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性·德性·才性:习近平思政教师观的三重意蕴

2021-01-15林文滨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思政教师

林文滨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的讲话、多篇报告和信函中高度肯定教师的地位和价值,曾用“最伟大”、“最神圣”来形容教师职业。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工作,把教师视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个要”等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他的“思政教师观”融合了教育观、人才观和知识分子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习近平关于思政教师的重要论述

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联组会议上对知识分子提出殷切期望和具体要求,概括为“一个模范”、“两个坚守”、“三个至上”、“四个不断”。其中,“一个模范”即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身体力行带动全社会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坚守”即始终坚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始终坚守正道、追求真理;“三个至上”即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四个不断”即不断增加知识积累,不断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攀登创新高峰。[1]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识分子的期待和要求,与对思政教师标准的要求一脉相连,“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教师队伍。”[2]习近平总书记对“好老师”给予很高的期望,把思政教师比作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优秀人才的渴望,科技日新月异带来的知识获取和传授方式的改变,以及教学关系的变革等,对新时代思政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做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对新时代如何当好教师提出期盼要求和具体标准,这些论述正是新时代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比如,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写给全国教师的慰问信(第29个教师节)中提出“三个牢固树立”: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做出贡献。[3]2014年9月,习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出,“四有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2]。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讲话时提出“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4]。2016年12月,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四个服务”:我国高等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5]。2018年5月,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6]。2019年3月,他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六个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要提高政治站位,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思维要新,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视野要广,要有学贯中西、贯通古今的知识储备,要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自律要严,要做到言教和身教的高度统一,自觉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人格要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有人格,才有吸引力[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师的系列论述内涵丰富,涵盖思政教师的政治方向、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责任使命、专业素养、创新意识、人格品行等诸多方面,且各个表述的侧重点不同,比如“三个牢固树立”主要侧重对全体教师理想信念、学习理念和创新意识的要求;“四有教师”侧重对好思政教师标准的要求;“四个引路人”主要侧重对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要求;“四个相统一”、“四个服务”和“六个要”则侧重对思政教师和思政教育的要求。纵观以上论述,关于教师的标准和要求大致涵盖党性原则、德性修为、才性品行三个基本维度。其中,党性原则主要为思政教师指明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坐标;德性修为为教师划定作风底线,树立道德标杆;才性品行则对思政教师提出明确的素养要求。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彼此交融。

二、党性、德性、才性:从三个维度学习把握习近平“思政教师观”的意蕴

思政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拯救国家与民族危亡、推动社会进步与谋求人民福祉的历程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2]包括教师在内的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骨和品行修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通常包括:“明道”、“弘道”(孔子:“士志于道”);为官“从政”、“济世”;“为学”(著书立说)等。[8]近现代以来的教师群体继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气神,他们大多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始终关注天下兴亡与百姓疾苦,有着“以天下为己任”、“铁肩担道义”的强烈责任感和道德感;不仅代表社会良心,还直接参与社会管理和文化传承;主动承担起传道授业的教化之责。

(一)党性原则是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政治方向和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障。他提出“广大思政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重视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2]这体现了教育工作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坚持党性的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任何思政教师都有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价值教育的使命。

一是思政教师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思政教师发展要注重政治引领。思政教师不一定是党员,但思政教师必须讲党性原则。思政教师学术研究虽无禁区,但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有规矩。合格的思政教师应遵守党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站稳政治立场。当前,广大思政教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武装头脑,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二是高校思政教师要“明道”、“信道”、“传道”。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使“教育者先受教育”,好老师应该把“道”融入授业解惑过程中,善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立场,以及唯物辩证法、历史辩证法观点、方法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解决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三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意识形态领导权。“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其坚”。没有理念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9]人民教师首先要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大理想,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可和情感共鸣,才能感召学生,赢得学生尊重。思政教师战斗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具体实施者,因此,思政教师的政治立场、方向、原则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思政教师贯彻落实。

