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轻度行为障碍的研究进展

2021-01-12潘晶雪陈利群

上海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患病率量表神经

潘晶雪 陈利群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032)

神经精神症状(neuropsychiatric symptoms,NPS)是指患者出现的焦虑、激越、幻觉、睡眠障碍等精神行为症状[1]。目前NPS可分为痴呆精神行为损害(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和轻度行为障碍(mild behavioral impairment,MBI)[2]。BPSD在痴呆患者的任何阶段都可出现,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但MBI却很少引起关注[3]。与没有MBI的患者相比,MBI患者的家属照顾负担增加了3.35倍[4];且患有MBI的患者在未来有更大风险转化为痴呆患者[5]。因此,MBI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对MBI概念、诊断标准、测量工具、在不同人群中的患病率、转归及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社区MBI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 MBI的概述

1.1 定义

MBI最早是由Taragano等于2009年正式提出[6]。Taragano等[3]认为MBI是指老年人晚期持续出现明显的精神行为症状。2016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与治疗促 进 学 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to Advance Alzheimer’s Research and Treatment,ISTAART)认为MBI是患者家属或临床医生观察到的患者的显著行为或性格变化,该变化从患者年龄50岁后开始出现,出现时间至少6个月(持续或间歇)[7]。

1.2 诊断标准

MBI的诊断标准前后经历了两次修改。第一次由Taragano[8]团队提出的MBI诊断标准为:(1)患者的行为出现明显的异常改变;(2)患者的改变出现在患者60岁以后,且持续时间>6个月;(3)患者或其知情者没有发现患者有认识障碍;(4)患者的工作和社交能力正常;(5)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正常;(6)患者不能诊断为老年痴呆。

2016年ISTAART对Taragano团队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7]。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4点。(1)MBI是指患者家属或临床医生观察到的患者的行为或性格变化,该变化从患者年龄≥50岁开始出现,出现时间至少≥6个月(持续或间歇)。且患者的行为或性格出现明显的改变(不同于患者以往的行为或性格),该改变包括以下5项中的至少1项:①动机缺乏(如冷漠、自发性缺乏、漠不关心);②情绪不稳定(如焦虑、烦躁不安、多变、欣快感、易怒);③冲动控制障碍(如激越、脱抑制、好赌博、强迫行为、行为执拗);④社交行为不当(如缺乏同情心、缺乏自知力、丧失社交风度及知识、行为死板、行为夸张);⑤异常的信念或观念(如妄想、幻觉)。(2)此时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正常,但患者的MBI会对以下至少一个方面产生损害:①人际交往能力;②社会交往能力;③工作能力。(3)患者的行为或性格改变不是其他合并的精神病症状(如广泛性焦虑症、重度抑郁症、躁狂、精神分裂症)、外伤或其他医疗原因或物质或药物滥用相关精神症状而导致。(4)该患者不能诊断为痴呆(如阿尔茨海默氏病、额颞痴呆、路易体痴呆、血管性痴呆及其他痴呆类型),且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可同时合并MBI。由于诊断标准要求研究者观察患者的性格或行为变化时间至少6个月(持续或间歇),这可能会带来过度诊断的风险[9]。

2 MBI的测量工具

2.1 神经精神量表(Neuropsychictric Inventory,NPI)和神经精神量表知情者版本(Neuropsychictric Inventory-Questionnaire,NPI-Q)

NPI和NPI-Q都是应用广泛的神经精神量表,可以评估人群的精神行为症状[10],评估时间为1个月。NPI量表是Cummings等[11]于1994年制定,1997年修订。该量表包括12项精神症状:幻觉、妄想、激越、抑郁、焦虑、欣快、情感淡漠、脱抑制、易激惹、异常运动行为、睡眠行为异常、饮食习惯异常。而NPI-Q量表是NPI量表的简化版本,由Kaufer等[12]于2000年在NPI量表的基础上增加了“当患者存在精神行为症状时对照顾者苦恼程度”部分的测评。早期没有研制针对MBI症状的特异量表,使用NPI量表和NPI-Q量表可以对患者的MBI症状的进行间接测量。

2.2 轻度行为障碍量表(Mild Behavioral Impairment Checklist,MBI-C)

