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将如何变革

2021-01-02杨智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疫情家长学校

杨智勇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分路镇中学 湖北·黄冈 435500)

所谓“后疫情时代”,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疫情时起时伏,随时可能小规模爆发,从外国外地回流以及季节性发作,而且迁延较长时间,对各方面都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想想目前国内还不时有零星确诊的新病例,再想想世界多国开始的爆发性流行且未采取强有力的防疫措施,从国外回流到国内的病例时有报道,这种担心并不多余。就像一个人大病初愈,不可能还和没病之前一模一样,而是生理、心理乃至行为方面都发生了很多改变。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不可能再回到从前,教育尤其如此。

2020上半年的教学,注定是史无前例的一次教学。它既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如果用新思维、新理念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大力推进教育教学变革,就能化危为机,变不利为有利。

1 无形中铸品格,细微处行教育

一场疫情,造就了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也照出了许多卑鄙可耻的小人。我们礼赞英雄,痛恨小人;我们需要英雄,害怕小人。人之所以能成为英雄,不一定是因为他有着渊博的学识;成为小人,却一定是因为他丧失了正直的品性。那么,教育是什么?疫情过后,什么是美好教育?学校教育,关联着每个人成长中十几年的黄金岁月,俢塑着人的品格,锻造着人的性格,影响着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美好教育可以很朴素,以孩子的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助力他们收获更好的自己。教育不能功利,也不能浮躁,要在无形中,培养孩子“责任与担当”“善良与智慧”“自觉与践行”“自律与自立”等品格;要在细微处,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打好人生底色。

1.1 注重责任担当,厚植家国情怀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拥有责任和担当将成为我们立足社会的基础。责任和担当是发自内心的,是自发、自主、自律的产物,是孩子们在无形中所表现出来的稳重、睿智、文明的生活品质。举个例子,疫情结束后倡导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告知孩子:保持距离,并不是疏远对方,而是一种社会责任和美德的体现,尤其是在人员密集处。

列宁曾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为了战胜疫情,数万名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成为抗疫一线的最美行者,为了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全国上下过了有史以来最“安静”的一个春节,这与我们热情好客,喜欢集体生活的民族个性截然相反。然而为了抗疫保卫战的最终胜利,一切的奉献无怨无悔,一切的牺性自觉自愿,这也让我们常常体会到社会主义国家举国体制的优越性,也给全国人民上了一堂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这一课,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中华民族守望相助传统的家国情怀。这一课,是全国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无私忘我、救死扶伤,以生命守护生命的崇高精神。这一课,是许多国家向中国伸出援手,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援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非常时期,让广大师生与时代同频共振,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学习,是一堂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大课。

“学校、老师和家长要把疫情当成教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这是我们教育的追求。”河南省教育厅厅长郑邦山如是说。因此,对于基础教育来说,今后学校应当以此次防控疫情过程中的案例为鲜活教育素材,通过观看录像、讲故事、活动体验等方式来强化德育,帮助学生真正“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形成社会责任担当意识、爱国情感和自觉行动。

1.2 不忘善良智慧,加强德育熏陶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人而无德,行之不远”,这些格言历久弥新,深刻地揭示了新时期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此次战“疫”一线工作人员的表现也印证了“德”的意义与价值。以医护人员为例,他们不仅展现出令人称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也精彩地演绎了救死扶伤的专业伦理。“德技双馨、德重于技”是医护人员对其专业精神的新诠释,也是我国未来人才的培养方向。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良好的德育教育将会是社会教育的有效辅助,把社会的德育元素引进学校,开展一系列与社会有关的活动,能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如这场疫情的到来,湘师实验小学全体教师紧紧抓住这本社会教科书,进行了道德教育的引导,把真、善、美悄悄地撒播进学生心里。

1.3 培养自觉践行,坚守自律自立

“停课不停学”期间,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呈现出极大的不同。平时在学校里,由于时间和纪律约束,加上教师家长的管教,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是沿着设定的轨道前进。疫情打乱了计划,原有的轨道失效了,让学生们自由往前走,有些学生就不愿走或不会走,甚至完全进入黑白颠倒的混乱状态。这类学生的自我领导力,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等能力存在严重不足。

