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邦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学习与演奏方法探究

2021-01-0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行板双音装饰音

沈 艺

(常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 江苏·常州 213100)

0 引言

《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这部作品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肖邦非常优秀的一部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这首曲子也经常被作为教学范例。这部作品不但融入了波兰民族特色与民族精神内涵,也写进了肖邦的个人经历,表现了肖邦在跌宕人生经历下的思想变迁,因此其表现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并且这首曲子创作手法也有自己的特色。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钢琴曲,本文对其创作背景进行了梳理,对其创作进行分析,以便于为相关的研究和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1 波兰舞曲介绍与《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的创作

1.1 波兰舞曲发展介绍

波兰舞曲起源于十六世纪,是波兰现有的最早的民间舞蹈,是一种中速的、固定式的节奏性舞曲,一般是三段体结构,从强拍开始,每一个小节第一拍的后半拍,通常采用同音重复的形式。波兰舞曲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有时也会加上第声部。在十六世纪后期,波兰舞曲也开始向其他地方传播,在瑞典就出现了与波兰舞曲非常相似的波尔斯卡舞曲。受到民间乡村绅士的推动,波兰舞曲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成为宫廷大型聚会当中的开场舞伴奏,所以波兰舞曲的氛围,常常是豪华而声势浩大的。到了十八世纪十九世纪,波兰舞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创作数量越来越多。

1.2 《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的时代创作背景

肖邦自小就十分热爱波兰的民间音乐,所以,对波兰舞曲也是有种钟爱,他对这种熔铸着波兰民间特色和民族精神的歌舞音乐形式非常热衷,在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创作波兰舞曲,发展到《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无论是在技巧方面还是在情感方面,都已经十分的成熟。在肖邦之前,也有很多作曲家进行了波兰舞曲的创作。这首钢琴曲是在华沙起义的背景之下创作的,当时受到起义的影响,爱国青年肖邦十分希望参与这场战斗当中,但是,由于家人的反对,所以,当时肖邦只能怀着低落的心情,独自待在维也纳。可想而知,此时的肖邦内心是十分挣扎的,既有对华沙起义的担心,又有不能贡献自我力量的无奈。同时,由于这次起义导致肖邦早已准备就绪的音乐会无法正常举行,时间一拖再拖,最后甚至取消,给肖邦带来了极大的打击。在维也纳的这一段时间,肖邦经历了非常复杂的心路历程,也正是这样,给了肖邦很多创作的灵感,在现实经历的磨砺下,肖邦的心境愈加的成熟,怀着复杂的情感创作了《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

2 《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的节奏、旋律、曲式结构与创作风格

要想很好的学习《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这首曲目,那么必须要掌握其节奏与曲式结构。在这首曲子中,大部分使用的都是86拍节奏,而86拍节奏是一种颇有起伏的旋律,在实际的演奏过程当中,呈现出的都是如泉水涌动一般的前进节奏,律动特点是强弱弱、次强弱弱,这首曲目采用这样的节奏,能够让人在平静起伏的节奏当中感受宽宏大气。在这首曲目当中,还大量的运用了波兰舞曲的典型节奏。当主旋律一出,16分音符便同音反复,显示出了波兰舞曲的强力的节奏,呈现出其整齐高傲的特点,整个氛围威武而庄严。这首曲目的尾声部分非常的庞大,从268-271小节,都是右手旋律的连续下行,左手则全部采用带附点式节奏,这样的演奏将这首曲子在最后推到了高潮,使得音乐在尾声部分到达巅峰,最后的三连音节奏铿锵有力,显示出了波兰舞曲强大的内在力量。

肖邦在辉煌的大波兰舞曲的旋律中融入了回旋音、颤音等变化多样的装饰音,除了凸显波兰民族风格以外,这些装饰音的融入,从自然音节方面,对整首曲子进行修饰,但是它们没有破坏既定的旋律轮廓,并且还意外的凸显了旋律的华丽性与丰富性,从而使得整首曲子的旋律线条呈现出更加丰富饱满的特点,表现出了乐曲多变的活力。从技巧方面来看,作者似乎有意呈现出炫技式的技巧,因为这部作品当中,双音跑动以及长句子的修饰音等技巧性的动作非常的多,可谓是令观赏者眼花缭乱,啧啧称奇,无疑凸显出了创作者的精巧构思和深厚的演奏功力。肖邦在创作波兰舞曲时,为了使旋律更加充实,他经常采用也十分擅长采用变奏的手法,《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也是如此,不管是在前面《平稳的行板》中,还是后面的《辉煌的大波兰舞曲》当中,都采用了非常多的变奏来充实旋律,一个旋律反复的进行和变奏会使其愈加华丽,音乐呈现上彰显出活力和娱乐性。

