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角下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2021-01-10顾德新吴嗣勇

体育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顾德新 吴嗣勇

摘  要:体育学科的深度学习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深度参与、深入研究、深刻体验与深层理解等方面。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深度学习思维的培养,注重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注重教学中创设课堂情境,注重多元有效的评价体系构建以及学生学习情感和健康行为的培养,将深度学习落实到体育课堂中去。本文通过小学篮球课堂教学实践来阐述深度学习下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的可行性,供广大体育教师参考。

关键词:深度学习;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2-0027-03

一、体育深度学习的概念与内涵

体育深度学习是指在已有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身体素质和心理特点等基础上,学习者能够对所学体育知识技能进行提炼,再将其与已经掌握的体育知识技能进行结合,对各体育知识技能进行分析和联系,能够将已有的体育知识技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与单纯的动作模仿、机械性记忆的浅层学习相比,体育深度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也能够有效地解决体育教学中浅层学习所存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体育深度学习可以被看作是在高阶思维发展下的技能学习,相对于其他学科,体育学习更注重运动技能的发展。因此,体育学习过程中注重体育运动过程的深度参与,深刻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收获与快乐;重视体育知识的批判与深层理解,深层次了解体育课堂学习的活动过程;强调课堂体育知识与其他知识的整合与建构,在一定水平上构建自己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体系,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能将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与战术在课堂游戏或比赛、大课间活动、生活锻炼等新情境中迁移与运用,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内化;注重深度学习评价的建立,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体育深度学习在体育课堂的有效落实,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二、体育深度学习的表现特征

体育学科对于个体成长发展有着独特的优势,如对于运动技能的学习,身体素质的提升,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的培养等。结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述以及体育深度学习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笔者认为体育课堂深度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特征(表1)。

(一)深度参与

体育深度学习中深度参与主要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体育运动时的深度参与,而学生课堂学习的深度参与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两方面。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外在特征的情绪与态度,能够看出课前对于本课内容的喜爱程度与兴趣爱好,若是课堂创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或者具有吸引力的练习方法,那么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状态,全身心投入其中。而课堂中学生教学目标的制定也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度,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水平等学情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学生对于自己目标的认知与理解,对自身能力水平进行判断和分析。若教学目标符合自己的能力水平,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达成,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就会更高。

(二)深入探究

传统体育课堂都聚焦在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上,学生对于教师教授的知识往往是按部就班传授式学习,对课堂教授的知识也只是简单记忆练习或者机械化练习,很难体现学生主体性。而体育课堂的深度学习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学习的探究式学习。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对知识简单的記忆和理解,还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联系、提问、评价等综合运用,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来提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相互合作的意识,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三)深刻体验

体验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内在表现,深度学习中体育课堂的深刻体验主要体现在学生积极主动、快乐的学习情感和知识技能学习后实现“会用”“会比赛”的能力提升等方面,感受“学以致用”的学习体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就像是一个新手,在知识技能形成与发展中要经历许多学习的深刻体验,才能不断成长。体育课堂中要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在复杂的情境中去学习知识和技能,体验学成后的成功感和喜悦感。同时,在学习技能后还要能够在比赛或游戏中去运用,给学生一个实现学练目标的舞台,对学生学练成果进行检验,提升技能与战术的实践能力,以获得最高的学习体验形式,培养学生优秀的体育精神与品质。

(四)深层理解

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认知与理解至关重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特征、价值及具体运用了解不深,学习以后不知道如何去实践运用,也不知道对于自身发展有何作用,这样就失去了体育学科的育人本真。而深度学习的体育课堂要求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后,能够深层理解所学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具体运用与价值,掌握健康的行为方式以及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后,在篮球赛中学生通过传接球的技术动作有效运用于比赛中队员之间球的传导,为今后的比赛实践打下基础。又如运动前的准备热身、合理的运动负荷控制、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以及健康的行为习惯等,这些体育健康知识的深层理解。通过学习,掌握了运动知识技能,了解健康的含义,养成了健康科学的运动习惯,那么体育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也就体现了。

三、体育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合理制定目标,关注个体差异

体育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水平等学情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考虑不同个体水平差异,同时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和练习能够达成,体验成功的喜悦感,以此来提高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自信心及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取决于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在教学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那么教学内容上也应该有所差别。如在教学内容掌握上有难易之分,学习进度上也有快慢之别,对于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或放缓学习进度,学好最基本的动作。这种具有差异性的教学,看似学生学得浅、学得少了,但是为了之后学得深、学得多、学得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因为学生所学的知识只有适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才能让学生更加有自信地去学习更难的知识与技能,使体育课堂教学更有效。

