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怀悲悯,追求正义,坚守良知

2021-01-10梁玉昌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哈姆莱特雷雨悲剧

梁玉昌

学情分析:戏剧是现有学生很少接触的文学作品,有关戏剧的一些常识也是高一学生比较欠缺的一个知识点,更不要说粉墨登场了。人生既是戏剧,戏剧也是人生,特别是悲剧所体现出的那种摒弃假恶丑、弘扬真善美的正义之举,更是对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途径。高一的学生社会阅历较浅,对人生的理解浅薄,学生对“追求正义,坚守良知”的社会意义还不能深刻理解。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部编高中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是一个戏剧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良知与悲悯”。三篇课文节选的部分都是三部剧作中展示矛盾、表达形象、深化主题的关键部分,并以注释的方式对剧情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单元教学(学习)任务:

1.自主阅读剧本,用思维导图方式划出剧中人物关系导图,并用简略的文字概括剧情(300字以内)。

2.通过比较阅读,初步认识传统戏曲、现代话剧和西方古典戏剧的基本特征,积累戏剧体裁的有关常识,认知悲剧作品所体现出的悲情之美。

3.研讨剧本,欣赏戏剧组织冲突、构思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

4.改编剧本,排练演出,领略戏剧的感染力,把握其悲剧意蕴,感受其中的无穷魅力,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

单元教学(学习)重(难)点

1.研讨、分析、感悟戏剧冲突的多方面的作用,深挖戏剧冲突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再上升到对主题思想的探究。

2.如何在剧情中把握人物形象的立体型、复杂性。

3.品位戏剧的语言特色,特别是台词中的言外之意,体会戏剧语言的动态化及个性化。

4.感受戏剧的舞台性,参与表演直接体验,把阅读和表演结合起来,深化认知,提升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

单元教法与学法:

1.提供“任务单”,引导阅读;2.自主查阅资料,翻转课堂法;3.分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   4.比较阅读法。

单元教学(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课前预习

一、播放这三部经典戏剧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知戏剧特征

二、学习戏剧,就要紧紧抓住戏剧的基本特征。请扣住戏剧特征,抓住三篇文本的关联,深入体会其特征,完成下表。

篇名 作者简介 戏剧形式 人物塑造手段 戏剧语言

异 同

《窦娥冤(节选)》 关汉卿 戏曲 唱词,兼用对话与动作描写 抒情性 个性化

《雷雨(节选)》 曹禺 话剧 对白(对话),兼用动作描写 潜台词丰富

《哈姆莱特(节选)》 莎士比亚 话剧 对白、独白 诗化

三、中国传统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本单元的《窦娥冤》就是古代戏曲的代表作品之一。学习中你体会到戏曲的独特魅力了吗?不妨查阅资料,大致了解宋元以来传统戏曲的情况,读一读《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桃花扇》等不同时代戏曲的经典选段,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戏曲。还可以观看一些戏曲演出片段,欣赏演员们的表演。在阅读、观看的基础上,从故事情节、角色安排、演出形式以及剧作中渗透的民族审美心理等方面,谈谈你对传统戏曲的认识。

四、教师用讲授法补充戏剧的相关知识,如现代戏剧人物说明、舞台场面说明、语言说明等。

学习任务二:梳理戏剧情节,把握戏剧特征

一、学习阅读文本,学生画出《窦娥冤》《雷雨》出人物关系导图,分小组选出最佳的答案,准备在第一节课展示成果。

二、根据任务,分享课前布置的任务(课上汇报)

1.(预计15分钟)教师在检查课外作业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三位戏剧家的生平及作品和戏剧的特点。

教学环节是:(1)先指定一个小组利用投影或者PPT展示学生自己的成果;(2)其他小组再给以补充;(3)教师总结。

2.(预计2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画的“人物关系图”,教师判断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度,为下一个教学环节教学做修订、做补充。

教学环节:

(1)组间交流、讨论各自成果,推荐出一个最优秀的,拿出来作为展示的作品;

(2)各小组展示投影展示,介绍;

(3)教师注意根据小组汇报的质量进行评分。评出优秀小组,并简单解释。

3.布置下一节课的探究任务(此环节解释对任务作解释,课下学生可以查找资料,可以合作探究)

4.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重点及知识脉络,评选最佳学习小组。

学习任务三:小组合作探究,感知悲剧人物

一、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下列合作探究任务单。

任务设计意图:

1.共同任务设计意图:

⑴《窦娥冤》属传统戏曲,说白凝炼,唱词优美,节奏分明,通过反复诵读,可以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

⑵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古今中外同类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

2.自选任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清晰地解释文本中事实、材料与观点、推断之间的关系,分析其推论的合理性,揭示其可能存在的矛盾、模糊或故意混淆之处等;依据多个信息来源,对文本信息、观点的真实性、可靠性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逻辑清晰地阐明自己的依据。

任务探究:

1.如何看待《窦娥冤》中的“六月飞雪,楚州亢旱”这一看似野蛮自私的复仇式的誓愿?

