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专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建构路径探析

2021-01-0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身份建构学习者

仲 敏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航空维修系 上海 200232)

1 学习者身份的意涵

“学习者”一词常常出现在学术研究的各个领域和生活中的很多场合,通常来说,学习某种知识或者技能活动的人就被统称为“学习者”。例如,科学认识论专家安德烈·焦尔当就将学习者定义为“所有在学校内或者学校外学习的人(儿童或成人)”。虽然,学习者的使用范围广泛,但是对学习者的界定仍然要注重时间和主动性的问题。尽管对于学习者身份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的规定,但是人们不会把某一时刻进行学习活动的人就成为学习者,学习者是含有类职业性质的长期充实学习活动的人。此外,学习者必须指向主体的主动性的意涵,如若只是简单的学习活动,则很有可能关联的是学生身份,因此学习者必然是主动学习、主动发现、主动了解之人。

学习者身份则是由学习、学习者以及身份三个概念建构起来的概念,所以对学习者身份的把握既要关注学习又要涵盖对身份这一内涵的分析。学者邱德峰将学习者身份概括为“个体参与及从事学习活动的结果,即在学习活动中个体逐渐形成了对自我作为学习者意义的感知与认同,从而建立起了自身与学习经验之间的关联,是个体在不同学习情境下(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主观学习经历及经验持续不断建构的产物。”简而言之,学习者身份一定是发生在个体的学习过程之中的,以个体的主观学习经历为基础。这种学习可以是在正式的学习情境下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学习情境,核心是个体对学习者身份的认同,即个体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2 何以可为:大专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依据

2.1 大专生学习者身份的教育价值

大专生作为高职层次教育的学生,其学习特点方面包括学生的技能练习、学生的层次比较而言相对较弱,所以一般来说,现实情境中大专生主要是作为知识的接收方,在教学活动当中充当着一个接受者的身份,缺乏自主学习的部分。将大专生与学习者身份相勾连,能够更好地体现教育价值,并且对大专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鉴于学习者身份的核心是个体对学习者身份的认同,大专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教育价值首先能够很好地去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一个主观能动性。

其次,大专生作为学习者身份是对高职院校学习活动平等性的重塑,能够促进其对话性的特质。对话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赋予了人类学习的可能。而语言和话语是对话的前提基础,离开了语言和话语的支撑,既不可能有对话关系存在,更不可能有意义的产生。语言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工具,是人心理活动及思想情感的外部表征,而话语是联结自我与他者之间的桥梁,是传递意义和情感的具体通道,话语的正常表达和使用自然即具有对话的性质。雅思贝尔斯在关于“对话”问题上也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通过对话,我们可以感知自己、认识世界。大专生的学习活动从本质上来理解就可以看作是一种对话,学生和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进行对话,学习者身份则让这种对话得以强化的同时使得师生对话往一个更加平等、更加和谐的方向去发展。

2.2 从被动的接受者到主动的建构者

一般来说,我们把教育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的实施活动。从这个定义上来说,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它始终是伴随着一些强加给他人的成分和因素的。正是由于学校教育的计划性和安排性,整个的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带有被动的特征,尤其是学生的被动性。从学习空间的分配到学习内容的选择,从学习过程的安排到学习效果的评价都是由学校以及教师来进行把控的。所有的教学过程,学生很少能够参与到其中。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学生是不用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其学习结果的好坏直接被反映在了教学质量的评估考核上。换一句话说,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涉入到当中去的,是作为被动接受的身份去参与的。而无论人们如何呼吁提高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现实的情况就是学生始终都处于被支配的地位,相对于教师和成人学生明显处于弱者的态势。

同样的,大专生在学校中仍然是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换言之,也就是大专生在学习过程中是扮演着一个接受者的身份。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大专生只要按照学院和老师的要求去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即可。和本科生有所不同,大专生的教学计划大都是固定的,选修课和博雅通识课较少,基本上以班级或专业安排教学。所以从此层面上来说,只要他们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那么对于学校以及老师而言,他们就是一个“合格”的学习者。虽然这样的认识在我们看来有很多可商榷之处,但是在现实当中,这确实是在高职层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状——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好教学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将这些教学内容讲授给学生;学生的义务就是课上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如此周而复始,无限循环。而真正的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生命的“在场”,既涵摄全体学生,实现群体的价值,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而当学生扮演着被动的接受者这样一个身份角色时,其实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行使了相当一大部分的权利,与此同时也代替着学生去进行了一个信息加工以及知识建构的过程。

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学习其实是意义的建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传输过程。因此当下高职院校当中所存在的一种将教学作为单向的知识传输的活动其实是不可取的乃至是错误的。教师真正要做的是成为提供知识的一个媒介,和学生进行互动。大专生本身应该扮演好学习者的这个身份,根据自己已经获得的原有经验进行知识的加工,完成有意义的学习。用杜威的话来理解,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抉择,像生活中那样发现自己生长兴趣所在,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发现和处理问题,从而达到对社会的适应。大专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实际上就是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这样的一个转变,是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向了主动的建构者。

2.3 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习力

当前学校的一个评价主要还是一个结果性的评价(又称终结性的评价),是对学生在某一阶段对掌握知识的一个总结性的评价,其形式通常是考试或者课程的考查。这样的评价形式往往会导致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很容易聚焦在一些表面的和结果性的内容,忽略学生的综合性和其他方面的表现,简单来说就是用学习成绩来判断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于教育本质的研究不断深入,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标准也变得更加的多元化,学校教育从关注学习结果逐渐地向关注学生学习力的方面进行了转向。

