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三个角度
——以叶紫《古渡头》为例

2021-01-15侯利军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

侯利军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文化传媒与法律学院,福建 福清 350300)

在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整个小说故事主要情节的中心点,也是小说中矛盾冲突的关键所在,而其他次要的人物也发挥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所有的人物在一起使得小说的描写更加饱满,对小说的主题的表达有着重要作用。读者在阅读一篇小说时在其脑海中影响最为深刻的便是人物形象了。许多读者阅读理解小说的中心思想也是靠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现在的高考考察中也将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作为了考察重点[1]。然而现在仍有许多的读者及学生在人物形象的分析中,摸不到头绪,会出现理解偏差的问题。叶紫作为一名优秀的文学作品创作者,他的创作思路是较为独特的,他的家庭中有多位成员是共产党员,因此受到家庭的影响,他喜爱把农民作为其作品的主要人物,将农民在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社会遭受的苦难作为中心,表达出其对时代的不满和对当时政府的批判。叶紫的《古渡头》就是这样的一篇作品,人物形象相当丰满,且具有复杂、多面的特征,把握人物形象及特征难度较大,因此文章将以叶紫先生的短篇小说《古渡头》为例,详细解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并总结出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及思路。

一、从人物描写进行分析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它是小说人物形象的最直接的表现。正面描写包括该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对一个人物的性格、品质、形象作详细的描述;而侧面描写则偏重于通过对比、反衬以及其他人物的描写来表现出该人物的形象。人物描写以以下几种描写为主: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2]。在《古渡头》中,人物简单,就一个老渡夫和“我”,而老渡夫的人物描写更加突出。

1.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指的是该描写人物的体貌特征,人物的长相、身高、衣着等方面可以直观观察到的人物形象,这些描写往往能表现出这个人物的年龄、性格、社会地位、生存境况等,同样,这一系列的描写也可以侧面反映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主题[3]。在《古渡头》中对渡夫有好几处的外貌描写,而渡夫这个人物的外貌特征是通过“我”的视角展现出来的,在小说开始处“我”便看到了渡夫戴着一顶尖斗的斗笠,到近处渡夫抬起头才发现其眼睛充血且昏花,在和“我”进行一系列的对话后,渡夫将斗笠取下才发现渡夫白雪般的头发,这段对渡夫的外貌描写作者为读者刻画出了一个上了年纪的典型的渡夫的形象,与当时穷苦人家的形象相符合,也侧面表达出渡夫的家境不好;另外一处对渡夫的主要描写则是在文章的结尾处,“我”离开渡口时,看到渡夫扯着破碎的风篷,独自坐在船上,一直捋着雪白的胡须,这也体现出了渡夫是上了年纪的且境况不好。这样的人物描写反映出了当时人物生活十分艰难,且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也表达了“我”对渡夫遭遇的一种哀叹。

2.语言描写

语言对话是故事情节的主要表现手段,从语言中我们可以发现说话人物的性格、心理,在整个小说中占的比重非常大。如在叶紫的《古渡头》中小说的大部分都是渡夫和“我”的谈话,并且大多时候也是渡夫一人独自在说话。在小说一开始的时候渡夫的说话语气就显得十分生气,音量很大,这表现出了渡夫的急躁,性格简单直接。在后续对话中表现出对“我”的行为的不屑,说明这是一个历经沧桑、饱受社会折磨的人。从另一方面讲渡夫对“我”说就在他的船上过一宵,又表现出渡夫的热心、乐于助人的性格,其次在谈到儿孙时,渡夫的语气从生气、大声的状态,变成了叹气连连,整个人没有了之前说话中的气势,表现出渡夫对儿孙的想念,也展现出渡夫一个人的孤寂。通过渡夫对其儿子被掳走的叙述,也表现出渡夫对当时社会的失望,对军阀部队的不满,对社会不公的的控诉。渡夫的心情变化都在其语言的表达中出现出来,在和“我”诉说的最后渡夫发出一句感叹:“就让风再大些,把船掀翻,免得久延在这世界上受活磨”,这一句话表现出渡夫对社会的失望,对自己的遭遇不满,也对现实充满了绝望。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又着重描写了渡夫在“我”离开后,渡夫唱到:“我住在这古渡的前头六十年,我不管地,也不管钱,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这唱出了渡夫的潇洒孤寂,也表达出了渡夫靠良心吃饭挣钱接回孙子的决心以及其对内心的坚守。小说中渡夫的语言、语气几经变化,每一次变化都代表着当时渡夫内心的变化,几次内心的展现也将渡夫的人物性格呈现出来。

