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经辨证体系诊治感冒病初探

2021-01-07崔维霞刘泽萌张哲张凯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6期
关键词:方证病位小柴胡

崔维霞,刘泽萌,张哲,张凯华△

(1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崔维霞中医针灸诊所,内蒙古 鄂伦春;2天津市武清区中医院,天津;3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张凯华中医诊所,内蒙古 鄂伦春)

0 引言

感冒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感冒又有伤风、冒风、伤寒、冒寒、重伤风等名称。笔者在临床上治疗感冒常以六经辨证为指导思想,治疗效果满意。

1 疾病概述

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轻型感冒虽可不药而愈,重症感冒却能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可危及小儿、老年体弱者的生命,尤其是时行感冒暴发时,迅速流行,感染者众多,症状严重,甚至导致死亡,造成严重后果。而且感冒也是咳嗽、心悸、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和加重的因素,须积极防治。

2 胡希恕六经辨证体系诊治感冒简介

胡希恕先生认为六经辨证不是脏腑辨证而是八纲辨证,并提出“方证是辨证的尖端”等学术思想[1,2]。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胡希恕先生指出:《伤寒论》之六经,虽“称之为病”,其实质是证,而且来自八纲。八纲即指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其实在表里中间,还有一个半表半里,按数而论,应为九纲。由于言表里,而半表半里即寓其中,所以习惯上仍称为八纲。疾病从病位而言,不外乎表、半表半里、里,从病性而言,不外乎阴阳、虚实、寒热,而虚、实、寒、热又可从属于阴阳,如此可知,表阳热实即为太阳,表阴虚寒则为少阴;里阳热实即是阳明,里阴虚寒则为太阴;半表半里之阳热实即为少阳,半表半里之阴虚寒则为厥阴[3-6]。如此,无论表、里、半表半里皆有阴阳两类不同为证的反映,三而二之为六。这即《伤寒论》所谓的“六经病”。

明确了六经与八纲的关系,就为临床运用经方奠定了基础。胡希恕先生应用经方分为三步辨证,即首辨病位、次辨病性、最后辨方证。

2.1 辨病位

病位是指表、里、半表半里三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此病位是指病邪反应的病位,不是病变所在的病位。即使病变在里,但病邪集中反应于表位,即称之为表证。反之,虽病变在表,但病邪集中反应于里位,即称之为里证。六经均有提纲证,寻此以辨,即可知病位之所在[7,8]。感冒的主要病因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故临床表现以表证为主。表证包括表阳证与表阴证,即太阳病与少阴病。随着病程发展,亦可涉及阳明、少阳等证。

①表证

表阳(太阳病)特征: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若太阳病,有汗、发热、恶风、脉缓者,为中风。宜用桂枝汤加减治疗。若太阳病,无汗,发热或无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脉紧者,为伤寒。宜用麻黄汤加减治疗。

表阴(少阴病)特征:脉微细,但欲寐。若少阴病有汗,为中风,宜用桂枝汤加减治疗。

若少阴病无汗,为伤寒,宜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减治疗。

②里阳

里阳(阳明病)特征:一为胃家实,二为身热、汗出、不恶寒反而恶热。

太阳病失治或误治,每传入里,而发阳明病。亦有表里同时发病,为太阳阳明合病。亦有太阳病未罢,即并于阳明而发二阳并病,无论合病或并病,见有表证在,必须先解表,然后攻里,此为定法。如患者大烦渴,恶热不恶寒,脉洪大或浮滑,热结于里而犹未实者。宜用白虎汤加减治疗。

里阴(太阴病)特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若患者素体虚寒,患太阳病时,常为阴阳表里互见之证,治宜随证先扶其虚,再治其表。亦有救里解表合治一方者。

③半表半里阳(少阳病)特征:口苦,咽干,目眩。若少阳病,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为中风。若少阳病,脉弦细,头疼发热者,为伤寒。

治疗少阳病多以柴胡类方。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

半表半里阴(厥阴病)特征: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饮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病多用乌梅丸或者柴胡桂枝干姜汤等治疗。