(二)德性修为是评价思政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思政教师要立德修身,要知敬畏、守底线、明大德、严私德。德国著名学者费希特在《论学者的使命》中提出,“学者应当成为他们所处时代道德最好的人……不仅要用言教,也要用身教,榜样的力量是靠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的。”[10]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思政教师要不断提升道德修为,通过自身言行传达独立的精神品格、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公共关怀精神。

“教师要塑造人、成就人”。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政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德、品行、品位的“大先生”。[11]思政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思政教师要带头践行,带头锻造崇高的道德品格。思政教师的道德情操,体现出生命对生命的灌溉、精神对精神的濡染。较高道德水平有利于思政教师树立权威,确保教育伦理秩序。

(三)才性品行是对新时代思政教师的素养要求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思想多元化、生活多样性使中国社会日趋复杂,思政教师面临的各类社会问题、诱惑和挑战增多。这要求思政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过人的智慧和高尚的品格,自觉抵制身在学校却心在官场或商场,见利忘义、见钱眼开;在人才争夺战中频繁跳槽,科研弄虚作假,违反师德师风等不良行为。才性品行通常包括才能、禀赋、品质、学识、才情、言行等诸多方面。

1.合格思政教师要有扎实学识。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该有“一潭水”。学识是好思政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要做学生学识的引路人,思政教师要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先进思想、文化和真理的传播者。思政教师学识通常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态度、方式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提升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包括课程设计、课堂运行、师生互动等教学过程等;在科研过程中,以学科为基础构建学术共同体,力争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为国家民族争取一席之地。

2.合格思政教师要有家国情怀,与时俱进、体察国情民生。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12]爱国与报国是教师永恒的精神动力。新时代思政教师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发展潮流。深入了解国情,基于国情判断理解问题,分析把握时事政策,做到明辨是非、激浊扬清。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要积极承担新时代的瞭望者和社会良心的守卫者的角色,践行“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古训。要开阔眼界,在教学科研之余多关心国家大政方针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多关心公共领域、公益事业。同时要引导社会舆论,提升公众素养。

3.合格思政教师要知行合一,担当作为。中国梦是干出来的。思政教师惟有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十八大以来,我国60%的高层次人才、基础研究、重大科研任务(项目)及国家三大科技奖励等都在高校。[13]新时代思政教师除了要适应现代教育体制,履行教书育人基本职责,还应当重新审视作为知识分子的身份,重构其社会责任。要积极投身实践,走出象牙塔,走近基层群众,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施展才华。

4.合格思政教师要有高超的育人水平。“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善于育人的“人师”应当包括健全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教育的本质是爱,思政教师要秉持一颗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爱心对待每位学生。教师对职业、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幸福感的来源,也是思政教师理想信念的重要源泉。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健全的思想人格、政治人格、道德人格、心理人格和智慧人格是吸引和感染学生的关键。

三、践行习近平“思政教师观”的路径与方略

党性、德性、才性即是习近平思政教师观的三个重要意蕴维度,也是贯彻落实其教育思想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标准要求的重要路径。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14]标准要求进行,着力从政治建设、师德建设和素养提升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全体思政教师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坚持党性原则,强化思政教师党组织、思想政治和人才队伍建设

1.学校各级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教育方针、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把党的意志、政策落实到每个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党组织要带头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思政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忘党的教育事业初心,锤炼思政教师党性修养。配齐建强思政教师党组织战斗堡垒,把优秀师生吸纳到党内来;党员教师要带头多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丰富思想理论学习形式和载体。

2.牢牢把握党对思政教师队伍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通过教师党组织建设,引导思政教师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上符合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符合“四个服务”的政治方向。引导师生爱党爱国爱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将个人前途融入国家命运和事业发展中,自觉将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思政课教师要对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铸魂育人。

3.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落实党的人才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15]学校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和聚才的良方,把乐于从教、善于从教的优秀人才聚集到思政教师队伍中。各级党组织要落实我党对人才“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的方针。学校要把尊重教师作为人才工作的主线,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完善“教代会、工代会”议事机制,吸纳和鼓励教师民主参与学校事务。充分保障教师权益,持续改善校园环境和教师工作及生活条件,切实用好教师人才资源推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

