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特色及技法探析
——以歌曲《跟着阿妹的山歌走》为例

2021-01-15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阿妹山歌旋律

贺 飞

(沈阳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学院,沈阳 110818)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使得各地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众所周知,云南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具有很大差异,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多民族文化共存格局,造就了云南丰富多样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它不仅在云南民族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民族音乐、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云南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不仅有深厚的文化交流,而且在金融、食品、音乐等诸多领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因为其自身特色使其音乐也别树一帜。

如今,丰富的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在多元文化教育迅猛发展这一当今世界音乐文化发展新趋势格局下,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号召下,校园音乐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主要渠道。把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对学校音乐教育的民族传承活动,是当代音乐人特别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这种情况下,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例如:许珺[1]在认识到云南省少数民族音乐种类十分丰富的情况下,探析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张丽[2]立足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从多个角度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现状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与分析;郭旭[3]围绕云南德宏景颇族,在概述了云南德宏景颇族民间音乐后,从民族文化认同视角分析了云南德宏景颇族音乐的“族性音调”。尽管很多学者都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展开了研究,但由于云南地区各民族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音乐,很难对其全部覆盖研究,为此本文以《跟着阿妹的山歌走》为例,从演唱中良好的气息支持、演唱中以字行腔保持语言的清晰、旋律的准确应用保证歌曲节奏布局合理用渐强渐弱的音量对比展现歌曲情感、合适的歌词内容表达主题等几个方面完成了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特色与技法的探析,期待能够为人们了解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带来一定帮助。

一、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特色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极具地方特色。云南少数民族在演出中,使用的乐器多为民族乐器。而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表现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其特有的音乐表达形式,使其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只是音乐部分,其声音效果在融入了许多现代音乐元素的同时也独具云南少数民族固有的音乐元素,很多歌中都含有大量的地方方言,这使得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民族性更加鲜明。《阿杰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首歌取自彝族民歌,歌中的歌词为彝族语言,在编排上又有现代音乐的基本元素,融合得天衣无缝,这使得彝族歌曲的民族艺术特征更容易满足现代人对音乐的追求,这也是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除此之外,云南各少数民族歌曲还包含着民族史、日常生活以及婚恋的相关内容,生命中所有可以看见和经历的东西都能在云南少数民族歌曲中得到展示,并以独特的旋律和歌词表现自身的情感。在云南民族音乐中,云南民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云南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在云南民族歌舞音乐中,云南民歌也占有很大比重,是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民歌孕育了云南少数民族歌舞,而且对戏曲说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云南派”歌曲是作曲家在传统云南歌曲的基础上,将基础乐理、和声、复调、配器、曲式结构等现代作曲技巧与创作技巧相结合而成的歌曲。其歌曲创作的目的是要把歌曲带出云南,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云南歌曲。由于研究与创作的深入,民族的个体美与现代美在发展中日益融为一体,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复兴有着积极的作用[4]-[5]。

由《云南映象》走红到央视青年歌曲大赛受到广泛赞誉的《一窝雀》,再到日前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跟着阿妹的山歌走》,都具有非常深厚的艺术内涵。中国民歌魅力无限,用歌来表达感情和意义,在少数民族中很常见。以歌曲《跟着阿妹的山歌走》为例,它是云南面向全国少有的一部“另类”作品,具有一个极为明确的主题,就是用民歌的载体来表现宜山的风光和风土人情,并以此来歌颂改革开放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风貌和新情调。《跟着阿妹的山歌走》这首歌以此为基础,并以民歌为载体,充分表现了宜山的风光、生活之美,还歌颂了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新风貌、新情调。同时,该歌中词句构思精巧,表达新颖流畅,并且它的曲调以云南红河彝族民间音乐为基础,融合了海草调与现代音乐的元素[6]。伴随着云南的不断发展,创作者们创作了一批又一批与民族生活紧密相连、与时代紧密相连、充分体现云南各族人民丰富精神风貌的优秀艺术歌曲,使云南本土音乐继续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为云南的文化艺术作出杰出贡献。

二、演唱技法探析

1.演唱中良好的气息支持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显然气息是声乐演唱的关键元素,而气息的运用对声乐演唱极为重要。气息品质直接影响歌唱的声调、音质和艺术表现力,在唱歌的过程中如何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是一个难点。这是因为在唱高音时,我们需要利用呼吸的微弱控制使声音逐渐减弱,这对每一位声乐歌手来说都是一大挑战,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基本呼吸技巧,以掌握强弱对比,使歌唱具有弹性[7]。