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习力的转向,是大专生“学习者”身份的重要构建。这种转向顺应了大专生培养的需要——不仅是指向知识的获得、技能的习得,更要养成自我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现代教育的本质在于解决人自身的发展与价值问题,是人的发展的潜在可能的现实实现,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的被动客体来塑造。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生命自觉,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当我们的学校教育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习力,我们教师的目光聚焦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我们才能够做到真正地去关注学生、关注学习本身,促使学生“学习者”身份的建构。

2.4 迈向终身教育的学习

在当前社会,学校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阶段的教育,它需要培养完整的人,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并且服务于终身学习的愿景的达成。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即我们所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或者“学无止境”。在特殊的社会、教育和生活背景下,终身学习理念得以产生,它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等特点。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提出后,各国普遍重视并积极实践。发展成为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教育,打破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界限。大专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要求他们完成从被动的接受者到主动的建构者的转变,需要学生学会学习,养成主动的、不断探索的、自我更新的、学以致用的和优化知识的良好习惯。从此层面上来衡量,大专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建构对于终身教育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提升,具体体现在能够更好地去树立这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学生学习的习惯,延长学校教育的效果和广度,共同致力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3 从学生到学习者:大专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建构路径

3.1 转变教育主体的角色认知

郭思乐认为,学习活动是建构客观世界意义的活动,是探索与塑造自我的活动,是编制自己同他人关系的活动。换言之就是要把学习活动看成是师生的一种对话和协商,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都转变对自己的一个角色认知。

从教师来看,教师要转变对自身的认知、对教学的认知以及对学生的认知。在对自身角色定位方面,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需要充当好学生的引路人这一角色,将自己当作媒介,促进学生对信息的加工,而不是做知识的单向传输。在教学方面,教师要秉持着一种开放的态度,对于课程的内容,课程设计以及课程的形式都持开放的态度,丰富教学的情境和形式。在对学生的认知方面,实际上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使是在高职层次教育当中,大专生他们的潜力也是无穷的,所以教师要转变对学生的认知,真正的做到关照学生、围绕学生,试图去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关心什么、想要做什么,搭建起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去探索生命、认识自身。

从学生来看,大专生作为“学习者”身份的建构关键就是要做到改变对自身的认知、对学习的认知。通常来说,学生对自己的身份认知主要表现为对我是谁的看法和认识。在当前的教育当中,大专生对自己的学生身份的认知主要表现为我是一名学生,对于自己的学生身份的认同是比较敏感的,这也得益于学校目前的教育机制。而回到其自身,很少有同学能够意识到自身是作为学习者的身份来参与到学习当中去的,所以要建构大专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首先就要促使学生对自身作为学习者身份的感知,让学生们能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自主能动的个体,要能够引导他们对自身的学习负责。

3.2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他们学习成长过程当中关键的重要他人。因为教师不仅能够影响着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熟练程度,也影响着学生对于自己的认知和对于自己身份的认识。让大专生完成从学生到学习者身份的转换,需要教师去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

首先要做到教与学的平衡。当下教师对于学习的掌控是比较多的,也就是说他在教学当中掌握的权利是比较大的,那么要想使大专生能够完成从学生到学习者身份的一个转变,建构好学习者这一身份,必须完成权力的平衡。即学习过程中的所有决定不仅仅是由教师来完成,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其中。通过学生的参与来改善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协商中共同完成大专生学习者身份的建构。

其次要加强课程的内容与学习的联系。香港课程发展会议曾指出:“课程应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社群活动连接起来,学生学习贯通校内校外,从教室开始,走入社会,体会终身学习。”虽然说大部分的课程是由国家或者省市等行政区域来决定,老师和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决定权较小,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去加强教学课程内容和教学的联系。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大专生有一个自我学习的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习内容与学习者本身建立起联系,使得学习的内容能够真正地促进学习者身份的建构。

3.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在如今的教育教学改革当中,我们常常会提到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学习取向或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如何使大专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潜能。

首先要引导大专生树立多元化的学习目标。任何一个活动的展开都离不开目标的树立,引导大专生树立多元的一个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开篇之义。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强调学习目标和个人兴趣的联系,以此来加强大专生对学习的热情。并加之以多元目标的引领,引领学生制定可达成的丰富的目标而不是简单的学业成绩的提高。

其次,根据学习目标制定计划。将自主学习落实到学校教育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通过学习计划的制定,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思考自己的学习动机、进行自我的选择、规划未来以及根据反馈及时反思的历程中去,这样的历程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意识和潜能。经历这样的历程,其实就是引导大专生进行一个自我的认同,使他们较好地去产生这种自主学习的一个行为表现。

最后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策略支持。学习策略指的是学习者用来提升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改善学习表现的任何活动技术与程序。积极地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供帮助,如环境的资源、网络的支持、学习的策略等,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这样积极的反馈,引导他们去对自主学习有一个良好的认知,真正地做到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离开学校以后,他们才能继续学习、习得技能,完成学习者身份的建构。

猜你喜欢

身份建构学习者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跟踪导练(三)(5)
建构游戏玩不够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