(二)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1.在社会层面,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树立爱党爱国的大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强化舆论引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教师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教师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作为人生事业的根本追求。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寻找最美教师”等示范引领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崇高师德师风,增强社会对“尊师重教”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着力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逐步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切实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存在感。

2.在学校层面,要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和考核长效机制,加强对师德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学校师德建设管理机构,并明确日常监督职责。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通过评选“最美教师”、“模范教师”、“育人先锋”等,深入开展教书育人典型示范宣传教育,发挥榜样思政教师引领示范作用。

3.既要保护好教师的教研自由,维护好思政教师的职业尊严,又要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守住思政教师底线。开展师德失范警示教育,加强对思政教师学术伦理规范和学术诚信监管,加大对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行为的惩处力度。制定师德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落实、落细、落小纪律约束。要严把思政教师资格和准入关,做实思政教师培训,对入职前、入职后的师德考核做到全覆盖。开展师德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名师公开课、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践行师德。通过微信、微博、慕课、易班等多种载体,创新师德培育新形式。最后,从个体层面,思政教师要加强自我道德品行修养,坚守人格底线,培养爱岗敬业、爱学生的教育情怀。

(三)坚持多措并举激发思政教师活力,强化教师素养提升。

1.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思政教师整体素养。从国家层面看,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中简称《意见》),这些文件为新时代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对于学校而言,要通过深化教师人事、教学科研、师德师风等系列制度改革,优化教师管理效能,激发思政教师发展活力。比如,采取更加灵活的机制选聘各界精英人才加入师资队伍;持续推进思政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与考核”、职称评聘等制度改革,建立职称职务“能上能下”的动态用人机制;实行思政教师分类管理,畅通思政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师业绩考评范围,强化思政教师责任使命;修订思政教师目标管理及绩效考评办法,将教学科研、育人成果、教研团队建设与绩效分配有机结合。大力倡导严谨务实工作作风,推进“教育卓越管理行动计划”,把优化教师服务作为推进改革的催化剂,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调整优化职能部门设置,加大党务行政部门与教学单位领导干部的交流轮岗,激励党员干部和思政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

2.通过加大对思政教师“成效产出”的激励,让潜心教研、成效突出的优秀思政教师脱颖而出。从学校层面而言,对内可制定教学、科研突出业绩奖励,促进教学与科研工作协调平衡发展,引导思政教师潜心教研、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鼓励思政教师经常与同行加强学术交流;做实思政教师培训,通过“传帮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从开放办学层面看,对外可通过组建“智库”“专家库”“智囊团”等形式,引导有理想信念,热心公益、有抱负的人才开阔视野。从更高层面,更广视域来思考和践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力资源;同时,加大对思政教师走出校门开展服务的支持。比如积极搭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设立产学合作“先导基金”,为思政教师开展科研创新服务解决后顾之忧,鼓励和支持学校思政教师赴企业、乡村开展校企合作、扶贫攻坚、志愿服务。

3.通过终生学习和实践,提升思政教师个体素养。思政教师一方面要坚持终身学习。以智慧型、创新型、学习型专家为目标,真正把学习当成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的习惯。坚持学原理、学原著、学政治、学新知、学国情,向榜样学、向基层群众学、向实践学,同时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世界文明中汲取养分。另一方面要躬身实践。以贡献国家和社会为目标,在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好教师不能关起门来做学问,要破除“五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科研成果接地气,有价值可转化。

四、结语

教育事业成败归根结底在于人。深刻领会习近平“思政教师观”精神实质,既要把握好“党性”底色,又要紧扣“德性”这个第一标准,多措并举提升思政教师“才性”。广大思政教师要自觉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思政教师的系列标准和要求,从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品行学识上全面提升综合素养。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牢记思政教师初心使命,争当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为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

猜你喜欢

思政教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最美教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문학을 통한 과정사정(课程思政)교육 방안 연구
大山里的教师
如何搞好“以人为本”的思政教育
教师如何说课
思政课“需求侧”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