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四个建设”

2021-01-13手虞玺

关键词:文化育人项目传统文化

手虞玺

摘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依托“甲骨文小书院”项目的实施,以“文化育人”为教育理念,从课程、活动、教师和环境四个方面的建设入手,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传统文化;“甲骨文小书院”项目;文化育人

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交流、传承与创新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校依托“甲骨文小书院”项目的实施,以“文化育人”为教育理念,从课程、活动、教师和环境四个方面的建设入手,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一、课程建设:彰显文化魅力

“甲骨文小书院”项目发端于社团活动。学校在社团建设过程中并非着眼于单一内容,而是将多学科知识融合互动,由此甲骨文社团逐渐拓展出甲骨文书法社团、甲骨文水墨社团、甲骨文篆刻社团等系列特色社团,认知类项目课程和实践类项目课程也应运而生,如甲骨识字、甲骨书法、甲骨涂鸦等,总体上形成了以名师为引领、以社团为单位的课程雏形。为提升项目课程的品质,学校还同步引进了专业资源,如无锡市美术家协会、无锡市西神印社等,以专业团队带动学生的兴趣发展。

以“甲骨识字”为例,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成立以识字为内容的项目小组,通过对学生的发展特点及需求的了解,有机整合语文、美术、书法等学科内容,使学生在情境中认识甲骨文,在游戏中感知甲骨文化的魅力。如,适逢牛年,成立“金牛团”,开展“识牛”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春游时在动物园拍摄的牛的图片,认识甲骨文“牛”字的形体及构造,体会甲骨文的象形艺术。而后,带领学生了解牛文化,加深对巴金赠予学校的瓷牛的精神及内涵的理解,强化学生对“三牛”精神的认同感。最后,项目小组开展与“牛”相关的文创产品的设计活动,让学生结合所了解的牛文化,创新设计甲骨文“牛”字,制作成名片和徽章等。

为了加强学生生活与甲骨文化的联动,学校还将地域文化融入“甲骨识字”项目课程中。如以“江南米市”为抓手,向学生展示古代运河码头的生活图景以及米市的发展历程,并借助新科技,将甲骨文字进行拆分、组合,让学生直观感受甲骨文字的形成过程。此外,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甲骨文化的理解,所有项目课程结束以后,学校还组织开展“我认识的甲骨文化”主題演讲比赛。学生可自主选择一项内容作为演讲话题,展示在项目课程中的所得、所想,进一步深化对甲骨文化的感知。

甲骨文项目课程的实施在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学校创设丰富多样的课程类型,以期充分彰显甲骨文化的魅力,吸引学生发现并传承甲骨文化。

二、活动建设:提供具身体验

“甲骨文小书院”项目建设的初衷,是为了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与弘扬,更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文化滋养、增强文化自信。只有当学生切实投身到甲骨文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时,文化传承的意识才能生根、发芽。因此,在校内项目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学校还挖掘了市区文化场馆和其他学校的宝贵资源,通过整合、优化,开展多种与甲骨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将丰富多样的社会资源转化为文化育人的有效载体,为文化育人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学校和河南大学、复旦大学以及无锡、苏州等地的甲骨文学会建立密切联系,通过“大手拉小手”等活动,为学生开拓亲近甲骨文化的渠道;带领学生走进无锡市博物院、甲骨文文化中心、“万世师表”海峡两岸甲骨文书法展览等参观、学习和交流,内化所学,深化已知;带领学生到景德镇发现瓷器上的甲骨文,到宜兴参与仿甲骨片陶艺尝试,在实际活动中开阔视野。此外,学校还组织开展小书院送春联、小书院讲坛、小书院文字节等活动,并多次举办市、区级学生甲骨文作品展,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了解、学习甲骨文的行列。

学校还建立了家校联合活动机制,借助一系列活动将学校、家庭、社区“串联”起来。如由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创编话剧、课本剧等,并在街道举办的文化节和艺术节上,由学生和家长共同扮演文字使者,向社会展示甲骨文化的优美,促进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在活动中体验、激趣和升华,是教育的独特手段,也是将艰涩深奥的甲骨文字变得活泼有趣的重要方式。学校还将继续探索周边资源,以活动的形式将其转化为学生具身体验的载体,使其成为学生成长之路上的美好印迹。

三、师资建设:护佑学生成长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建立了相应的师资建设制度,采用边实施、边改进的方式提高师资水平。首先,鼓励教师开展甲骨文自学活动,并邀请甲骨文专业研究者走进学校开展甲骨文专题讲座,以促进教师了解甲骨文理论知识。其次,围绕“甲骨书法”项目课程,学校邀请本校有书法专长的教师和校外知名书法家开展讲座,从基本笔形到偏旁部首,从整字构造到整幅作品,给予具体指导,帮助教师提高书法水平;同时,开辟教师书法展览橱窗和书法展板,每月展出教师的优秀书法作品,以欣赏、交流促进看得见的提升。另外,学校还组织教师走出校园,走进省级、市级美术场馆参观学习,走进兄弟学校合作研习,广泛参与教师培训和专业会议,多方面提高专业素养。

通过多年的师资建设,学校现已成为无锡市甲骨文学会传播中心,吸引了多所学校、多学科教师主动加入。多方面的合作使学校的师资力量日益壮大。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教师团队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设计出了颇受学生欢迎的甲骨文识字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识字效率。

四、环境建设:拓宽学习空间

环境建设是学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推手之一。为了“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近几年,学校结合“甲骨文小书院”项目,以甲骨文为载体进行了校园环境的打造。如,石刻的甲骨文校训“少讲空话,多干实事”,提醒每一位走进校园的学生,要脚踏实地,认真学习;巴金广场上的云龙石刻,以甲骨文题写巴金的文学作品《家》《春》《秋》,每一位驻足的学生都能在此感受甲骨文的优美;尚美农耕园的围墙上,结合墙绘呈现的二十四节气知识,潜藏着相关的甲骨文字等待学生去发现。另外,结合“甲骨文小书院”项目,学校修建了文字屋,如为学校新来的黑天鹅建造的天鹅文字屋、为学校新种植的花卉建造的花卉文字屋等,将校园内传统的亭台楼阁变身为具有故事性、趣味性的学习园地。这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的文字和内容,以“大校园+小书院”的形式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处角落,使其处处见字,时时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散发出的魅力与生机。与此同时,为了促进师生共同参与校园环境的建设,学校全力开辟甲骨文成果展示场馆,分享、展示师生的优秀成果,也使其进入校园之后能够产生足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优化的校园环境,拓宽了学习空间,让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教育影响。

“甲骨文小书院”项目的实施不是高高在上地给学生灌输甲骨文的有关知识,而是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立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做到既丰富学习体验,打开学习视野,又增强文化素养,提升文化品质,助力培养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参考文献:

[1] 王进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打造特色学校[J].黑河教育,2021(9).

[2] 赵静.从甲骨文入手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J].基础教育参考,2019(24).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项目传统文化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技术文化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