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一个常见的“罕见病”*

2021-01-12赵菁张进安

上海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低钾血症醛固酮指南

赵菁 张进安

(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内分泌科风湿科,上海 201318)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首要病因,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A临床症状的不典型及多样化的并发症使其成为一项公共健康问题。本文以2016年更新的美国内分泌协会PA的临床实践指南及诊断治疗的国内专家共识为主要参考,对PA的规范化诊治进行解读。

1 重新认识PA患病率

1955年Conn[1]首次对PA的临床表现——高血压伴低血钾进行描述,并曾以此为PA诊断标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PA一直被认为是“罕见病”。然而,随着对PA病理生理认识的深入,自39年前首次采用血浆醛固酮浓度(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PAC)/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比值(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ARR)作为筛查指标以来,PA的诊出率大大提高。近年来,临床研究报道高血压患者中有5%~13%患有PA[2-3];并随高血压分级的升高,PA患病率也随之上升,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高达20%[4-5],据此PA被认为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首要病因。根据2012年国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保守估计中国有2.66亿高血压患者,由此推断我国PA人群庞大[6]。因此,PA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

2 PA的临床表现及危害

PA的发病机制是肾上腺皮质病理性合成及分泌醛固酮增多,负反馈作用使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血浆高醛固酮水平和低肾素活性为其主要特征,也是ARR作为PA筛查的机制。PA患者体内高醛固酮水平导致水、钠潴留,尿钾、氢离子排泄增加,从而引起高血压、低钾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等临床表现[7]。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PA患者均有如此典型的临床表现,仅有28%的PA患者有低血钾症状[8],对于PA来说,低钾血症并不是敏感征象。一些慢性低血钾患者仅表现为夜尿增多,这并不足以引起重视,并且已合并低钾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往往已不是PA的疾病早期。一项涉及德国6个医疗中心的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显示,与正常血钾患者相比,PA的低钾血症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尤其常见,表明PA患者出现低钾血症可能预示着更差的预后[9]。值得重视的是,一些年龄小于35岁的PA患者常以低钾血症为首发,平均血压为130/80 mmHg,尽管未达高血压,但与患者发病前的血压基线(100/60 mmHg)相比仍是上升的,推测可能因为机体自我调节能力良好,因此在疾病早期,代偿机制尚能将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但即便如此,ARR筛查仍然能够提示与肾素水平不相适宜的高醛固酮水平[10]。

与年龄、性别和血压水平相匹配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PA患者心血管事件、肾脏损伤、糖脂代谢紊乱、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肥胖等疾病风险显著增高[11-14]。2018年,一项综合了31项相关研究的荟萃分析报道,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PA患者的脑卒中(OR=2.58)、冠状动脉疾病(OR=1.77)、心房颤动(OR=3.52)和心力衰竭(OR=2.05)的风险均明显增加;同时,PA患者的糖尿病(OR=1.33)、代谢综合征(OR=1.53)和左心室肥厚(OR=2.29)的风险亦增高[15]。究其原因,PA对患者健康的损害包括高血压和醛固酮特异毒性所致。醛固酮本身可促进心脏和血管纤维化和组织损伤,而不依赖于患者的血压水平[16-17]。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临床研究显示,及时有针对性地治疗可以显著改善PA患者的不良预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8];针对醛固酮腺瘤的单侧肾上腺切除治疗,可以降低PA患者新发糖尿病风险及全因死亡率(P<0.05)[19-20]。

3 PA的诊断

PA的诊断包括筛查、确诊和分型三部曲。

3.1 PA的筛查

2016年美国内分泌学会(Endocrine Society,ES)发布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检测、诊断和治疗: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ES指南)[21]中推荐,在下列高血压患者人群中应进行PA筛查:①3次非同日测量血压>150/100 mmHg。②难治性高血压:3种以上降压药(包括利尿剂)不能控制,或需要4种及以上降压药才能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内。③高血压合并自发性或利尿剂使用后的低钾血症。④高血压合并肾上腺意外瘤。⑤高血压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⑥有早发高血压家族史,或有早发脑血管意外的高血压患者(年龄<40岁)。⑦一级亲属中患有PA且伴有高血压者。同时,ES指南推荐在这些患者中使用血浆ARR检测可能的PA病例。

有上述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应前往有条件的医院完善PAC、PRA或血浆肾素浓度(plasma renin concentration,PRC)检测,并计算ARR进行初步筛查。由于PA初筛多在门诊进行,ES指南[21]及国内专家共识[22]推荐ARR(清晨,非卧位2 h)>750~1 000 [PAC(pmol/L)/PRA(μg·L-1·h-1)]为可疑 PA,应进一步采用其他试验以明确诊断。由于ARR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各临床医疗机构可根据具体情况建立适合自身的ARR切点,目前国内多项研究报道的ARR切点大多波动于20~40[23-25]。近年来,检验技术发展迅速,化学发光法检测PRC因稳定性好、可重复性高逐渐取代放射免疫法PRA的测定,多个研究证实PAC/PRC的诊断价值高于PAC/PRA[26-27],但目前国内可以开展PRC检测的医院有限,因此建议临床医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纳。

