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2021-01-16黄红来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34期
关键词:性反应盆腔炎证候

黄红来

作者单位: 437300 湖北省赤壁市德和医院

盆腔炎(PID)指盆腔腹膜、生殖器官及子宫周围结缔组织的炎性反应,是常见的妇科感染性疾病,具有病程较长、复发率较高、病情复杂等特点[1]。慢性盆腔炎(CPID)则是由急性盆腔炎治疗效果差而形成的慢性炎性反应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下腹坠胀、腰骶部酸痛、月经异常等。王铁英等[2]通过对2 100例妇科疾病患者分析得出,CPID发病率为28%,占妇科炎性反应疾病发病率的第三位。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CPID会引起反复下腹疼痛、输卵管妊娠或继发性不孕等[1]。西医主要主张以抗生素杀菌消炎治疗为主,而中医药治疗CPID不仅可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还可提高免疫力,改善患者预后[3]。本研究通过分析中药结合抗生素治疗CPID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CPID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赤壁市德和医院收治的CPID患者2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平均年龄 (33.34±4.78)岁;平均病程(12.98±1.56)个月;其中人流术后43例,引产后28例,妇科手术后29例;既往曾有盆腔炎史33例。对照组平均年龄 (32.65±5.21)岁;平均病程(13.05±2.02)个月;其中人流术后44例,引产后28例,妇科手术后28例;既往有盆腔炎史32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CPID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妇产科学》[4](第6版)中的CPID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考《中医妇科学》[5](第7版)拟定的有关“妇人腹痛”“带下病”“瘾瘕”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病史不全或不配合治疗者;过敏体质者;其他严重疾病或者传染病者;CPID急性发作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天津医药集团津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4372)1.5 g 混合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注射用奥硝唑(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778)0.5 g混合生理盐水1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联合使用丹参10 g,香附10 g,乌药10 g,延胡索20 g等组成的活血化瘀中药方,水煎温服,每天1剂,早晚服用。2组患者均在月经干净后第1天开始使用,连续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疗效;(2)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后取患者清晨空腹血,使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3)治疗前后取患者清晨空腹血,使用贝克曼库尔特AU480全自动生化仪,采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和全血黏度。

1.5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关于“CPID中医证候”的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之前明显好转;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之前有所减轻;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没有缓解或出现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由同一位临床医师评估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

2 结 果

2.1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1个月后, 试验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3.00%,高于对照组的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6,P=0.012)。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2.2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IL-6、TNF-α、IL-2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2组IL-6、TNF-α、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3 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2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均较治疗前下降 (P<0.01),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3 讨 论

CPID作为常见的妇科炎性反应疾病,其主要的病因是病原菌感染创面而引起炎性反应,轻者局限于某一部位,严重者会导致整个盆腔脏器的感染[7]。中医认为CPID病位在胞宫、冲任,其发病原因与肾、肝、脾有关。主要病因是湿热、血瘀、气滞等实邪蕴结于胞宫,反复进退,耗伤气血,因实致虚,虚实夹杂,缠绵难愈[3]。虚、瘀是CPID病因病机的关键所在,其核心是以本虚 “气虚”“脾虚”“肾虚”之“正气亏虚”为主;其病理产物以标实者为“热”“毒”“湿”“寒”之“瘀”为主贯穿整个病程,从虚、瘀论治CPID有助于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8]。

抗生素头孢呋辛钠和奥硝唑对于CIPD的治疗效果已得到临床验证,但长期应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病原菌耐药,从而导致疗效欠佳。研究提示,中西药的结合疗法对于CPID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7]。本研究使用的中药汤剂根据中医辨证治疗观点,以活血化瘀为主。丹参可调节妇女经脉从而具有活血祛瘀之功效;延胡索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柴胡配香附可以疏肝理气、调经止痛[9]。从现代的药理学分析来看,活血祛瘀类中药汤剂能够有效扩张外周血管,增加血流量,从而改善血流动力学;有效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减少微血管周围渗血,达到化瘀效果; 还有较强的镇痛、抗炎作用,可抑制血栓形成及降低血黏度[10]。谷风等[11]报道关于利湿化瘀法治疗湿瘀型慢性盆腔炎大鼠的研究得出,利湿化瘀法可通过调节大鼠子宫组织NF-кBp65、IкKα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进而减轻盆腔炎性反应。

本研究结果提示,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较于单一抗生素治疗CPID,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高,IL-6、TNF-α、IL-23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降低幅度明显,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改善程度也明显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何剑珍[10]采用活血祛瘀类中药配伍结合西医治疗CIPD患者80例,得出活血祛瘀类中药配伍结合西医疗法可以有效缓解炎性反应,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一致。相关关于CIPD临床治疗的对照研究同样得出,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血液流变指标[12-13]。

综上所述,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相对于单一抗生素治疗CPID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是中药药方多样,疗效各有偏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以规范化。

猜你喜欢

性反应盆腔炎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与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从中西医学的异同探讨中医证候基因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