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幼儿园教学中 培养幼儿分享意识的有效路径

2021-01-12冯翠云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移情物品小朋友

冯翠云

亲社会行为文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亲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享意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进入新时代以来,相关的教育学者、教师都对幼儿分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和探讨如何培养幼儿建立分享意识,进行分享行为。本文以新时代幼儿园教学为背景,基于幼儿的特点,提出了相关路径和措施来培养幼儿分享意识,促进幼儿参与社会中,以分享带动幼儿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

一、激发分享意识,深入理解分享行为

幼儿时期是儿童形成行为、态度和习惯的重要时期,分享意识和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一些发展心理学家指出,移情也是影响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通过提高儿童的分享认知能力和移情能力,能够激发儿童慷慨分享的意识,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认识分享与移情相结合的策略,制订积极方案,促进幼儿养成分享意识与行为习惯。

首先要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激发分享意识。意识的形成是行为的基础,由于幼儿年龄小,身心发展水平低,认知能力有限,教师要特别重视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激发儿童的分享意识,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他人区分开来,培养儿童推断和猜测他人想法和观点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故事或玩游戏,让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培养意识目的。比如,明明的父亲在明明生日时给他买了一辆小汽车,晚上带着明明去广场玩。这时,有个小朋友亮亮看到明明的汽车好玩,在没有征得明明同意的情况下就去抢明明的小汽车。明明就推了一下亮亮,亮亮就开始在地上哭闹。

此时,教师先通过对话训练向孩子提问:明明为什么会推亮亮?亮亮为什么哭?如果明明将自己的小汽车借给了亮亮,那么亮亮还会哭吗?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让幼儿发表个人意见,在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如果亮亮喜欢明明的小汽车,可以向明明借过来玩,但通过抢的方式是不对的。在明明得知亮亮希望与自己一同玩小汽车的时候,明明可以选择和他一起玩,这样明明就交了朋友,亮亮也不会哭了。这时,老师再向小朋友们介绍,我们人类是群居性的高级动物,特点就是团结在一起,我们有的时候需要分享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物品,让大家都能够一起玩耍,通过互通有无,大家接触到的实物和非实物都会丰富起来,我们要做一个爱分享的小朋友。

对话训练方法包括角色心理,帮助孩子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和周边事件,培养孩子的对话能力,帮助孩子识别和区分他人的观点和情绪,提高孩子的认知选择能力,激发孩子的分享意识。

其次,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深入理解分享行为。移情是同情的基础,同情是个人与他人分享的重要前提,移情训练是培养孩子以他人兴趣为中心的自我定位能力和理解他人情绪变化的能力。移情训练孩子认识和感受他人的态度、思想和情绪,预测和判断自己的行为,移情倾向于通过牺牲自己来理解他人的情绪,激发孩子的同情心。

教师可以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辨别不同的情绪状态,运用对话训练的方法帮助儿童识别不同表情引起的情绪,提高幼儿的情感敏感性。比如,先让孩子认真听故事,了解故事的开始、发展和结束,然后问孩子故事是怎样发生的,组织孩子们讨论,让孩子们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变化。接着让孩子问问自己,作为历史人物,你感觉如何?你会做什么?最后,让孩子们选择自己的角色进行场景再现,以便更好地理解角色在历史中的感受。

通过移情教育,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体验未被分享的悲伤,激发孩子的参与感,参与起来也将更加慷慨和主动,实质性分享行为也将增加。

二、为幼儿提供分享机会,建立分享规则

幼儿的年龄限制使他们仍然以自我为中心,为了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尽管移情训练的方法可以刺激儿童的意识和分享行为,但还是很难让孩子们内化和保持良好的分享品质。幼儿教师要为孩子们提供分享的实践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分享者的乐趣,并向幼儿传授分享的规则,以进一步促进分享行为的发展。

首先,创设不同的分享情景,体验分享的快乐。幼儿的意识和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虽然大班和中班幼儿已经理解了分享的部分内涵,掌握了相关技能,但这些都是不完整的,幼儿的共同意识和行为是不稳定的。教师需要通过一些教学活动,使幼儿能初步具备集体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公平、公正地分享。

例如,教师通过分享日活动、创设分享角、教授分享知识等多种方式为幼儿提供分享实践的机会。在幼儿园的分享日活动中,教师要求孩子們带上自己喜欢的食物、玩具和书籍来幼儿园,在分享活动中,各种摩擦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抓住这些机会进行引导、宣传、教育,积极强化和传授分享技能。由于孩子对教师的分享行为非常关注,教师可以准备自己的分享礼物,引导幼儿内化分享行为。

分享区作为幼儿分享的常设区域,许多孩子会把礼物带进分享区并分享,即使不是分享的日子,这样公共区域也可以作为一个基础,让没有分享技能和自信的孩子参与分享中,提高幼儿的分享意识。分享区不仅用来分享物品,孩子们的感受和经历也是共享的礼物,孩子们可以试着邀请小朋友分享他们觉得有趣的事物,如看旅行照片、品尝生日蛋糕等。

