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替米沙坦片控制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

2021-01-16陈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34期
关键词:米沙坦心脑血管氨氯地平

陈英

作者单位: 654399 云南省建水县,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高血压是目前临床研究中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一般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近些年来随着老龄化现象的加剧,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逐渐提升,依据流行病学报道可知,高血压的患病率是50%左右[1]。如果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易导致病情恶化。故应结合当前患者实际情况,积极给予患者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认知度,强化治疗效果。为观察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控制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选择100例高血患者分组给予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比较治疗后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0例,已排除精神障碍和其他并发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100例。甲组男50例,女50例;年龄40~79(56.61±0.53)岁;病程1~5(4.23±0.24)年。乙组男40例,女60例;年龄41~75(50.58±0.51)岁;病程1~8(4.20±0.32)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甲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片(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50715)80 mg口服,每天1次。乙组在甲组基础上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50224)5 mg口服,每天1次。2组均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生活质量评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及不良反应(头晕、头痛、恶心等)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血压值恢复正常;有效:整体效果明显,生活质量呈现递增趋势;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整体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2.1 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2个月,乙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甲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6,P=0.018)。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2组SBP、DBP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乙组低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2.3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乙组高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不良反应比较 乙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低于甲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2,P=0.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高血压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较高,一般情况下有高血压者至少增加2倍,死亡风险增加7倍。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是关键,合理化的治疗后将减少脑卒中和心脏病事件等发生[1]。根据实际情况可知,需要将高血压作为重要的管控指标,根据报道可知,2015年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的统计报告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中,高血压患者超过3.3亿,血压在正常高值的人超过3亿。在当前临床病症分析的过程中,考虑到具体影响因素和心脑血管的实际发生情况等,最大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概率。高血压是所有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加重动脉硬化的进展,导致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同时,脑卒中、心脏病、肾脏病、外周血管病等都是它常见的并发症。而且这些高血压的并发症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威胁到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相关调查研究称,人们对高血压的重视度较低,在整个阶段忽视了各种事件的处理,长此以往出现很多问题。依据临床具体治疗情况,合适的治疗后,能避免患者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在整体治疗中发挥干预治疗的优势[2]。

根据相关研究结论发现,SBP每增加20 mmHg或DBP每增加10 mmHg就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SBP、DBP每降低2 mmHg则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则降低7%~10%,高血压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存在必然的联系。临床治疗过程中,多选择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等单一药物的治疗,但疗效一般。替米沙坦是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有效降低患者的外周血管阻力从而发挥降压作用,但在研究中发现,替米沙坦单药治疗会降低患者的治疗效应;此外,其可有效地与其他药物联合进行使用。当替米沙坦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可最大限度发挥该药物的作用,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过程中,可有效调节患者的血压水平。氨氯地平是常见的钙离子拮抗剂,这种药物可有效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这种药物通过作用于全身血管,扩张患者的全身小静脉与全身小动脉血管,起到降低血压水平的目的。氨氯地平药物的作用半衰期为35~50 h,机体可以通过缓慢吸收药物从而发挥稳定的长效降压作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可以有效发挥稳定的长效降压效果,避免重要脏器血流量降低导致患者的并发症多发[3]。两种药物在临床上联合应用,可以较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病情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个月,乙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2组SBP、DBP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乙组低于甲组;2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乙组高于甲组;乙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联合用药方式的整体效果优于单一用药,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明确各种事件的具体反映情况,有序进行控制,降低血压。临床给药过程中,针对疾病的特殊性,需要注意的是进行疾病的类型分析,及时合理给药。临床用药阶段,联合给药方式本身有重要的作用,药物之间发挥联合的作用,起到降压优势[4]。替米沙坦在整个过程中通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后,发挥出降压优势。据现有的文献报道可知,替米沙坦降压效果突出,可对血压值进行控制。依据血管阻力和冠脉及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流量情况等,需要做好调控工作,发挥作用[5]。氨氯地平在实际应用中高度选择作用在冠状动脉中,本身能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通过直接作用在全身血管后,扩张全身小静脉和全身小动脉,合理给药后可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在整个用药中,机体通过缓慢吸收药物后发挥长效作用。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有助于避免血压骤然降低情况。在临床干预和后续治疗中,掌握对应疾病相关内容,有序化进行干预和治疗。此外其他文献报道可知,老年患者的各项指标异常,血压水平波动较大,在药物联合应用中,需要注意的是明确心脑血管事件的类型,合理实施干预和治疗;可进行疾病相关宣教和指导,使其了解注意事项,积极配合治疗,使得患者在短期内恢复[6]。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替米沙坦片治疗效果明显,可以最大程度改善血压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整体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米沙坦心脑血管氨氯地平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替米沙坦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BMP-7的影响
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最小成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