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外宣翻译中讲好中国故事
——以“中国关键词”项目为例

2021-01-08姜焕焕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译者译文原文

姜焕焕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一、引言

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综合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了解和走近中国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在国际社会上应有的影响力和其实际大国地位却不相匹配。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国外媒体对中国的故意抹黑外,对外宣传的效果不佳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而翻译作为沟通的重要桥梁,在我国的对外宣传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要让世界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消除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就必须加强对外宣传翻译的建设工作。因此,研究者以“中国关键词”项目的英译为对象,尝试描述和分析中英外宣翻译现象。

(一)文献综述

“外宣”即“对外宣传”,根据张健(2013:2)对外宣的定义,外宣的对象是海外受众,目的是宣传,因此我国的外宣翻译则可理解为以外国民众(包括境内的各类外国人士)作为目标受众,将汉语翻译为英语等其他外国语,以达到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宣传目的。

早在1990年,段连城教授就专门撰文呼吁翻译界关注我国的对外宣传,沈苏儒教授也于1991年发文呼吁译者应加强对中译英对外译品的质量问题的重视、研究和解决能力。黄友义曾提出“外宣三贴近”原则(2004:27),并强调译者在进行外宣翻译时要知道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一原则。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外宣翻译进行了相关研究,其关注焦点主要为外宣翻译研究的理论途径和翻译策略。

(二)“中国关键词”项目简介

关键词是讲故事的关键,因此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有能够全面准确地表达中国的关键词。为了能够以一种易于阅读和理解的方式让国外受众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中国关键词”项目应运而生。内项目围绕党中央的治国理政理念,以词条术语附加相关背景及核心思想解读的形式呈现,确保受众能够准确理解词条及其内涵。项目的翻译由专门、权威的专家团队完成,其中许多词条的译文已经被联合国口译部门等权威机构所采用。

二、“中国关键词”项目英译中使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研究发现为了确保译文能被目标读者理解和接受,实现对外宣传的目的,项目合理地使用了一些翻译方法和技巧,译者在准确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原文的句子结构,对定语、修饰语进行删减,减少刻意的对仗、排比等途径,进行了融通中外的尝试。

(一)翻译方法

直译、意译和音译是译者在翻译时最常用的三种方法。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相应的翻译方法。“中国关键词”项目的目的是以一种容易被国际受众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传达中国的关键治理理念、政治思维、政策和发展道路。因此,翻译方法的选择应以该目的的实现为首要原则。

1. 直译

在直译中,原文的词义和修辞通常不会发生改变,即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和形式上应保持一致,但这种翻译方法能够被采用的前提是要确保目标受众能够准确理解和接受译文。需要注意的是直译并不是不允许做任何改动,有时为了使得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语法习惯,译者可适当地做些变动。例如: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like “treading on thin ice or standing upon the edge of an abyss.”

原文表面上的意思是在薄冰上行走,站在深渊边上,比喻要极其小心,不然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习近平主席曾用这句话指出,治理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就像踩在薄冰上或站在深渊边上,要谨慎小心。在上面例子的翻译中,译者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既没有改变原文的词义,也保留了原文所使用的比喻修辞手法,生动而准确地传达出了原文要表达的意思。

2. 意译

虽然直译被认为能够最大限度地使译文和原文保持一致,但有时直译却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导致目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不清晰,翻译的目的也不能很好地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以选择意译的翻译方法,不必过多地纠结于译文和原文在形式和词义上保持一致,而是在准确理解原文含义的基础之上,确保能够被目标受众所理解。例如:

发扬钉钉子精神

promoting the spirit of perseverance

习近平主席多次使用这个表达强调毅力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一次就将钉子钉入正确的位置是比较困难的,换句话说,有效的钉入需要反复锤击。因此,这句话的内涵是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有毅力。如果直译为“promoting the spirit of hammering nails”,目标读者可能会根据字面的意思简单地理解成钉钉子,必须付出额外的努力来理解它的深层含义。在英语中“perseverance”一词指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继续努力达到目的的品质,这正好符合钉钉子的要求。因此,译者采用意译的翻译首发,通过改变词义,以目标受众易于理解地方式准确地传达出了原文的内在含义。

3. 音译

由于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一些中文里特有的表达在被翻译成英文时通过直译或者意译都不能被很好地表达,比如最常见的人名,以及中国特有的词汇等。此时,为了在保留原文所特有的语言特色的同时,又确保对应的译文能够被目标受众理解,译者可以采用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例如:

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

The practice of shuanggui (A form of intraparty disciplinary action that requires a Party member under investigation to cooperate with questioning at a designated place and a designated time.) will be replaced by detention.