2.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中到底有几分真情?请用剧本的例子来分析周朴园的内心活动。

3.《哈姆莱特》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剧本中所展示的冲突的作用是什么?

二、分享閱读体验。每个小组先展示分享共同任务部分;然后交流讨论自选任务内容。

三篇课文全是悲剧,窦娥、鲁侍萍、哈姆莱特是悲剧主人公。请深入理解课文,分析悲剧人物,完成下表。

此表意在将人物的美好与他们的悲剧命运形成对比,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悲剧的震撼力量。

教师总结:

《窦娥冤》和《雷雨》又岂只是一个悲剧生命的凋零飘散,随着世界运行而飘散的,或许是无数个生命个体,是一代人,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学习任务四:以“矛盾和冲突”为抓手,领悟悲剧价值

课堂任务设计意图:选择演出内容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戏剧冲突这一中心;寻找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的片段,可以多层次深入理解剧本的丰富意蕴。

一、研读剧本

1.梳理戏剧中的“矛盾和冲突”

篇目 《窦娥冤》 《雷雨》 《哈姆莱特》 备注

发生了哪些戏剧冲突?

其中哪些是主要的冲突?

如何理解这些冲突?

剧本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他们的身份、处境、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剧情发生的特定环境是怎样的?

有什么樣的社会历史背景?

2.以“矛盾和冲突”为起点,整合对比

(1)分析《窦娥冤》和《雷雨》这两篇悲剧的异同

(2)分析《哈姆莱特》和《雷雨》这两篇悲剧的共同点

学习任务五:创设情境,合作排演

课堂任务设计意图:

1.形成演出剧本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性阅读能力,能更好地品味剧中台词的“言外之意”,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和个性化。

2.通过排演时人物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和相互间的关系。

排演预热:为《雷雨》配音。播放《雷雨》话剧视频无声片段,让学生配音,老师指导,师生共同体会作品的语言艺术魅力,为展演预热。

二、组建剧组,确定演出内容,分配任务。从三部戏剧中任选一个片段(所选内容可以不局限于课内节选部分),在班内组织演出。

1.情境设置

你获邀参加白先勇导演“青春版”戏剧系列之“青春之殇”作品展演,将经典悲剧作品改编为《窦娥冤》——青春冤逝、《雷雨》——青春错付、《哈姆雷特》——青春梦碎(三部任选一部),与“青春版”《牡丹亭》形成对照篇。

奖项分别有:最佳导演、最佳演员、最佳舞台设置。

2.成立小组

每个班分为4个小组,确认小组成员,要求人人参加,每个人都要有自己扮演角色,哪怕是个道具也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参与感、成就感。

3.研究剧本,集体讨论,形成演出本;小组商议具体演出内容,老师再协调分配,尽量不要重复演出。

4.演出组内的成员作出具体分工——导演组、角色扮演组、舞台布置组、服装设计组等。

三、课下排练

进入排演阶段后,投入剧情,化身为剧中人物,也许就会发现许多在阅读剧本时没有发现或没有充分考虑的问题。例如,按照剧情,哈姆莱特登台念“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台词时,奥菲利娅一直待在舞台上装作正在读书。这段台词很长,要考虑当哈姆菜特独白的时候,奥菲利娅究竟应该如何表演,才能最恰当地表现出两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诸如此类看似细枝末节、对实际演出却十分重要的问题,往往只有通过排演才能找到最适宜的处理方式。

学习任务六:演出与评议

课堂任务设计意图:通过编排演出,获得对戏剧表演性的直接体验,把阅读和表演结合起来,互相促进,让学生感受戏剧的舞台性,深化认识。

一、以戏剧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内正式演出。

1.课前安排小组演出顺序

2.选好主持人,老师根据小组演出内容,提前辅导主持人写串词。

3.小组评议,当一个小组演出时,其他小组选两名学生打分(教师打分占50%)

二、正式演出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为这次戏剧表演设置若干奖项,为获奖同学颁奖。

1.请担任导演、演员的同学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2.教师根据学生的演出,做出鼓励和总结。

三、各小组讨论总结心得,完成学习反思表的填写。

四、评议总结之后,每名同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可以说对所排演的剧本的理解,也可以记录自己的观剧心得,还可以分析剧中人物的形象。

猜你喜欢

哈姆莱特雷雨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歌德与别林斯基关于哈姆莱特“延宕”观点的辩析
僧院雷雨(一)
《雷雨》中的“雨声”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参考答案
可怕的雷雨天
雷雨
画家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