸正常的物质被von Neergard提出,直到1959年才首次证实NRDS是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肺表面活性物质是指分布在肺泡内衬中可起到降低液—气界面表面张力作用的物质[5]。其作用机制为:肺表面活性物质进入人体后,在肺泡液层表面以单分子层形式存在,从而使患者肺泡张力下降,降低液体分子之间吸引力,从而使液泡更稳定,肺表面活性物质还可抑制肺泡呼吸末塌陷机制,使患儿呼气时肺泡中保留一定量气体,再次吸气时减少患儿吸气力度,改善肺部顺应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还可保护肺泡上皮细胞,降低毛细支气管表面张力,避免支气管阻塞及痉挛;肺表面活性物质分解后能被肺部表皮细胞吸收,再次进入肺部参与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6-7]。在NRDS患儿治疗中,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治疗方式,以往面对NRDS患儿往往无从下手,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不但可降低患儿病死率,同时降低NRDS并发症发生率,给患儿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改善其通气换气能力,解决患儿呼吸困难问题,待患儿自身产生足够肺表面活性物质,恢复自身正常功能[8]。因此如何给药在目前NRDS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

经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如今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再进行正压通气,但这也带来一些问题。本研究发现,2组患儿首次插管成功率、首次插管时间、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总量、机械通气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将气管导管换成管径更细小的胃管,在喉镜引导下提高了插管成功率,也减少了插管时间,在经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中需使用呼吸气囊进行正压通气,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易引起气管栓塞,使患儿呼吸时与药液之间相互抵抗,导致将药液喷出气管中,造成药液浪费,而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完全,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再次给药可能,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总量,从而减少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时正压通气更有利于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肺部均匀分布及改善患儿肺部顺应性[9-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儿a/A PO2、PaO2、OI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给药方式的效果相近。观察组患儿支气管发育不良及肺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肺气漏、早产儿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膜炎、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由于NRDS多发于早产儿,早产儿气管较为狭窄、软骨十分柔软,气管支气管肌肉发育及弹性纤维不完善,经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极易对气管造成损伤,导致患儿呼吸之间压力过大,增加支气管及肺部损伤率[12]。结论与其他研究[13-14]相似。

综上所述,经胃管微创注入与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的效果相似,但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明显提高插管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对患儿支气管损害较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表面活性插管气管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新型金刚烷基杂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新型双苯基型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细柱五加叶及其两种主要三萜成分的表面活性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