例如在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中,男、女生在技能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对于男生来说,女生在篮球传接球能力水平上相对较弱,因此在设定学习目标时,可以适当降低学习目标(女生在近距离的情况下完成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等练习),这样男女生就都能够实现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感,让每个学生都在体育课堂学习中受益。

(二)注重以情导学,提升课堂参与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更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路人”。体育课堂的深度学习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有挑战、有意义、有趣味的练习方法与环境,设置有价值的学习主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通过情境内容的引导,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好奇心,提高课堂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多样化的篮球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对篮球运动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这对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学生能够深度参与学习过程,获得课堂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水平二四年级《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中,通过创设NBA传球闯关的情境,来提升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的兴趣。

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两人一组传接球、运球+传接球以及传接球比赛等闯关练习,激发了学生内心的好胜欲和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课堂参与度。通过情境内容难度的不断加大,传球动作技术的复杂度和难度的提升,不断促进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由易到难,层层突破,完成课堂中的各项学习目标,促进有效教学。

(三)注重以问促教,发展探究思维

体育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课堂,学习中可以围绕学习主题,通过问题引导、任务驱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深度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安排的练习内容以分组形式来学习,提高小组内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中,教师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师:同学们,大家开动脑筋想一下,假如我们传接球中间有一个防守人,那么我们传球应该如何变化?

生1:老师,我们可以改变传球的方向。

生2:老师,我们可以避开防守快速传出。

师:好!这两位同学说得很不错,老师来总结一下,有防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改变传球方向、传球时机或者提高传球的速度,例如击地传球等,同学们你们接下来在实践中去练习下,看看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突破防守。

课堂中以问题为主线,聚焦学生观看示范的注意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看、想、说来探究教师抛出的问题,引出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手上的动作要点,即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本次课堂的重难点认识更深入透彻,学习效果更加显著。同时,运用小组形式进行分组学习,提高学生互相观察、纠错以及同伴之间的协作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四)注重以赛促学,实现学以致用

体育深度学习要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体验,而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将运动技能迁移运用到特定环境的比赛或游戏中,甚至是生活中的各类体育竞赛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比赛和游戏的教学环节,使体育运动技能在比赛中有效运用,提升“会用”“会比赛”的能力,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研讨、合作交流。

例如在學习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组合动作“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后,教师通过设计“2v2抢断球投篮”比赛,来提升学生技术动作的运用能力。

教师通过“2v2抢断球投篮”比赛情境的导入,让学生乐此不彼。同时通过比赛对所学技术的运用,促进学生“会用”“会赛”的能力,凸显了篮球运动的竞争性和对抗性,实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提升学习体验感以及技术运用能力。

(五)注重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有效教学评价是评判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体育课堂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就要注重课堂学习评价。而深度学习评价是以学习内容为依据,建立在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基础上的多元评价,对学习过程与结果做出价值判断,促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体育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学生身体素质受先天影响,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成绩的达成情况因人而异,评价结果不能只局限于学生运动成绩的好坏,而应更注重于评价的过程,要以评价促进学习,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促进有效教学。

例如在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中,学生进行展示示范后,让其他学生对该生进行示范动作的点评。

师:好!同学们,刚才两位同学为我们示范了两人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练习,动作怎么样?

生:做得很好!

师:动作是很好,那么大家发现他们具体好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动作值得大家借鉴学习呢?有谁来回答一下?

生1:老师,他们传球时手臂是伸直的,而且两个手掌往外翻。

生2:老师,他们传球的位置很准确,而且没有出现传球失误的情况。

师:嗯,很好!你们回答得很不错,观察得很仔细,而且也提到了我们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接下来我们再来复习巩固几遍,同时同伴之间相互给对方评价,并且打分。

体育课堂中的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学习情况的评价,还可以对学习结果以及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评价的目标也不仅仅在于学习成绩的好坏,还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参与和学习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技能动作学习的有效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师生、生生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学习情感,带动课堂学习氛围,提升学习评价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总结

深度学习的开展是师生共同提升的智慧之路,体育课堂是体育深度学习的主要载体之一,课堂教学中落实体育深度学习也能够更好地践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批判与理解的能力,合理制定教学目标,通过情境创设、问题驱动、多元评价等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促进学生体育深度学习。同时在课堂学习中帮助学生激发学习思维,提高学习参与度,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迁移运用到多种情境中去,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促进学习目标达成和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