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阑尾炎术后残余感染的临床效果

2021-01-16陈振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34期
关键词:甲硝唑氧氟沙星阑尾炎

陈振

作者单位: 350000 福州市,福州台江医院普外科

手术是临床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方法,腹腔感染及切口感染是常见的急性阑尾炎术后残余感染,影响术后恢复,增加患者的痛苦[1]。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残余感染应采取抗感染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尽快消除残余感染,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术后康复期间的危险因素[2]。左氧氟沙星及甲硝唑均是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治疗急性阑尾炎术后残余感染有良好的抗感染效果。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可更好地改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后残余感染症状[3]。本研究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阑尾炎术后残余感染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9月福州台江医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术后残余感染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1~61(31.84±5.02)岁。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20~58(32.13±4.75)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急性阑尾炎术后发生腹腔感染及手术切口感染。排除标准:合并肠梗阻及腹腔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患者;对左氧氟沙星及甲硝唑过敏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注射液(陕西诚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61022946)0.5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江苏瑞年前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4064)0.4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2组均治疗3~7 d。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

1.5 疗效评定标准[4]显效:手术切口愈合良好,腹腔感染症状完全消失,无不适症状;有效:手术切口感染及腹腔感染症状逐渐消退,疼痛、肿胀及其他不适症状减轻;无效:存在严重的手术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症状,伴明显的疼痛和不适症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6,P=0.023)。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2.3 不良反应比较 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7,P=0.45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急性阑尾炎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切除发生炎性病变的阑尾组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恢复期间易出现术后残余感染,主要表现为手术切口部位感染及腹腔感染,延缓手术切口的愈合时间,加剧手术部位的疼痛症状[5]。一旦发生术后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将给患者经济和心理带来巨大负担,给患者身体造成二次伤害,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老年和儿童患者由于免疫力低,更易发生感染,影响康复效率。术后残余感染是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康复期间的危险因素。术后残余感染的因素主要为:(1)体质指数(BMI)。患者BMI越高,更易发生感染。由于BMI高,患者体脂含量越高,血液循环较差,手术切口缝合困难。脂肪细胞具有较大空隙,由于缝合不良,造成切口处血液循环较差,更易发生感染。(2)手术时间。随着手术时间延长,手术切口暴露时间越长,切口处于牵拉状态下,皮肤组织水肿影响切口愈合。手术过程中可在切口处覆盖纱布,吸收手术产生脓液,保护切口,有利于预防感染。(3)术后处理。切除阑尾时,由于切口方向异常,阑尾没有顺利从患者体内取出,残端不容易切除,也容易发生感染。若阑尾炎患者病情严重,术中需充分冲洗腹腔,若未重视残余液体的清除,极易造成腹腔感染,对切口组织造成污染,增加感染风险。若患者为坏疽性或化脓性阑尾炎,病情更严重,致病菌浓度更高,易引发腹腔感染。(4)基础疾病。患者基础疾病也增加感染风险,如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易发生术后感染。尤其是老年患者,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力较低及营养不均衡,易发生术后感染。预防术后残余感染,需积极采取防治措施。患者就医后需立即诊断确诊,满足手术指征时及时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方式,让手术视野更加精确,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严格遵守无菌化操作,严格清理阑尾组织,并冲洗腹腔,减少病原菌污染腹腔环境。术后可留置引流管,将液体充分排出体外。更重要的是术后积极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残余感染。积极观察切口情况,若发现切口有脓液,需拆线引流,重新缝合。若在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已发现术后残余感染应采取抗感染治疗,有效预防术后残余感染,减轻术后并发症的危害[6]。

为有效治疗急性阑尾炎术后残余感染,需选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抗菌药物[7]。急性阑尾炎术后应用甲硝唑可利用药物的抗厌氧菌活性,有效治疗厌氧菌引发的局部感染。甲硝唑可促进厌氧菌凋亡,进而有效缓解炎性反应。作为硝基咪唑衍生物,在厌氧环境下可灭杀生长细胞及微生物,抗厌氧菌,硝基可通过还原为细胞毒,参与细菌代谢过程,抑制细菌繁殖和生长,从而达到对抗感染的作用。急性阑尾炎术后残余感染一般采取静脉滴注给药[8]。甲硝唑治疗急性阑尾炎术后残余感染可获得良好的抗感染效果,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整体疗效来看,单独用药的抗感染效果欠佳,为增强药物治疗的抗感染效果,加快术后残余感染症状的消退,可采取联合用药[9]。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适用于多种类型感染的临床治疗。左氧氟沙星可有效抑制细菌DNA回旋酶活性,破坏细菌DNA的合成机制,促进细菌凋亡,改善术后残余感染症状[10]。左氧氟沙星对厌氧菌的作用效果并不理想,可利用甲硝唑进行弥补,两种药物相互协同,可有效增强药物的抗菌活性,进而提升抗感染效果。为进一步预防急性阑尾炎术后残余感染,应预防使用抗感染药物。应用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不应局限于术后残余感染发生后,需于术前应用,可产生良好的预防效果,降低腹腔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风险[11]。左氧氟沙星及甲硝唑均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易引起头晕、恶心呕吐及皮疹等,但对药物的疗效影响不大。联合用药不会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充分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需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可见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阑尾炎术后残余感染的疗效优于甲硝唑单独用药。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急性阑尾炎术后残余感染采取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可缩短持续用药时间,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相较于甲硝唑单独用药,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期间未增加不良反应,充分反映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阑尾炎术后残余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术后康复,缩短用药时间及治疗时间,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甲硝唑氧氟沙星阑尾炎
牙膏中甲硝唑和诺氟沙星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89-2021)
Meckle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外科治疗
甲硝唑栓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单纯急性阑尾炎40例
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40例
多层螺旋CT在阑尾炎诊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