3.动作描写

人物的一举一动是人物内心的具象表达,是人在这个阶段的性格特征、思想价值观等方面的体现[4]。在《古渡头》中对渡夫的动作描写也刻画的淋漓尽致。首先是开头的“渡夫戴着斗笠,弯着腰在那儿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渡夫对自己船舶的爱护,虽然已经坏掉了,但仍然要保持船的干净,也体现出渡夫对渡船这个工作的执着。其次在整个的对话过程中渡夫四次划燃火柴抽烟的动作,第一次渡夫“饱饱地吸足着一口烟”,第一次时渡夫动作冷漠,显得整个氛围较为僵持;第二次渡夫将烟管在船头磕了磕,表现出渡夫内心的思考挣扎;第三次渡夫划燃火柴是为“我”引路,也吸上了第三口烟,两人之间的氛围缓和,进而引出渡夫与“我”在接下来的对话;第四次渡夫将火柴擦着,但烟管里已经没有了烟,“渡夫把烟管和火柴向船舱中一摔,周围即刻又黑暗起来”,这其中摔这个动作就表现出了渡夫内心的不平静,为渡夫将要叙述的悲惨经历做一个铺垫。四次划火柴的动作过程,充分表现了渡夫的心理变化,也将情节的跌宕展现出来。在小说的后半段,渡夫在向“我”诉说其经历的时候,有这样一段动作也是渡夫心理的体现,“他终于哭了,他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这几个动作有力地表现出渡夫心中的悲伤,对自己的遭遇无能为力,只能这样发泄着自己内心的难受,也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对在这个残酷的时代,普通人对自己的命运无法左右的悲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4.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细节处的描写,使得整个人物形象更加的饱满,也能在细微处体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使得读者对作品的印象更加深刻,作品更能受到大众的喜爱和欢迎。在《古渡头》中对细节的描写较少,但每一次对渡夫的细节描写都充分表现出了渡夫的形象特征,在渡夫第一次拿出烟管抽烟时作者这样写道:“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用粗糙的满是青筋的手指燃着火柴。眼睛越加显得细小,而且昏黑”,这一处的细节描写着重于渡夫手的细节描绘,小说用“我”这个特殊的视角,将渡夫手指这样的细节之处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粗糙则是证明渡夫经历过长期的劳累,与其渡夫的形象相符合,让读者能够明显感觉到这是一个饱经风霜的渡船者。而满是青筋则表现出渡夫的年老和瘦弱,在我们的常识中便能够知晓,只有瘦弱的人和年老的人的青筋才会非常明显的显露出来,所以这样的细节描写可以让读者一下子就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年老的、佝偻着腰的、历经世事沧桑的渡夫形象。细节描写往往是以一个人物的形象、性格的细微之处描写出来,衬托出人物的形象身份以及其人生遭遇,使得整个小说故事更加真实,让读者更有代入感。

总而言之,在人物形象分析的思路中最直接简单的一个途径就是分析该人物的人物形象刻画,通过对文中的人物外貌、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来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人物形象的最直接的体现。从人物形象描写进行分析的思路也是几个分析思路之中最直观的,能够一下就得出人物的外形、性格、社会地位、心理情况、人生经历等特征,在考试中的运用也是最有效的。