其次,建立分享规则,学会分享的技巧。不会分享的孩子需要成人教他们更多的规则和分享技能。值得注意的是,不会分享的孩子在大多数时候,总是默默地看着小朋友手中的东西不知所措。教师要告诉孩子,如果他们想分享,可以直接跟小朋友说,不必担心被拒绝。如果想让别人分享,也可以大胆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愿望。在这种定向模式下,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小朋友交流,分享的行为会逐渐出现。大多数孩子承认,面对教师的要求,他们虽然分享了奖品和玩具,但内心是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的。教师和家长可以向孩子解释奖品的重要性,告诉他们,老师和家长喜欢会分享的孩子,针对分享的幼儿,教师及家长需要给他们一种情感上的安全感。

例如,在分享日和分享区的活动中,教师经常会提供各种各样的物品来降低对幼儿奖品的刺激。对于自制食品和玩具,可以告诉幼儿除了参加联谊活动外,最好不要带到幼儿园里来。或者是教师提供一些物品,以减少物品对其他孩子的刺激和吸引,孩子们可以要求分享。只要安排妥当,就可以避免孩子们对没有分享或不够分享的物品产生负面影响。分享的物品数量、类型不仅影响儿童的分享意识和行为,而且会对没有得到分享的幼儿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分享的数量足够,幼儿都获得了分享物品,那么幼儿在下次活动中更愿意提供自己的物品进行分享;反之,当分享的物品少于人数时,没有得到分享的幼儿,在下次活动中就不会想着参与分享活动,所以,教师要尽量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分享中,如果玩具和书籍数量不足,孩子们可以按照一次分享、二次分享的方式,将书籍、玩具按照座位的排名进行。比如从第一排开始,每一个人玩一天,依此类推。

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尝试采用混龄分享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及时组织孩子在不同班级之间共建一个分享日,这样中、大班的孩子们不仅可以拓宽交流的对象和范围,还可以帮助儿童树立分享意识。

三、家园共育,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分享氛围

除了幼儿自身的生理因素外,家庭教育也是影响幼儿分享的重要原因,父母参与的观念、教育类型、文化等家庭因素可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儿童的分享意识和行为,没有分享技能的幼儿很可能是父母对于分享行为缺乏认识。我们发现,女孩子的分享行为比男孩多;父母愿意分享的,幼儿也愿意分享。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进行教学调整。

首先,改变观念,提供分享的实践机会。父母是孩子最信赖、最亲近的人,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因此,在分享活动中,教师需要让父母明白,应该改变自己对于分享的态度。教师可以召开家长会,使家长参与分享教学活动中,家长邀请朋友或亲戚到家中,主动招待客人,激发孩子们的慷慨分享意识和积极的分享行为,而不能够告诉孩子们把玩具收起来,或者告诉孩子们不要让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例如,父母应该关注对孩子的爱,避免祖辈对孩子溺爱,改变让孩子独享美好事物的观念。当孩子主动与父母分享时,父母不应该感到不好意思说“不用了”,而是应该接受和表示感谢。不然經常拒绝幼儿的分享,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就不愿意与父母分享,造成了自己可以不与他人分享的误解。因此,为了教育孩子学会分享,父母有必要为孩子提供切实可行的分享机会。

其次,改变教育方式,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家庭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环境,也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目前,90后和80后父母大都受过较好教育,在教育方式的选择上会有不同的看法。不过,有三分之一的家长选择了不民主的教育方式,大多数家庭则坚持权威与民主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在生活、子女的教育、共享意识和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弊端。例如,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愿意分享,盲目批评教育,然后强迫孩子与他人分享,或者家长会直接购买更多的相同物品,以免孩子陷入冲突。一些家长看到孩子们争论,经常以刻板的方式进行教育,比如,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哥哥要让着弟弟、妹妹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发展,而且也增加了分享过程中幼儿的不愉快经历。所以,父母需要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教育。基于对孩子需求的尊重,用激励的方式渗透平等、互助、合作和分享意识,让孩子们能够认识到分享的乐趣,从中获取满足感。

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关系到儿童参与社会的行为,新时代幼儿园要能够通过一些办法与举措促进儿童在幼儿时期养成爱分享的习惯,将来才能够懂得感恩和帮助。文中通过案例分析得出,在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分享的意识,让幼儿能够理解分享行为,其次为幼儿提供分享机会,建立分享规则,使幼儿在参与分享中获得满足感。最后利用家园共育的方式,为幼儿建立良好的分享氛围。

猜你喜欢

移情物品小朋友
斯洛特的移情机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图画捉迷藏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心理咨询中如何识别和应对反移情
找物品
创意,源自生活的可爱小物品
Let’s DIY Poster
心理·学
婴幼儿移情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