MBI-C是Ismail等[13]学者依据ISTAART的诊断标准,是通过由18名专家进行3轮的的德尔菲咨询法制定的神经精神行为量表。该量表包含34个条目,具有简单、有效、可量化的优点。MBI-C量表使用了简单的计分系统,每个条目的回答选择“是”或“否”(只有当患者出现持续或间歇的精神行为症状至少6个月,才选择“是”)。如果选择“是”,则再选1~3反映严重程度,“1”代表轻度(可被察觉,但不是显著的变化),“2”代表中度(显著变化,但不是剧烈的变化),3代表重度(非常明显或突出、剧烈的变化),总分在0~102分[14]。该量表可以在www.MBI test.org网站上免费获得,目前已经有中文版本[15]、意大利版本[16]、英语版本、德文版本、日文版本等。MBI-C量表中文版填写一般耗时8 min[15]。MBI-C中文版量表灵敏度为86.96%,特异度为86.00%。MBI-C量表可以通过患者的家属或临床医生评价,且对患者的教育水平要求不高,在未来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3 不同人群中MBI的患病率

3.1 MCI患者中的MBI患病率

Mallo等[17]通过电话用MBI-C量表对111例50岁及以上的MCI患者进行13周的调查发现,MBI的患病率为14.2%。Mortby[18]等采用NPI量表调查了社区133例MCI患者,结果发现在该人群中MBI患病率为48.9%。Sheik等[4]采用NPI-Q量表调查了163例记忆门诊MCI患者,结果发现MBI症状在MCI人群的患病率为85.3%。

3.2 主观认知功能下降患者中的MBI患病率

一项研究采用MBI-C量表,通过电话采访127例初级卫生保健中心的50岁及以上的主观认知功能下降的患者的家属,结果发现主观认知功能下降的患者中MBI的患病率为5.8%[19]。Mortby[18]等采用NPI量表对社区397例主观认知功能下降患者进行的调查发现,MBI的患病率高达43.1%。Sheik等[4]采用NPI-Q量表调查119例记忆门诊的主观认知功能下降患者发现,MBI症状患病率为76.5%,并且MBI排名的前3的症状分别是情绪不稳定症状、冲动控制障碍症状和动机缺乏症状。

3.3 帕金森氏病患者中的MBI患病率

Baschi等[20]采用NPI量表通过4年的横断面调查发现,在429例帕金森氏病患者中MBI的患病率高达84.1%。与此结果不同的是,Yoon等[21]采用MBI-C量表调查了60例帕金森患者发现,MBI的患病率为33.33%;该研究还表明,出现MBI症状是帕金森氏病患者认知衰退的早期重要标志。

4 MBI的转归

2003年Taragano等[8]通过对358例65岁及以上门诊MBI患者调查和5年的纵向追踪发现,最终有44.5%的患者转化成了额颞叶痴呆患者,4.2%的患者转化成了路易体痴呆患者,22.7%的患者转化成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当MCI患者合并MBI症状时,痴呆的5年转化率达到了59.6%[6]。同时有研究者发现,MBI中不同的症状表现可预测患者未来转化为某种特定痴呆类型[17],提示未来研究需进一步进行纵向追踪随访来探索MBI症状表现转化为痴呆类型的关系。

5 MBI与MCI的关系

MBI症状可先于MCI出现,也可与MCI同时出现。两者是不同的概念,MCI属于神经认知轴层面,MBI属于神经行为轴层面[19]。但MBI和MCI都处于正常老化和痴呆症的过渡阶段[6]。有研究发现合并MBI症状的MCI患者是发展为痴呆的高危人群[3,8],合并MBI症状的MCI患者发展为痴呆的速度比单纯MCI患者要快[HR=1.43,95%CI(1.01~2.03)][8,22]。目前对MCI和MBI的关系并没有完全清楚。有研究发现,MCI患者一般在记忆力领域表现不佳,而当MCI患者合并MBI症状时会在语言领域表现更差[23],所以未来的社区研究应探索MCI和MBI之间的关系。

6 小结

本文对MBI概念、测量工具、患病率、转归及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等进行了综述。当前,MBI在不同患病人群有不同的患病率,且其测量工具MBI-C也没有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有关MBI与MCI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并且由于MBI和MCI都处于正常老化和痴呆症的过渡阶段,社区作为老年疾病重点预防和保健场所,在未来可以探索非药物干预(如饮食、运动、认知训练和社交活动等)对合并MBI患者的影响。

猜你喜欢

患病率量表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神经”病友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