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题教育的理论依据研究

2021-01-12陈舒盈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教育新媒体时代

陈舒盈

【摘   要】  主题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主题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中的交往论、矛盾论、实践论贯穿着主题教育的全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媒体时代;主题教育

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智能设备汇集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空间中。媒介生态已悄然发生了巨大变化,无处不在的网络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媒介形式的运用,标志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多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庞大语境,它是以互联网、智能设备以及更加频繁的社交媒体互动为背景,以现代通信技术、影音技术、大数据等现代核心技术为主要依托手段,以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多种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及大量使用为主要特征,以丰富多彩的主题内容进行即时高效的信息传播的网络形态。

主题教育在内容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先导,在实践中同样离不开科学、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的发展观与方法论,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可以作为主题教育实践工作的理论指导依据,推动当今高校主题教育的开展。其中,交往理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基本论述,是所有教育活动得以存在并付诸实践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的矛盾理论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主题教育在面对机遇与挑战,面对学生集体共性与个体差异的主要指导思想;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哲学的重要理论,把实践视为人的潜在力量的表现,视为一种历史过程和对人类社会的总体陈述,这必然成为教育实践工作的重要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将人定义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首先就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互动作为人的重要属性。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于人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提出了更为清晰的理论脉络,“交往”作为人的重要属性以及人类社会的重要构成因素而提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如果说生产实践是人类活动的核心,那么交往则在一开始便作为生产劳动的前提而存在。分工的不断细化与扩大使生产与交往形成了割裂,但与此同时,生产工具的使用和生产力的进步又进一步扩大了交往。生产力的每一步发展都是交往中的每一个个人共同选择的结果,在生产、交换、消费各个层面中的人的相互交往,构建了物质关联与国家共同体。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提出了“商品”概念,指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在于商品的交换,并产生了货币,进一步明确了交往作为一种重要因素的作用。恩格斯则发展了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进一步指出了人类社会除了生产为主导的交往行为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交往形式,主要表现为以男女两性的生殖交往为主。至此,交往理论已成为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背景下,马克思交往理论中将交往视为人生产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前提,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等,对高校主题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论及人之所以为人、与动物的区别时,马克思指出:“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交往作为一种无限的可能性,成为人类社会各项组织形式存在的前提。

新媒体时代,多样化的媒介出现意味着人和人之间有着更多“交往”的可能。原本相距遥远的人们可以借助网络互相沟通,互相照顾,乃至互相影响。这一方面给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极大的便捷,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素材以及更方便快捷的信息传输;另一方面,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诸种信息的轰炸,对主题教育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所以,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题教育,在内容上保持传统价值观的前提下,不断增加新元素,尽量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引发学生的共情,在形式上要积极地运用抖音、微博、微信等大学生广泛使用的社交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實到学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这样的主题教育可以增加亲近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形而上的理论灌输,而是一种以平等相处为前提、以民主交流为内容、以开放包容为特征的交往关系,在这样一种健康有序的环境与氛围中实现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从一出生起便处在某种场域中,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凝聚。人对自己的认同与接纳、对价值的寻求,都是在一定社会空间中发生的。人和人之间建立的是一种“主体间性”,这种“主体间性”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显得尤为突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建构的就是一个从“主体”到“主体”的交往互动关系。而新媒体时代则在实际的交往活动场域中增加了另一层面的虚拟空间,人们可以在这样的空间中进行思想、情感及各种信息的互动,扩充了“交往实践”的容量。从这个角度说,主题教育过程就是具体的交往实践,它是以社会主流价值思想为内容,在新媒体时代则需要以各种新型的媒介平台与网络技术为载体,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情感、观念的交流,实现主体与主体间的情感共鸣与精神上的深层交流,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健全人格,构建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从而实现积极、正面、科学价值观的内化与渗透。

二、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

矛盾作为马克思对事物发展的根本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关键。主题教育作为当前教育的主要因素,以矛盾理论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十分有必要。从矛盾论的基础内容入手,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马克思主义矛盾论中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论述,对主题教育具有突出的理论指导意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世界上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千差万别的个性,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互区别的源头。此外,即使在同一事物中,构成其内在的要素也各有不同。所谓矛盾的普遍性则是矛盾无处不在,处在任何事物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中。

主题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无论是从教育者还是受教者角度,无论在教育实践活动的各个阶段还是在主题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层面,都具有矛盾的普遍性。且之所以要开展主题教育,就是因为大学生在价值观混乱的语境下,需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所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本身就反映了当今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要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还有待提高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拥有更多样的价值体系、更丰富的表达方式,也有着更为复杂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在矛盾普遍性的前提下,积极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以及各项知识技能。

其次,在事物存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存在的内在依据是内部矛盾,外在条件和诸多因素是外在矛盾。矛盾双方既互相斗争,又互相统一,正是在矛盾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斗争与统一中,事物才得以发展。从这个角度上说,主题教育中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既是相互斗争、又是一个相互统一的过程。与此同时,在主题教育的内容设计上,同样存在着对传统经典内容的继承、新鲜血液的加入与渗透。所以,主题教育在内容上,既要坚持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同时又要广泛吸收新时期多样化的价值观内容以及各种教育形式,从而培养受教育者健全、阳光的人格。

最后,在對矛盾的分类中,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同时还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不同阶段,会有很多需要处理的问题,需要抓住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各方面力量,构建良好的主题教育模式、教学系统、评价标准与反馈系统,以推进主题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思想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其实践性。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顾解释世界,但重要的是如何改造世界。所以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同样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实践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哲学理论的重要元素,成为马克思对整个人类社会界定的基础。无论是物质生产还是精神生产,还是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实践活动在其中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主题教育首先是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必然是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特有的、为了提高人类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活动。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史教育走读活动、主题思想班会活动、主题座谈会、主题展览、主题征文等各方面的活动都是具体的实践活动。从中可以进一步推出,实践是主题教育的基本定型,同时,也存在于各项具体的实践活动中。

不能否认的是,以体验性为主的实践活动正成为新时代的基本价值需求,对党史感同身受的体验、渲染、对优美主题教育艺术作品的陶醉,都具有广泛的吸引力。所以,重要的不仅仅是实践创造出来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主体在实践活动本身是人类自我发展的能力、力量和对其自身存在的表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旨归,即不仅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学习主流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对生命的感知、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题教育需要借助丰富的媒介平台,打造更具有感染力、体验式乃至沉浸式的主题教育表达形式,使受教育者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提高个人感知、培养实践能力、积极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总之,对思政教育而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理论前提,一个指导思想,一个原则,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应该创新教育方法,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能够得到有效推广。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题教育创新系统的构建”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YB282】

【参考文献】

[1]吴婷.基于角色引导的大学生网络舆情治理与思政教育协同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4(6):181-185.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教育新媒体时代
增进大学生党员主题教育实效性之应然选择研究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认识
“中国梦”哲学逻辑视域下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研究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