④合病。

若太阳阳明合病,重症,见发热无汗,脉浮紧,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者,多用大青龙汤加减治疗。

若太阳阳明合病,轻症,见汗出而喘或渴者,多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

若太阳阳明合病,大烦渴,恶热不恶寒脉洪大或浮滑者,多用白虎汤加减治疗。

若太阳少阳合病,而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表证轻者,宜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若太阳少阳合病,小柴胡汤证与桂枝汤证并见,表未解者,宜用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桂枝汤证:头痛发热,汗出如风,脉浮缓。)

若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病者,宜用小柴胡加石膏汤加减治疗。

2.2 辨病性

病位既定,则当进一步确定病性,即阴阳、虚实、寒热,治则治法亦相应而定。如病在表,治以汗法;病在里,治以或清,或下,或消,或温,或补;病在半表半里,治以和法。

2.3 辨方证

方证即方剂的适应证,治病能否取效,最终要落实在方证上。如太阳病,若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者,则宜桂枝汤;若见发热,无汗,身体疼痛,恶风而喘者,脉浮紧者,是麻黄汤证……虽然均为太阳病的发汗方剂,但各有一定的适应证,如果用得其反,不但无益,而且有害,轻者变证蜂起,重者坏证丛生。

3 医案

3.1 病案一

李某,男,49岁,2017年10月18日初诊;该患者因于8d前受凉后出现感冒发热,全身不适,恶寒等症状。就诊于某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予退热等抗感染对症治疗后,热势减退,呈低热状态。他医给予银翘散加减方治疗5d后无效而前来就诊。刻下证:低热,自测体温37.6℃,乏力,口干渴欲饮,咽痛,偶咳黄痰,晨起刷牙时干呕明显,无恶寒,口苦,二便可,食纳不佳,眠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综合分析:根据六经辨证为太阳、少阳、阳明合病。予小柴胡汤加生石膏加减: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生石膏清解阳明里热,又用桔梗清热化痰、排脓。诊断:西医: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感冒(三阳合病);处方:柴胡24g,清半夏12g,黄芩9g,党参9g,炙甘草9g,生石膏30g,桔梗9g,生姜9克,大枣4枚掰开。2剂,每剂分2-3次温服。结果:患者服用1剂后低热症状消失,咽痛亦明显减轻,又服用1剂,诸症消失。

3.2 病案二

王某,女,46岁,2018年3月19日初诊。该患者因天气变化而诱发感冒发热3d,自服感冒药未见好转而前来就诊。刻下证:头痛,发热38.5℃,身体疼痛,口苦咽干,微呕,微恶风寒,舌苔薄白,脉弦细数。综合分析:证属太阳少阳合病,为柴胡桂枝汤方证。诊断:西医:感冒;中医:感冒(太阳少阳合病);处方:柴胡20g,法半夏10g,黄芩10g,党参10g,炙甘草6g,桂枝10g,生白芍10g,生姜10g,大枣4枚掰开。3剂。结果:服1剂,发热退,诸症大减,服完3剂诸症皆除。

4 总结

六经辨证体系诊治感冒,即首辨病位、次辨病性、最后辨方证;临床具有诊断方便、疗效可靠迅速,一般感冒3-7付即可痊愈。选择方剂多为张仲景《伤寒论》经典名方,历经千年而不衰;选择的药物,多药少力宏,价格低廉,有的药物多是药食同源之品,没有明显不良气味,易为患者接受。既能解决患者生理上的痛苦,又不加重其经济上的压力,充分体现了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

猜你喜欢

方证病位小柴胡
基于胡希恕教授下利治验探溃疡性结肠炎六经方证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的效果研究
仿生材料用于小柴胡汤复方制剂中重金属镉、铅、汞的同步脱除性能研究
《伤寒论》“方证辨证”思想探讨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举偶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消渴病合并抑郁症之病位探析
适合小柴胡汤治疗的感冒
麻黄类方在小儿肺系疾病中运用探讨
半夏泻心汤在急诊胃病中的应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