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新液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及对切口愈合时间的影响

2021-01-16吴君兰王晓丹黄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34期
关键词:新液渗液液化

吴君兰,王晓丹,黄娟

作者单位: 336300 江西省宜丰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剖宫产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妇产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2.5%~16%,阻碍切口愈合,延长住院时间,给产妇带来不适及精神压力,且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且愈后切口瘢痕也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剖宫产产妇由于孕期腹部脂肪堆积、手术持续时间较长、切口暴露时间较长等原因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几率更高。脂肪液化产生的脂肪酸会刺激切口,引发炎性反应,阻碍切口愈合,严重时甚至出现切口开裂、感染等症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1-2]。如何高效地治疗脂肪液化是现阶段临床换药研究的重点。康复新液为促愈合药物,具有理气散结、通利血脉、养阴生肌等作用,其主要粘糖氨酸与多元醇类可增强患者免疫,促进组织细胞修复,达到创面愈合效果[3-4]。基于此,本研究观察康复新液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及对患者切口愈合时间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7月江西省宜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8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年龄25~44(26.25±5.45)岁;体质量51~72(61.12±4.81)kg;横切口3例,纵切口37例;脂肪层部分切开30例,脂肪层全部切开10例。对照组年龄24~47(26.61±5.11)岁;体质量50~73(62.33±4.93)kg;横切口4例,纵切口36例;脂肪层部分切开25例,脂肪层全部切开15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患者术后切口症状符合脂肪液化相关诊断[5];(3)患者切口皮肤表面潮湿,敷料上有黄色渗液,镜检可见大量漂浮的脂肪滴,但无脓性分泌物;(4)皮下组织游离,触摸有波动感;(5)局部皮温不高,无炎性反应,无坏死现象;(6)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7)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配合本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切口已局部或全程裂开患者;(2)对本研究所用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患者;(3)合并严重感染患者;(4)合并重要器官、内分泌功能障碍;(5)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控制血糖,及时纠正患者贫血、营养不良及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对基础疾病及并发症等给予积极对症治疗。

1.3.1 对照组: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生理盐水纱条引流。

1.3.2 研究组: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新液治疗。康复新液(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43020995)冲洗切口3~5 min,使用康复新液浸湿创口内引流纱布条后置于切口内填塞,对准患者切口皮肤后覆盖康复新液纱布外敷切口。使用无菌腹带加压包扎切口,定时观察患者切口纱布渗液情况,每天3~4次,出现渗液后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燥,待切口渗液消失,创面100%红色,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根据切口情况行2期缝合或外用无菌免缝蝶形胶布封闭死腔,以缩短愈合时间,至切口愈合出院。有细菌感染时不能使用康复新液,咳嗽患者给予止咳化痰药或腹带加压包扎切口。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切口渗液消失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切口开裂、渗液、化脓、感染等不良反应。

1.5 疗效评定标准[6]显效:切口两端愈合后恢复良好,拆线后切口无开裂,愈合处皮肤张力良好并能承受压力;有效:切口两端愈合较好,切口无开裂情况,皮肤存在一定张力;无效:切口两端挤压后仍出现渗液,切口愈合情况差,甚至出现切口感染等症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χ2=3.914,P=0.048)。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切口渗液消失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换药次数比较 研究组切口渗液消失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切口渗液消失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换药次数比较

2.3 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及WBC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RP水平、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2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降低,WBC均明显减少,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及WBC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5.00%(χ2=3.914,P=0.048)。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手术切口的愈合会经历三个阶段:炎性反应期(切口红肿、炎性渗出)、增生期(血管新生、肉芽形成,并开始上皮化)和修复期(血管萎缩、胶原蛋白重组)。而脂肪液化使炎性反应期延长,严重阻碍增生期的进展,减慢切口愈合的速度。

切口脂肪液化通常是由于患者体型肥胖、代谢异常、术中高频电刀的使用、术中机械刺激、手术时间过长、切口暴露脂肪组织氧化分解及术后缝合不到位死腔残留等相关因素而导致血供不良[7]。临床上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以充分引流、消灭死腔和预防感染为治疗原则。治疗方法主要有营养支持、使用抗生素加强抵抗力、切口换药引流、切口敞开及二期缝合等,但治疗时间均较长,愈合较慢,患者精神压力较大。康复新液为中成药,主要提取物来自于美洲大蠊干燥虫体,含有18类氨基酸(≥0.7%),动物油脂、蛋白质、肽类及多元醇类等活性物质。大量研究显示康复新液刺激性小、渗透力强,可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细胞增殖和新生肉芽组织增长,促使坏死组织脱落,加速病损组织修复,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血管新生,迅速修复各类溃疡及创面创伤[8-9]。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宋静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为康复新液通过其多元醇类及肽类活性物质促进表细胞生长与毛细血管再生,改善机体微循环,改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环境。脂肪液化的本质即为血供不良,故使用康复新液可有效地改善脂肪液化、促进切口愈合。同时通过充分挤压患者切口内渗液,冲洗后填塞康复新液纱布条,药物直接作用于切口创面,可起到抗感染、消肿、加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其主要药效成分为多元醇类和肽类活性物质,可直接减少渗液,促进表面肉芽组织与毛细血管增生,与生理盐水引流相比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切口渗液消失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与蔡丽霞等[11]研究结论一致。分析原因为康复新液通过其粘糖氨酸与粘氨酸的作用促进患者活化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加强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促进创面组织细胞坏死脱落并加强表皮细胞增生,且康复新液营养成分丰富,为创面修复提供营养基础,加速病损组织修复,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切口渗液恢复时间,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切口脂肪液化属无菌性炎性反应,本研究中,治疗7 d后2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康复新液治疗剖宫产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能抑制炎性反应,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考虑机制为康复新液中成分粘糖氨酸、粘氨酸,可增强细胞免疫,促进机体白细胞介素与干扰素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力,多元醇类及氨肽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功效包括促进组织修复、消除炎性反应及水肿情况、改善切口创面微循环。

另外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唐征宇等[12]的研究结论一致。分析原因为康复新液于患者切口处可产生自溶性清创作用,刺激创面再生,可有效隔绝外界细菌的侵入、避免换药时对新生肉芽组织与上皮细胞组织产生损伤,减少化脓、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康复新液治疗剖宫产术后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可促进切口愈合,提高治疗效果并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新液渗液液化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慢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康复新液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6种成分测定
防漏膏在PICC置管术渗液中的应用
辨析汽化和液化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煤的液化原理及应用现状
康复新液在腋皱襞切口大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天然气液化厂不达产的改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