ES指南的主要制定者Young教授[10]提出:ES指南诊治流程过于复杂并未能促使更多的临床医师考虑完善PA的筛查,因此许多PA患者直到病情进展到不可逆转的慢性肾脏疾病(4~5期)时才进行PA相关检测,因此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至少1次PA的相关检测,并简化相应诊治流程。

3.2 PA的确诊

虽然ARR应用广泛,但因其可能存在假阳性,因此对于ARR阳性的患者,须选择1~2个确诊试验,避免PA过度诊断。目前ES指南[21]推荐有4项确诊试验:卡托普利试验(CCT)、氟氢可的松抑制试验(FST)、生理盐水抑制试验(SIT)和口服钠盐试验,可选择其中任意1~2项进行确诊。作为临床医师,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简单易行且对患者损伤小的诊断程序。因为饮食习惯,国人普遍钠盐摄入量高,在此国情基础上,口服高钠试验和SI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商榷。既往部分学者认为FST是确诊PA最敏感的试验,被称为PA确诊的“金标准”,但其过程繁琐,且多数医院此药物匮乏,在国内无法推广,综合考虑CCT似乎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最佳选择,具体实施方法为患者坐或站立1 h后,口服卡托普利25~50 mg,于0 h、1 h、2 h抽血测定PRA、PAC和皮质醇水平,在此期间患者应保持坐姿。如果服药后PAC的下降没有超过基础值的30%便可以诊断PA。

但是,CC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在国际、国内有争议。基于此,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前瞻性设计,在PA高危患者中同时进行了FST、SIT和CCT确诊试验,以FST为金标准,比较了CCT和SIT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二者诊断效率相当,均可替代FST[28]。该研究推荐采用卡托普利50 mg,口服2 h后以PAC的绝对值300 pmol/L作为切点,诊断P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90%,诊断效率优于PAC抑制率。华西医院回顾性研究结果[29]及日本PA诊治指南[30]均提示CCT时PAC的绝对值对PA的诊断价值更高。北京协和医院回顾性分析了PA患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资料,提出卡托普利25 mg口服后2 h的ARR对PA的诊断效率优于PAC的抑制率,建议采用CCT后以ARR>40作为确诊指标[31]。坐位CCT简单、安全有效,易于在门诊广泛应用。

然而,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要做确诊试验[10,21],若存在以下情况,可不行确诊试验直接诊断为PA。①患者存在自发性低钾血症,且PAC>555 pmol/L(>20 ng/dl)及 PRA < 1 μg·L-1·h-1。②如患者 PRA 检测不到、24 h尿Na+>200 mmol及24 h尿醛固酮>12 μg(>33 nmol)/d则可以确诊PA。

3.3 PA的分型

PA主要分为肾上腺醛固酮腺瘤、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22]。一旦确诊PA后,指南[21]及专家共识[22]均推荐对所有患者行双侧肾上腺CT检查以协助分型。尽管双侧肾上腺静脉取血(AVS)是可以区分单侧或双侧分泌最可靠、最准确的方法,是公认的PA分型诊断的“金标准”。但考虑该操作为有创检查,且实施技术要求高,多在有手术治疗PA适应证的患者术前完成,以明确有无醛固酮的单侧优势分泌。

4 PA的治疗

关于PA的治疗,有指南[21]推荐单侧肾上腺病变可考虑腹腔镜手术治疗,而对于双侧肾上腺病变、不宜进行手术治疗或无手术意愿的患者,建议给予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对于ARR阳性但未能行进一步确诊试验的患者,亦可给予药物保守治疗。

结合我国国情,中国PA诊治专家共识推荐[22]①首选螺内酯,治疗起始剂量20 mg/d,注意监测血钾水平调整剂量,慢性肾病4期以上患者禁用;②对于螺内酯不能耐受的患者,依普利酮可作为二线考虑;③对于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glucocorticoid-remediable aldosteronism,GRA)患者,建议睡前服用长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0.125~0.25 mg/d,或者泼尼松起始剂量为2.5~5 mg/d;④其他药物:作用于肾小管远曲上皮钠通道的药物,如阿米洛利、氨苯蝶啶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对部分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疗效。如果上述药物仍不能控制血压,则可以选择CCB类等对症治疗。

对于PA患者而言,治疗的目的除了血压、血钾水平正常,还应重视受抑制的PRA恢复正常。综上所述,PA患者使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的目标为血压≤140/90 mmHg,血钾≥4.0 mmol/L,PRA不被抑制,ARR<40。

5 未来的展望

按照中国高血压患病情况估算,我国PA患者数量可观。虽然PA患者心脑血管、慢性肾病、代谢性疾病等风险高,但及时、合理、有针对性的治疗可以很好控制病情,改善预后。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首诊多在社区医院及专科门诊完成,因此提高社区医师、门诊医师对PA的认识和转诊、筛查意识,并制定协调统一的PA诊治规范流程,是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低钾血症醛固酮指南
肌无力、厌食、腹胀……可能是缺钾
含卷曲霉素方案治疗MDR-TB患者 引起低钾血症的临床分析
AAV9-Jumonji对慢性心力衰竭犬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指南数读
老年腹膜透析低钾血症危险因素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醛固酮肾素定量比值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探讨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