同时,一个人的声音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音质的好坏。“唱得好,唱得顺,唱得准”是《跟着阿妹的山歌走》对音色的基本要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该歌曲依靠良好的呼吸作为支撑,保证了良好的气息支持的同时,使声音更圆润、更好听、音质更好。另外,该歌曲保证了咬词和发音的一致性,每一个单词的开始和结束、每一个词都放在同一个地方演唱,嘴里并未做太多的动作,没有造成单词间的差异[8]。

2.演唱中以字行腔保持语言的清晰

著名歌唱家卡鲁索曾说过:“说话和唱歌的功能是相同的,它们产生的生理功能是相同的,它们发出的声音也是相同的”,因此,在歌唱过程中保持语言清晰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唯有清楚的语言,才能让听众明白歌手所表达的意思,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世界级声乐艺术家反复强调正确用词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演唱时,保证了字词圆润性,并保证了字首、字尾的清晰性[9]。

3.用渐强渐弱的音量对比展现歌曲情感

每一首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与特色,有些需要高亢洪亮,有些需要委婉细腻[10]。粗野的声音音质较差,因此要避免这样的声音。同时,歌曲应以何种声音来表达,取决于作品的风格以及词曲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若是细致深沉的作品,须避免大声粗犷的音量,但是还要把握一定的程度,避免音色太弱造成的不足。而且抒发作品情感时,要准确把握声音的力度[11],避免用高声粗犷的音量来抒发歌曲,这就要求了解每一句歌词所要表达的意义,用最准确的声音将每一个句子发挥到极致。

在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中,歌曲中的强弱对比常常被用来表达作品的情感,采用强度递减与音量递减对比的方法来表达歌曲的情感,是一种非常好的情感表达方式,但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控制音色对比对大多数歌手来说并不容易,更遑论在控制音色的基础上表达情绪。例如,在演唱《远方是牵挂,远方是依恋》时,演唱者一直用高音歌唱,很难表达心灵最深处的牵挂与感情。这是因为歌唱时,要唱出强音就要把声音收回来[12],由于声音的强弱并非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概念,声音要有强有弱,假如一直唱强,那么很难随着歌词内容及情绪的变化进行演唱从而打动人心,因此用渐强渐弱的音量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优美的旋律是作品的灵魂”,作曲家紧紧抓住这一“灵魂”,在歌曲《跟着阿妹的山歌走》中进行了完美演绎。从前,独唱歌曲的前奏大多由乐队或合唱团来演奏,这首歌的开头部分打破了常规,由一首原声女声独唱。“海菜腔”本身就具有一种高亢、明快、委婉、动听的色彩,具有“天籁之音”的魔力,收听者仿佛真的飘飘欲仙、兴高采烈,而且其还采用了男声独唱的主旋律词组,包含了“海菜腔”和现代音乐元素,从而产生一种离调之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首歌中,常用的后缀是“哎索喂”,呈现出棱角分明的风格,演唱时,滑音、饰音配合得恰到好处,结尾的八度低沉充满情趣,歌谣是我们熟悉的口音,歌中所唱的却不再是彝语,而是汉化的方言,通俗易懂。再辅以“海菜腔”为基腔,每一腔体的第二句多为第一腔体的移位重复,或加法和减法重复,充分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歌曲的特色和情感。

4.旋律的准确应用保证歌曲节奏布局合理

在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抒情旋律是歌曲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众所周知,歌声的节奏由不同长度组成,歌声的旋律也按一定的规则进行,这是音乐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强弱交替现象。音调包括音高和节奏,节奏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必须在音调不出问题的情况下得到保证。韵律节奏犹如歌曲的骨架,准确的节奏是歌唱的重要部分[13],不准确的节奏,就难以产生优美的音乐。因此在学歌之前,一定要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首曲子,先学习声乐作品的谱子,跟着钢琴的音调练习,在此基础上不断培养自身的节奏感。从而使自身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歌曲在演唱中的音高、节奏、旋律和情感,理解作曲家的创作特征,深入分析创作背景和音乐风格,并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声乐作品的思想感情,使演唱更加优美。

