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1-01-16詹六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34期
关键词:血塞通供血注射用

詹六英

作者单位: 344300 江西省乐安县人民医院

脑动脉供血不足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其发病多与脑动脉硬化有关[1]。数据调查结果表明,脑供血不足发病率较高,且8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80.0%,6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为70.0%[2];临床多表现为头痛、反复头晕、耳鸣、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等,严重者将会增加脑梗死、痴呆发生率[3]。对症支持治疗是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常用干预方法,但是远期预后较差,长期使用西药等容易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患者治疗耐受性、依从性[4]。注射用血塞通属于临床中医注射药物,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功效,广泛用于中风偏瘫、瘀血阻络及胸痹心痛[5-6]。但临床上注射用血塞通对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较少[7]。本文观察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4月江西省乐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男23例,女24例;年龄41~75(60.63±6.76)岁;病程1~8(4.41±0.55)年;体质指数(BMI)21.0~26.9(24.11±2.21)kg/m2;基础疾病:糖尿病6例,冠心病10例,高血压12例。对照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42~73(63.64±6.78)岁;病程2~8(4.34±0.49)年;BMI 20.1~26.7(23.55±2.18)kg/m2;基础疾病:糖尿病6例,冠心病7例,高血压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BMI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脑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8];(2)CT、MRI下未见局灶性病变,未见实质恶化病灶;(3)符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适应证,均无药物过敏史。排除标准:(1)合并眼部症状、免疫功能差或伴有全身感染性疾病者;(2)精神疾病、情感表达障碍或伴有听力障碍者;(3)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出血高风险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入院后均常规给予扩张脑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及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9]。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尼莫地平片(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83188,规格:20 mg)20 mg口服,每天2次;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 mg×30片)100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6438,规格:200 mg(三七总皂苷)]400 mg混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均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热寒战、呼吸困难及皮疹瘙痒);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复发率。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方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次日取外周空腹血3 ml,离心后采用血流变仪器测定患者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10-11]。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症状体征消失,生活能自理;好转:症状体征得到改善,生活需要家属协助;无效:治疗方案无效或需调整方案。近期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2周后,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95.75%高于对照组的70.21%(χ2=10.846,P=0.001)。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3 不良反应比较 2组治疗过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2.4 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6个月,2组治疗后1、3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复发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近年来,注射用血塞通在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12]。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2周后近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2周后血液流变学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注射用血塞通能改善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利于患者恢复。注射用血塞通属于临床常用的中药注射液,药物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广泛用于中风偏瘫、淤血阻络证等疾病。现代药理结果表明:注射用血塞通用于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能抑制血栓生成,拮抗血小板聚集,亦可增加纤维蛋白溶解率,提高血流量,发挥舒张血管作用[13]。同时,药物能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降低脑组织耗氧量,有助于改善脑部组织耐氧能力。既往研究表明:注射用血塞通能抑制衍脂类生物的生成,降低血液中脂质蛋白水平,能帮助患者恢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机体炎性反应,降低血栓形成[14]。同时,药物持续使用能降低血液供应量,舒张供血不足部位血管,提高局部血液流量[15]。本研究中,2组治疗过程中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皮疹瘙痒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治疗后1、3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注射用血塞通用于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能降低远期治疗后复发率,药物安全性较高,能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依从性。

综上所述,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效果较好,可降低局部血流水平,安全性较高,且能降低用药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塞通供血注射用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辣语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联用血塞通与天麻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棓丙酯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禁忌分析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