在汉语中,“两规”也叫“双规”,通常指对违反纪律需要被起诉的共产党员而使用的一种调查手段。这是汉语里特有的一个概念,因此在英语中找不到一个自然对等词来与之相对应。在这里,译者将“双规”音译为“shuanggui”,然而,在没有任何注释的情况下,“shuanggui”这一词汇对于目标读者来说,似乎只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语言符号。因此,为了既能表达这一概念的独特性,又能确保译文能够被目标读者理解,译者使用了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

(二)翻译技巧

1. 增译

增译指在对原文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在翻译过程中增加词语、句子甚至段落等,以保证原文的意思能够准确被传达,达到翻译的目的。由于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一个符合一种语言语法或习惯的表达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变得不可接受,或者一种文化中容易理解的一些概念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由于缺乏相关背景信息而变得晦涩难懂。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以根据目标读者的假定知识和惯例,添加必要的信息,以确保目标受众能够理解译文。

首先,在汉语中,缩略语通常被用来使表达更加简洁,但这些缩略语通常包含了很多信息。如果将这些缩略语逐字翻译,就没有足够的信息供目标读者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译者需要在译文中添加额外的信息。例如:

“四个没有变”

The four features of China′s economic conditions that remain unchanged

这一术语是对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和未来经济增长趋势的评估。通过对这一术语的原文和英文翻译的比较可以看出,原文里并没有“特征”和“中国经济状况”的相应表达,但在译文里却有“features”和“China’s economic conditions”。在这里,译者使用了增译的翻译技巧,明确指出了到底是四个什么没有变,避免了外国读者可能存有的困惑。

其次,翻译时要注意到文化之间的不同,有时在一种文化中容易被理解的东西如果要能够在另一种文化中也被理解,译者就需要进行额外的解释。例如,汉语中的一些表达与中国特有的地理、历史或政治有关,对于缺乏相关知识的外国读者来说,这些表达并不能够很好地被理解,这种情况下,额外的信息便有必要被加入译文中。例如:

治大国若烹小鲜

Governing a large state is like cooking a small fish: it must be handled with great care.

原文取自老子的《道德经》,其含义所指的是应该如何治理一个大国,意思是正如烹调小鱼一样,在履行政府职能时,需要极为谨慎和尽职尽责。原文用一个比喻生动地指出了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似之处,这一概念对中国人来说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因为他们有着相关的文化背景。然而,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外国人可能会想,为什么治国会被比作烹调小鱼,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为了使目标受众能够更加容易理解这个表达的含义,译者使用增译的翻译技巧,增加了相关的解释说明。

2. 减译

忠实于原文并不意味着翻译中不应有删减。为了达到翻译的目的,译者可以根据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和文化来选择哪些原文本内容可以省略。在汉英翻译中,在保证原文关键信息不变的情况下,通常通过减译的翻译技巧来避免重复和重复,使译文更加简洁。

首先,在中文中,有些单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翻译成英文,它们就会显得累赘,进而影响文本的连贯性。比如,在汉英翻译中,通常省略类别词的翻译,尽管这些词在英语中有对应的翻译。例如:

……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devote great energy to addressing development’s imbalances and inadequacies…

在上面这两个例子中,“问题”和“状态”都是类别词,如果将它们翻译成英语,则会出现冗余。 “不平衡”和“不充分”本身就是问题,原文中“问题”之前的内容恰好是对其的具体说明。因此,为了确保译文本的简洁,译者省略了对“问题”这一词的翻译。

其次,中文中的一些修饰语通常用于强调某些内容或为了保持统一的结构,但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这些修饰语在中文可以用来强调语气,但当被翻译成英文时,就显得多余,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省略对此类修饰词的翻译。例如:

……切实保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to guarantee that all power of the state belongs to the people…

在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这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因此必须要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这里,“切实”被翻译为了“guarantee”,从这一次词语的英文含义中可以知道如果某人“guarantee”某事,那就意味着他能够确保此事一定会发生。在原文里“切实”可以用来强调语气的坚定,而“guarantee”实际上已经表达出了这一层含义,因此,译者没有对“切实”这一词进行翻译。

3. 分译

分译指在翻译时将原文中的一个长句子在译文中翻译成两个甚至多个句子。这种翻译技巧常见于汉英翻译中。在“中国关键词”项目中,有一些冗长而复杂的句子,由于中英文句子结构的差异,汉语中足够清晰的关系在英语中可能会变得模糊,导致翻译的目的无法很好地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在清楚地理解原文本的含义,句子结构以及不同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前提下,选择将原文的长句在译文中分成几个短句,可以使得翻译更加简洁,必要时,还可添加适当的过渡词以确保文本的连贯性。例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Revitalizing the Chinese nation has been the greatest dream of the Chinese people since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times. It is called the Chinese dream. It is dream of prosperity, of national renewal, and of happiness.

