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合作与交流现状
——以天津“鲁班工坊”为例

2021-01-08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鲁班工坊国际化

徐 文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02)

一、研究背景

把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国家教育战略的关键环节,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向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发展,是中国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并重点强调的教育计划。在经过了十几年来的实践与发展,全国各地的高等职业院校先后借鉴和引进全球先进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教育成果,同时结合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阶段,我国教育从业人员不断努力为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间竞争力、国际地位、影响力和国际形象而奋斗。与此同时,通过各国间的主动交流与合作,中方不断地引进境外先进的课程方法、课程内容、人才培养方案和国际学生管理、培养模式,这一系列的操作也在很大程度上大力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师资队伍培养和专业建设,不断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增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和办学方法,有效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与改革。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了全世界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与此同时,这一重大倡议也成为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和推动新一轮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为我国社会经济“供给改革”和“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大力的政策保证。2015年10月中旬,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提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助力国内优质产能走出去。”通过教育部最新的职业教育发展计划,我们不难看出全国各地在 “一带一路”倡议下,不断加强、深化国际间高等职业教育合作;但是在合作内容、合作形式和合作成果上看依旧有待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国际间合作与交流仍然要以企业用人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多语言、多技能的全能型本土人才。

二、天津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现状——基于“鲁班工坊”项目

“为了更好地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的各项活动,加强中国教育对外交流和合作,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在2003年3月1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该条例明确指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要充分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在法制化的大背景下,规范各项中外合作办学的事宜,最终目的是使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交流合作项目更为活跃,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在国际化教育的轨道上快速发展。同时,合作模式应将本土化特色与多元化属性相结合。截止到2018年4月底,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973个。

通过多年的发展,国际化合作交流项目已经成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迈向新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满足基本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发展“京津冀地区”各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化交流既可以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推动“京津冀地区”教育事业的国际化。更为重要的是,双边引进国际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培养国际化创新型技能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教学基础。

当前,我国在高等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中,依旧存在办学用地法规政策跟踪不明朗、跟踪路径有断层,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连锁店”式的合作办学屡禁不止等现象。这一系列的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交流办学项目的整体水平。高等职业教育可以被视为终身教育的一个子方面,为接受知识的人员或学习人员提供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所需的技能,同时最终达到的目的是以雇员或个体经营者的身份进入行业,并成为行业的技术骨干。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更加专注于以企业用人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依照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式,国际化交流合作项目不断深入的前提下,积极培养多语言、多技能的全能型本土人才成为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重要课题之一。“鲁班工坊”教学理念和EPIP新型教学模式大力推动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重视师资队伍培养和国际化专业建设,大力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的同时拓宽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有利于加强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京津冀地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又作为国际化教学的重点地区,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新思路、新想法。其中,“鲁班工坊”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EPIP项目的应用,都为当前“京津冀地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创新性的开端。

为了了解天津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合作现状,收集了高职院校国际合作的相关材料及数据分析,重点分析了天津高职院校“鲁班工坊”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的现状,具体分析如下:

2016年3月,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和泰国大城技术学院共同创建了中国在海外设立的首个高等职业教育合作典范“鲁班工坊”教育理念,EPIP工程实践创新项目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为重要载体,推动中国高等职业院校走出中国,迈向世界,与全球共享中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鲁班工坊”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从走进来到走出去的积极转型,对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有着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与此同时,将天津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工程、实践、创新、项目”的教学理念在海外积极探索与应用也有着更为深广的意义。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物联网、机电一体化、会计等相关专业均开设了双语课程,与之相一致的是,泰国大城技术学院也同时开设了相关留学生基本课程。截止到2020年,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招收了四届来自泰国、越南等国家的留学生在天津学习。2016级和2017级泰国留学生已经陆续毕业,并且获得了中泰双方均认可的毕业证书。2016级的泰国留学生在泰国本国的就业也得到了当地企业的普遍认可与赞扬。

(一)因地制宜

2017年底,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联手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经历了两年多时间的两地考察和多项事前准备后,与印度金奈理工学院建立了鲁班工坊。截至2020年5月,印度鲁班工坊已经培训超过100多名当地学校教职人员和企业职工,还有200多名当地学生。印度鲁班工坊一共开设了四个专业,包括机械设计与制造(3D制作)、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和工业机器人。此次开设的专业都是根据当地实践考察后,发现该四类专业培养的正是当地企业急需的人才,秉着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鲁班工坊”通过对当地人才需求的了解,因地制宜地开设了四类专业,可以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该四类专业也是中资企业‘走出去’战略需求的重点专业,这也充分体现了“鲁班工坊”因地制宜的特点。

