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维生素D治疗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纤维化的影响

2021-01-16李园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34期
关键词:慢性肾炎依那普利缬沙坦

李园

作者单位: 434400 湖北省石首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慢性肾炎又称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情反复迁延难愈,随着病情不断发展,会并发慢性肾衰竭,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1]。慢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复杂,普遍认为与细菌、病毒及原虫等感染有关,并通过免疫机制、炎性介质及非免疫机制等发病[2]。依那普利属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可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干扰缓激肽含量,降低血管阻力,且药物可改善患者肾功能,发挥良好的效果[3]。缬沙坦属常用药,可以竞争方式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活性,最大限度保护患者肾脏功能[4]。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可促进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免疫调节[5]。维生素D可抑制局部炎性反应,发挥多种炎性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亦可抑制血管紧张素原表达[6]。本研究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维生素D治疗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纤维化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湖北省石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2~73(59.11±5.44)岁;病程1~8(3.62±0.33)年;体质指数(BMI)21~27(23.73±2.18)kg/m2;基础疾病:糖尿病9例,高血压10例,高脂血症8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3~71(58.98±5.41)岁;病程1~7(3.59±0.31)年;BMI 20~27(23.59±2.15)kg/m2;基础疾病:糖尿病11例,高血压9例,高脂血症7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7]中慢性肾炎的诊断标准;近3个月内均未使用相似药物,且尿蛋白水平1.0~3.5 g/24 h;符合依那普利、缬沙坦及维生素D药物治疗适应证,均无药物过敏史。排除标准:合并精神异常、血液系统疾病及肾脏恶性肿瘤者;合并急性肾炎、继发性肾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纤维化指标异常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妊娠期或哺乳期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入院后均控制饮食,保证每天蛋白质摄入量<40 g;伴有高血压患者,每天盐摄入量<6 g;常规给予患者长效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ARB)控制患者血压;加强控制患者血脂水平,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支持治疗,正确指导患者适当锻炼,调节患者情志,指导患者休息,避免患者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造影剂损害肾脏药物[8]。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浙江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33127)20 mg睡前服用,每天1次;缬沙坦胶囊(北京恩泽嘉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0485)160 mg口服,每天3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滴剂[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73093,规格:每粒含维生素D3800 U)]1~2粒口服,每天1次,连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肾功能,包括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24 h蛋白。(2)炎性因子: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9]。(3)肾纤维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Col Ⅳ)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4)并发症及复发率:并发症包括血压波动、恶心呕吐及头晕嗜睡;门诊或电话随访6个月,记录治疗后1、3、6个月复发率。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BUN、SCr及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BUN、SCr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

2.2 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hs-CRP、TNF-α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3 治疗前后肾纤维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LN、PC-Ⅲ、Col Ⅳ及TIMP-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LN、PC-Ⅲ、Col Ⅳ及TIMP-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肾纤维化指标比较

2.4 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 2组血压波动、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发生率及治疗后1、3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 [例(%)]

3 讨 论

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以血尿和蛋白尿为主。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基础蛋白尿每上升1 g/d,肾功能进展危险性提高39.0%。慢性肾炎与慢性肾衰竭有关[10]。近年来,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维生素D在慢性肾炎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4周后BUN、SCr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维生素D可改善患者肾功能。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调节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慢性肾炎发生率。缬沙坦可通过竞争拮抗受体形式,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学活性,降低机体尿蛋白水平,最大限度保护肾脏功能[11]。维生素D进入靶细胞后,可与核内受体结合激活靶基因,从而引起细胞一系列代谢转变,发挥良好的生物效应。现代药理结果表明,维生素D不仅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亦是一种激素,可降低患者尿蛋白水平[12]。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4周后hs-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维生素D可降低慢性肾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慢性肾炎主要是由于双肾肾小球弥漫性病变过程,慢性炎性病变可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使肾间质区不断受到炎性细胞浸润。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将会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等,并逐渐向纤维化方向转化,从而引起LN、PC-Ⅲ、Col Ⅳ及TIMP-1水平持续升高。慢性肾炎患者发生肾纤维化时已伴细胞功能受损,并形成终末期固缩肾。临床上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维生素D治疗慢性肾炎可发挥不同药物优势,减轻患者肾脏纤维化,且不同药物联合使用安全性较高,可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及依从性。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4周后LN、PC-Ⅲ、Col Ⅳ及TIM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过程中血压波动、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发生率及治疗后1、3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说明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维生素D治疗慢性肾炎可改善肾脏纤维化,药物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维生素D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肾纤维化,未增加并发症,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慢性肾炎依那普利缬沙坦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综合护理在慢性肾炎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蛋白尿方联合科素亚治疗慢性肾炎临床分析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尿TGF-β1检测在诊断慢性肾炎中的临床应用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
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