由此可见,曲调发展从一开始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让观众在听到音乐的瞬间获得审美体验[14],产生情感共鸣。通常对于一首歌来说过分地使用曲调技术,必然会破坏歌曲本身的风格,从而偏离歌曲旋律的一致性和魅力,然而吴渝林、业原等作曲家在《跟着阿妹的山歌走》中的运用却非常恰当。楚雄彝族“大调”与阿细跳月的结合,使整部作品富于新意,且这首歌成功地运用了 A+ B+A1三声部结构和抒情旋律技巧,确立了歌曲的“抒情气质”和“浪漫气质”的基调[15],让人回味无穷。而且一个“升1”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仿佛一片云彩突然间在晴空中闪烁,使得该歌有了“亮点”。在A部,这首抒情的乐曲线条优美,十分引人入胜。B部为一段充满浪漫情调的温馨欢快的乐曲,特别是4-3拍和4-2拍的交替设计,将彝族撒尼人的“三弦”韵律巧妙地融进了歌曲,使歌曲的节奏布局合理、轻松,节拍的变化不仅增加了民族的新鲜感,而且增强了其内在的特性。其中,四拍和二拍的交替使用只有6个小节,接着拉起节奏,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再加上尤其浪漫的7小节旋律使这部分的音域正好在男高音“最佳音域”中徘徊,节奏感极强,一气呵成,给人非常愉快的感觉。最后,结束段回到A1部,“海菜腔”女声伴唱再次响起。第一部分是a部的发展,其扩大了音域,使整首歌达到高潮。而且由于《跟着阿妹的山歌》这首歌有“哦”的音调,作者巧妙地将其改为开场音“哎”,发自心底的开场音出现在最高音上,非常震撼,艺术感绝佳,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

5.合适的歌词内容表达主题

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它们都使用一种感性的材料”。我们知道,声乐作品就是歌词与旋律相结合的产物,词曲结合是歌曲成功与否的关键。歌谣《跟着阿妹的山歌走》中的词曲合二为一,优美而完整,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艺术感受和情感审美态度。在《跟着阿妹的山歌走》中,随处可见浓烈的情感表达。对于少数民族而言,独特的歌谣是他们世代不变的特色,用歌曲来表达生命中的爱和情感极为常见,但要抓住主题并不容易,在过去大多数歌曲都是以“站对句”的形式演唱,可如果继续这样写下去就会陷入困境。因此该歌曲在作词上另辟蹊径,从生活材料中提取唱法、听法、追曲形式,从而形成了对歌词的新的思考。歌声中“跟”字十分传神,形象地表达了歌曲的主题,使整首歌曲意境韵味十足。

同时,怎样用内容来表达主题,一直是考验作者的问题。《跟着阿妹的山歌走》选取“景”与“风”两个生命层面作为表现内容,布局清晰。主题曲分为两段,先写美丽的风景,用“画”字来写,第2段写得风格各异,用“爱”字锁住。画好了,就有了画面感,山水可见,景物多姿多彩,就会有“山清水秀”的水柔景美。保证了歌曲内容丰富而生动,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曲目歌词上的精巧和编排。总而言之,这些词和词组让人觉得很舒服,一句“跟”能够跟出感情,一句“想”就能放进心底,这种设计令人印象深刻,无疑反映出了作者发现美的眼光和精炼材料的技巧。

最后,再从歌词主体上看,该歌词的主体是兄弟姊妹,但在具体的表现上,却巧妙地替换了主题“歌儿爬山山清秀,歌儿淌水水温柔”,“歌儿进门品香茶,歌儿上桌喝好酒”,拟人化的主题新颖而精妙,为其词增色不少,还有“歌好脚会跟妹走”、“人好心会跟妹走”等佳句更是耐人寻味。而且歌中引入了原始语言和补充语,体现了不同的音乐和文学手法,可见该歌曲中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元素,提高了歌曲的表达能力。

三、结语

如今不管是纵向传承还是横向交流,音乐都比以往有了更好的条件和广阔的天地。本文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歌曲《跟着阿妹的山歌走》的分析,探讨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唱或学一首歌都需要准确地把握音调、节奏、旋律和情感。需要理解作曲家的创作特征,深入分析创作背景和音乐风格,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声乐作品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进行演唱。笔者希望通过此次的分析能够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创作上以及其他音乐创作上提供一定的帮助,使云南乐坛能够涌现更多富有时代精神、生活气息以及民族特色的音乐佳作。

猜你喜欢

阿妹山歌旋律
山歌还要妹起头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山歌
看阿妹
阿妹门前一树槐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苗家小阿妹
阿妹的心
苗山歌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