巴基斯坦的拉合尔市作为中国与巴基斯坦的交界地,素有“中巴经济走廊”之称,巴基斯坦超过一半的基础建设、水利项目、电缆项目均有中国投资方参与。同时结合巴基斯坦国内的电力严重供给不足的基本情况,天津高等职业院校将培训重点放在了电力技术等内容上。所以,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制造的各项设备在走出中国之后,依旧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在维修设备、设备的更新等问题上。结合这种情况,天津“鲁班工坊”也积极开设了相关专业,配合当地人才市场需求。通过上述两个案例,不难发现“鲁班工坊”这一创新型国际交流新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结合当地企业人才需求,“因地制宜”的国际间合作与交流成了“鲁班工坊”一大特色。结合当地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工具使用、机械操作、基础设施维修等相关专业课程,进而满足当地企业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需求。

(二)教师培训

在很多“一带一路”相邻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人员短缺都是一大难题。当地国家急需职教教师,且存在“断层”现象,因为年轻学者更倾向于选择更高等的教育机构,而不是职业教育院校。所以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也是迫在眉睫。

2017年底,又一所“鲁班工坊”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波诺罗戈市由天津市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和波诺罗戈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建立。为了使“鲁班工坊”和EPIP新型教育模式与印尼当地情况更好地结合,印尼的学校每年都会派当地优秀骨干年轻教师到天津各个高职院校进行为期一到两个月的教学技能培训,同时也会和天津的骨干教师进行教师技能比武。做到教师之间对于教学和技能的真正相互交流和切磋。

2016年至2017年之间,天津各高校分别举行了多次EPIP多国骨干教师研修会,多国骨干教师研修会的老师分别来自泰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地。在学习期满之后,骨干教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也会积极地将在中国学习到的关于“鲁班工坊”教学理念和EPIP新型教学模式结合到当地教学之中,同时也不断更新设备的应用技能。而这一系列系统性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填补了当地专业技能教师的技术空白,做到了在教师培训方面的双向培养。

“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目前仍然缺乏优质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的课程。需要建立良好的高等职业技术机构,以提供所需的培训和传授必要的技能以促使生产工匠、技术人员和其他熟练人员不断进取和自力更生。因此优质的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讲,充分培训具有高水平职业技能的优秀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在因地制宜的基本条件下,训练高水平职业技能教师可以为不断地培养高等技术专业技师提供基本的技术保障。这一个基本性目的也是“鲁班工坊”这一开创性教学模式的终极目标,即将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相对接,提供中国制造的优质职业技术技能教育培训。不难看出对于国外教师的培训主要也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技术发展。

2.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会文化的发展相互融合与联系;

3.为经过交流培训的高等职业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提供多边国家互派学习、任教的机会。在掌握相关技能的同时,充分了解不同国家间的文化、社会、人文等社会资源。

(三)人才培养

与此同时,中方多家企业通过“鲁班工坊”的平台与巴基斯坦的多所高等职业院校签订了产教协同育人联盟战略合作协议,这些中方企业可以作为今后外国留学生的长期实训基地,同时也可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嵌入在“鲁班工坊”理念中。

以天津“鲁班工坊”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在积极主动地谋求国际之间高职教育合作与交流的背景下,不断地开创新的符合中国和国际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国际学生培养方案等教学管理模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同时,也不难看出,“鲁班工坊”培养人才模式,和职业教育的定义不谋而合,即为接收者或学习人员提供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培养农业、制造业、商业和服务业所需的技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有专业技能的高端专业型人才。

三、总结

国际化合作交流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的基础上,发展“京津冀地区”各高职院校国际化交流可以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京津冀地区”教育事业的国际化。同时,双边引进国际优质的教育教学系统为培养国际型创新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教学资源。以天津“鲁班工坊”为例,通过因地制宜、教师培训和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充分加强高职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地将境外教育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人员培养方案和留学生管理模式融入中国高职教育背景中。在这种背景下,“鲁班工坊”教学理念和EPIP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推动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师资队伍培养和国际化专业建设,同时拓宽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有利于加强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鲁班工坊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快乐小鲁班
超级『鲁班』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聪明的鲁班
星月工坊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星月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