可以看出中文原文只有一个句子,而英文译文里却有三个句子。原文实际上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指出了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这个伟大的梦想被称作什么以及这个伟大梦想的具体内容。实际上这三个方面在逻辑上是相互关联的,因此,为了使译文更加简洁,在逻辑上更加连贯,译者便使用了分译的翻译技巧。

4. 合译

合译指将原文中的两个或多个句子在译文里翻译成一个句子。在汉英翻译中,有时有必要将两个或多个中文句子组合成一个长英文句子,以避免重复或使翻译的含义更加连贯。例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个层面。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

The concept consists of three pillars, namely our chosen path toward achieving our goal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at offers guidance to action, and our political system that provides a fundamental basis to ensure that we proceed on the right track.

原文中的两个句子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第一句介绍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二句则谈论了这三个组成部分所起的不同作用。在原文中,“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都被提及了两次,因此,为了避免重复并使得翻译更加连贯,译者使用了合译的翻译技巧。

5. 转换

转换是指将原文本的语言单元或者结构转换为符合目标语言习惯的相应过程。转换可以发生在单词,句法,语篇,修辞,语义或者文化水平上(熊兵,2014:87)。这种翻译技巧对于译者更好地处理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首先,词类的转换在汉英翻译中经常用到。因为与英语相比,汉语使用的动词更多,一个句子通常包含多个动词,而在英语中,一个句子通常只有一个谓词动词。因此,在汉英翻译中,有时为了使翻译更加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需要将动词转换为其他词性。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要科学宏观调控,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overnment could be improved by sound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 better macro-control system, and full implementation of reasonably-defined government functions, with optimized governmen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and strengthened public services.

在上面的例子中,原文由六个短句构成,含有七个动词,而译文里却只有一个谓语动词,剩下的动词则被转换为了相应的名词或形容词。在进一步分析这六个短语之间的关系之后,可以发现后五个短语实际上是实现第一个短语的特定措施。因此,为了更加清楚地表示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并使译文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译者使用了转换的翻译技巧。当然词类转换还有其他形式,例如动词转换成名词或者副词等。

其次,中文和英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有时需要在翻译时打破原来的单词或句子顺序,以确保目标文本符合英语的习惯。比如,在中文中,重要的事情通常排在最后,而在英语中,情况则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改变句子的顺序。例如:

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中国人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Only by staying focused on achieving real results and making sustained, strenuous efforts can we bring our dream to fruition.

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实现中国梦,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原文中,“实现中国梦”在句子的开头作为主语,而在译文中则被放在了句尾。这里,译者使用了转换的翻译技巧,通过改变句子的结构,更好地强调了实现中国梦需要做出巨大努力的重要性。

三、结论

研究发现:“中国关键词”项目的英译主要采用了直译,意译和音译加注解,这三种翻译方法;增译、减译、分译、合译和转换,这五种翻译技巧。分开来说,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在内容和形式上和原文保持一致,可以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但前提是译文要能够被目标受众接受和理解,否则该种翻译方法则不能采用。意译可以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的文化和语言习惯,更加贴近目标受众。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能够在既保留源语特点的同时也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含义。使用增译的翻译技巧,通过增加必要的信息使目标受众更好地理解译文或增加主语和连接词使译文符合英语的语法规范。通过减译,减少多余或重复的词汇来实现译文的简洁。拆分句子使译文的逻辑更加清晰或合并句子来确保译文的连贯性。使用转换的翻译技巧,改变词类或句子结构,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的用语习惯。总之,无论使用哪种翻译方法或技巧,都要确保译文能够被目标受众所接受和理解。最后,针对研究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以下建议:“中国关键词”项目的词条目前还在不断地增加中,而研究仅选取了项目某一阶段性的成果,且所举的例子有限,因此建议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建立数据库的方式,扩大范围,涵盖更多的词条,并实时更新。

猜你喜欢

译者译文原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