二、从故事情节入手进行分析

任何小说的人物都是离不开故事情节而单独存在的,因此在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的时候不能单独看对人物的描写,还要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人物的形象,有不少的人物形象是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诞生的,是由无数个情节故事塑造出来的,这些人物形象不是一开始就在那儿的,是人物经历了世事的磨炼而形成的[5]。并且一些人物形象还对故事的主题有着表现作用,其情节围绕的中心点就是这个人物,并体现出了整个作品的中心思想。如在《古渡头》中,其主要人物就是老渡夫,作者就是用渡夫这个形象来表现出故事的主题,那渡夫这个形象的形成与其所经历的事是有关系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人物在故事情节中得到塑造,而故事情节又因为人物得到发展。《古渡头》的故事由渡夫与“我”对话所组成,而故事的主题的揭示主要就是靠渡夫的叙述来体现的,渡夫说他本有一个儿子,但因为军阀路过,强行将他儿子掳去,很久都没有回来,儿媳也就回了娘家,过了八个月儿媳生了一个孙子,渡夫想要将孙子抱回来,但儿媳却要等他儿子回来才肯回来。又过了两三年,儿子还没回来,儿媳便改嫁了,渡夫又一次去要回孙儿,但儿媳说要等渡夫有钱了才能将孙儿带回去,于是无论刮风下雨、荒年灾年,还是苛捐重税他都在划船找钱,但是他的儿子回不来了,孙儿也不认识他。这一段故事情节是渡夫人生的悲惨遭遇,整个故事情节向读者展现出了一个历经世事摧残的充满了悲情色彩的渡夫形象。此外在整个故事情节中也表达出渡夫的几个想法,一方面表现出他对儿子、孙儿家人的渴望,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社会的失望。另外故事情节的变化与人物的心理变化息息相关。在《古渡头》中的最后一个情节,渡夫独自在船头潇洒地高声唱着无名歌谣,这个情节体现出渡夫已经将社会看破,其实他自己明白孙儿和儿子已经回不来了,只有他一人会在这湖中孤独地死去。面对无情的现实,渡夫只能低头服输,在这个无情的时代也只能认命,这样整个人变得更加萧索,人物形象也在最后变得更为饱满,文章的主题也得到凸显。

三、围绕环境进行分析

任何小说的发生都是要具备其特定的环境的,往大了说人物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环境,又称为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恰好就是故事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许多故事是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人物也是一样,一旦脱离那个社会环境,故事所表达的思想主题就会变味,而人物也将变得空洞、平面;另一方面,环境也指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如地理位置、阳光、风雨等等,这样的自然环境对于情节和人物来说起到的更多的是一种衬托、烘托、营造氛围以及人物心理用自然环境暗示出来的作用[6]。因此在对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另一种途径就是通过小说中的环境来进行分析。

1.自然环境

对于人物描写而言,自然环境在小说中最为主要的作用就是暗示当前人物的心理变化、烘托出该人物的形象。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要为塑造人物形象而展开的,不能生搬硬套,有时候小说人物的思想会呈现出一个很复杂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用语言来描绘就会失去很多的意境,而用一些自然景观来表现;既能使得整个作品更加丰满,也暗合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7]。例如在《古渡头》中就有好几处这样的自然环境描写,《古渡头》这一篇小说以自然环境描写来开头,在开头阶段这样描写到:“太阳渐渐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涯际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彩色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这一段自然描写向读者介绍出了故事的开始时间,已经快要天黑了,为下面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在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运用了一个凌乱的词,这个时候又适逢傍晚,这样的描写映射出文中“我”的心理,由后文可知“我”的母亲病重,要赶回家看望,在归家路途上的“我”心中肯定是焦急的,想法也是乱杂的,正好与这凌乱的光辉相对应,皱纹似的浪头也表现着作者内心还有一丝的平静。后文中又写到“夜色已经来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这个时候“我”的心理开始忐忑,不明白渡夫在想什么,开始焦急起来。在听了渡夫的故事之后,自然环境又有了变化:“外面的风浪渐渐大了起来,我的心头也塞得更紧更紧了”,这一次的自然环境描写又一次暗合了“我”这个人物的心理变化。这一系例的心理变化也表现出“我”这个人物形象内心的复杂,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这些风浪的变化也暗示着渡夫内心在讲述其生平时的不平静。第二天早上的自然环境描写中是这样说的:“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这样的环境又刚好和渡夫满脸的平淡,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相对应,这样用环境的描写来突出渡夫的在历经苦难后内心对世事的平淡的心理状态,这样的心理变化也使得“我”以及渡夫两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

2.社会环境

在另一方面的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的描写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着重要作用。自然环境是对人物心理的烘托,那社会环境则是对人物形象的一个塑造,在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使得特定的人物性格等特征得以形成[8]。如在《古渡头》中,我们从社会环境的影响中来分析渡夫的性格特点,由渡夫和“我”的对话中可以得出,这是一个战乱的时代,军阀乱战、民不聊生,渡夫的儿子便是因为北佬兵的蛮横给掳走了,但渡夫却在受到北佬的一通殴打后留了下来,坚决不愿当北佬兵,几十年坚持在风雪中划船可以看出渡夫的坚韧不拔、不畏辛劳、誓死不屈的一种性格特点。其实整个《古渡头》的社会环境的营造还是与作者所处的环境相关,在叶紫的写作中常将视角聚焦于农村中备受压迫的广大农民,这些农民又经历着这个时代的变化。在《古渡头》中的“我”是一个兵,而渡夫现在的情况也是兵造成的,所以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一个年年战乱、百姓受苦的社会,另外,从渡夫的儿媳搬回娘家就能看出这是一个半封建社会,所以这两种环境因素使得渡夫的悲剧发生,进而塑造出了渡夫的人物形象。所以我们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的时候也就能从人物的背景经历和社会环境去进行分析,找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会生成怎样的人物性格。