在居家学习这段时间里,也有一种特别听话的学生,表面上看很有自觉性,有人监督和没人监督一个样。教师要求什么时间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但这并不代表自主学习能力强,只能说是长期以来“训练有素”。一旦让学生自己安排时间、自己做计划,这些“听话”的孩子很可能会不知所措。在别人的监督和管理下有秩序地做事与自主安排有序做事,其价值和意义是不一样的。只有学生真正做到了自律自立,才能够不管面临何种学习形式——线下还是线上,都可以自觉地去学。老师要跟学生不断地强调学习是终其一身的事情,更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大家要学习的不只是文化知识,更是学习的能力,要真正做到自主自觉的规划自己的学习,并且付诸于行动。

归根结底,我们必须要把缺乏自觉性和自主性的学生,培养成自觉、自主、自立、自爱、自强的人。这是学校的任务,教育的使命,也是关乎孩子自己、家庭乃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根本所在。

2 强化家校合作,提升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的成功离不开与家庭的合作,疫情期间的教育运转经验更加验证了这一点。在实施“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背景下,家庭变成了临时学校,家长成为了助教,家庭教育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不仅说明家校合作意义重大,也说明家校合作潜在空间巨大。

家庭教育中,家长的境界、家庭的状态,包括家长的科学素养背景,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此次疫情给家庭也带来巨大考验,孩子没法上学,很多家长也没法上班,父母每天和孩子待在家里,关注孩子学习状态的时间一长,就出现了很多家庭不和谐的情况,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因此,我们面临的难点依然是如何教育和改变家长:(1)中国家庭教育薄弱,家长教育缺位已是世纪难题;(2)居家学习的提前到来,对中国家长可谓是雪上加霜;(3)如果居家学习就是居家作业,教育会陷入更深重的灾难;(4)帮助家长提升,是学校和社会的“份内事”。

后疫情时代,为进一步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应当强化家校合作。在价值取向上,要注重亲师共同成长,即家长和教师在平等合作中实现双赢;在合作形式上,在传统的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家访等形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常态化的网络空间交流;在合作内容上,则要超越学生的学业学习,涵盖学生的品德发展、心理健康等更多领域。总之,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掌握做智慧家长、合格家长的本领,帮助孩子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点燃孩子求知热情,让每个孩子拥有精彩的人生。

3 重视信息技术,线上线下相融合

3.1 重视信息技术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和高效,但无论它多么先进,仍处于“辅助教学”的从属地位。而在这次疫情冲击下,信息技术实实在在地变为“主角”,教育者和学习者很不适应,甚至有些手忙脚乱。

虽然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组织了很多培训,很多学校建设了自己的网上教学平台,但是对其作用和价值的认识不够,对信息技术如何促进教育教学缺乏系统的研究,也很少进行专门的“演习”。抗击疫情的“战争”突然爆发,毫无准备的教师们边操练边打仗,甚至边造武器边学习使用武器。平台瘫痪、网络卡顿等问题时有发生,更别提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效果监测的改进了。几十个学生同时在线学习,师生之间难以良性互动,学生学习的差异化也难以得到及时反馈和处理。这次疫情提醒我们,必须重视研究信息技术,以后如果有类似的情况,一定要能让信息技术担当起“主角”这个责任,教师和学生能更从容地应对。

3.2 线上线下相融合

在线教育主要的学习材料是什么?是纸质教材吗?不是。纸质教材只是在线教育学习材料的一部分。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不仅有文本资源,还有丰富的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流媒体、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资源等。其中很多信息和知识甚至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如果仅用局限于教材和大纲内容的标准化考试来衡量在线学习成果,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正式复学后,师生重回课堂,但线上学习不会因疫情过去而终结。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正如沈珺校长所说,“育人不仅靠屏幕能解决,学习不是大数据反馈的会与不会,还有更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后疫情时代,我们要重构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与个性化教学,更要助力学生自主管理。如何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架”,如何创新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线上教学直播的煽情性、吸引力,教师在云端与学生共情的素养和习惯;线上校本课程的选课走班教学等,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诚如来自北京的张文凤校长所言,“必须让网络为我所用,要以开放和自信的心态,不再恐惧网络和手机”。如何管理手机,如何健康上网,如何培养孩子们积极健康的信息素养和品质,这才是我们真正要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4 结语

疫情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长期积累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我们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放手给学生自己做主的机会,让他们在新的教育形态、新的学习方式下自我适应、自我成长。我们要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引导家长也能在孩子的学习之路上出一份力。

同时,在线学习资源具有丰富的选择性,我们一定要尊重互联网的这种特性。在未来的教育当中,我们不但要储备在线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学习,还要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驾驭这些资源的能力。“线上学习分享+线下合作探究”将成为新时代的学习模型。

猜你喜欢

疫情家长学校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