四、人物性格特征鉴赏分析思路

人物形象主要从上述人物描写、故事情节以及环境角度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而人物性格是分析人物形象的核心要素,因此探究人物性格特征赏析思路有利于读者全面认识到人物性格特征,避免读者塑造出一个扁平化人物,对人物描写、故事情节以及环境角度三个角度分析过于表面。

1.平面分析法

渡夫作为《古渡头》的主人公,也是全文最主要人物,平面分析法主要是通过渡夫的举动及语言等,分析其人物性格特征。如在孝顺后生的热心与善良中得以体现。首先,渡夫对于“我”的孝顺极为赏识,因此做出主动、热心、积极挽留“我”在船上过夜并为“我”介绍江湖凶险等等善意举动。由此可以分析出渡夫由后生联想到自己的儿孙,进而表现出以上举动,也间接体现出渡夫对家人深深的眷恋之情。此外该片段内,通过言行举止,可以了解到渡夫认为正是由于军阀北佬导致儿子被强行拉夫,继而造成媳妇改嫁、孙儿不得相见的局面,因此渡夫对军阀强暴行为充满了怨愤,对富豪们充满了蔑视。而“有钱的人我不爱”等话语中又可以感受到即使饱受生活磨难、穷困潦倒,渡夫内心充满了孤苦与失意,但是他仍然保持着一颗乐观的心,坚守良知。通过语言、举措可以分析出渡夫主要的性格特征,在历经风霜后仍坚守良知,善良热心。

2.双重人物性格分析法

诸多的小说人物都不是平面的人物,他拥有多面的性格是一个圆形的人物,从《古渡头》这篇小说来看,虽然篇幅相对较小,但塑造出的渡夫人物形象却并不扁平,他的性格是具有多面性的,且各种性格中存在矛盾与冲突,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渡夫的形象属于典型的圆形人物。当对小说圆形人物进行形象分析时,采用单纯的思路分析无法正确、全面、客观认识到人物形象,把握不好中心思想。而双重人格分析法更适用于性格矛盾重重的渡夫及其他圆形人物。从小说中如“无钱的人我不怜!”等歌词中,我们可以分析出渡夫的多重性格,友善及冷漠冲突性较强的性格特征同时集于一体。而在历经苦难后仍保持乐观心态的渡夫却在年轻的后生面前哭诉悲惨遭遇,由此可以分析出渡夫坚毅与脆弱、乐观与孤苦的一面。在乱世中,渡夫拖着年迈的身体,自己朝不保夕,同时面对着儿子下落不明、孙子不能相见的悲惨局面,在怨恨天地不公的同时只能默默忍受,由此可以看出渡夫不满现实却又无法反抗现实的一面。即使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渡夫茫然无措,找不到出路,但仍然始终保持着勤俭正直,以高歌发泄自己心中的痛苦等等。诸如此类描写均体现出了渡夫双面的性格,渡夫并非一个圣人,他是一个普通人,他在自己生活的世界中,具有双面、冲突性格,甚至具有各种缺陷类性格也是十分正常的。他就是一个被打上时代烙印的底层劳动者形象,时代环境及家庭环境塑造了他,他也是小说当中典型的圆形人物。

五、结语

人物形象的分析历来就是读者理解作品的一种重要方式,人物形象侧面地表现出了文章的主旨,而作品中人物所经历的情节更是作品思想表达的最直接体现。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三种分析人物形象的思路,以叶紫《古渡头》作为文章实际分析案例,分别从人物描写、小说情节以及环境因素去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细节的描写来得到一个直观的人物形象,之后在故事情节中去了解人物形象的形成,最后再分析环境因素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从这三种思路出发从而得到一个完整的丰满的人物形象。同时提出人物性格特征赏析思路,促使读者全面认识到人物性格特征,进而全方位协助读者更好理解作品主题及人物形象,把握主题思想。

猜你喜欢

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