因为这首曲子是由《平稳的行板》和《辉煌的大波兰舞曲》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从形式方面来看,前者是一首钢琴独奏曲目,而后者最初是肖邦给钢琴与乐队合作创作的一首曲目。从篇幅方面来看,《平稳的行板》虽然是作为这首曲子的一段“引子”,但是它的演奏时间却占据了整首曲目演奏时间的1/3长度,就一般钢琴曲的“引子”而言,它的篇幅显然大大的超过了。《辉煌的大波兰舞曲》在音乐性质和色彩性对比方面,与作者的协奏曲非常近似,并且,这首作品体现了高超的技巧性,其尾声充满力量,很容易使人把其当作一个协奏作品的末尾乐章。相比较来说,《平稳的行板》基调抒情而安静,平稳的行板整体比较安静柔美,而辉煌的大波兰舞曲则体现了浓烈的节日气氛和庄严宏大的气势,在演奏时,也熔铸了灿烂的技巧,因此从写作的意图来看,肖邦在如此宏大,华丽的波兰舞曲前面加上了如此安静的一个“引子”,很容易使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加了整个作品的戏剧冲突,而且从最终呈现的效果来看,平稳的行板会凸显其后波兰舞曲的耀眼光辉,同时也充分的呈现出钢琴演奏者的高超演奏技巧。

3 《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演奏诠释方法

笔者在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在演奏方面的一些技巧的基础上,为了更加准确的演奏作品,通过一些资料的借鉴和自己的练习感悟,主要针对这首曲目演奏过程当中的难点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演奏诠释方法:

3.1 对纷繁复杂的装饰音的演奏

由于《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这首曲子的庞大结构与华丽的旋律,所以在技巧方面,也给演奏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装饰音只是起到修饰的作用,但是在这首曲目当中,创作者融入了非常多的装饰音,才达到了最终呈现的华丽风格效果以及炫技式的演奏技巧。肖邦对于装饰音的演奏是自然流畅而花腔式的,这一点也可以从他对学生的说法当中得到证实:在扬·艾凯尔所写的《肖邦音乐的演奏》,这部书中,记载肖邦曾向自己的学生提到,他的乐曲当中的装饰音,需要采用“意大利式歌唱”的方法来进行演奏。例如在平稳的行板的演奏中,就加入了很多长的装饰句,类似于小段的华彩乐句,对于这种装饰音的演奏,必须要表现精巧性,整体节奏应该是富有流动性的演奏人员在演奏这部分时,应该注意消除手臂的紧张,并且选用指力触键法来发力,手腕则要根据旋律的上下行而带动,总之要保证发力的集中,这样才可能最终呈现出清晰明亮的音色,体现这种长的装饰句的效果。又比如,第55小节当中采用的大跨度的装饰音,就十分讲究弹奏的准确性,在演奏时,演奏人员要坚决果断的下键,以呈现出坚实的音色,为后面饱满的情绪做好铺垫。

3.2 和弦与八度的演奏技巧

八度演奏技术虽然也属于双音技术中的一种,但是凭借其在演奏中的特殊性,常常被作为一种单独的技术。在波兰舞曲的演奏当中,因为会有乐队参与,所以将其改成钢琴独奏曲目时,就会在演奏当中穿插乐队全奏。当乐队进入时,容易烘托出辉煌的、高亢的情绪,所以,在其中应用大跨度和弦与八度音程,主要是为了营造出一种宏伟的音响效果。在对和弦与八度进行演奏时,必须要保证整体影响效果的呈现,要注重整体力量的投放,演奏者的手掌和手指应该保持比较稳定的手型,使其具有支撑能力,尤其是掌关节不能垮塌,手指也要尽可能的贴住琴键,这样才能够使发音更有力量,弹奏方向主要是向前、向上的,也就是呈现出反弹力,演奏者要细心体会弹奏声音的整齐性与集中性,还要使声音具有通透感的特性。

3.3 双音跑动的演奏技巧

在演奏中,双音演奏常常可以增强音乐表现力,满足人们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需求,但是双音跑动对于演奏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弹奏的难度比较大。在《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这首曲目当中,也运用了很多双音技术。在平稳的行板,第52小节的连接部分就出现了6度音程的疾驰,连奏的双音相比于断奏而言是更加复杂的,在演奏的过程当中,演奏者要有意的突出高音线条,所以在练习时,应该着力训练手指对于触键的控制能力,要使手臂放松,但又不垮塌,指关节要有力而稳定,按照连音的指法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在辉煌的波兰舞曲中,还出现了双音的装饰音、下行和颤音。对于这一类双音跑动的演奏,应该使用“前臂弹奏法”,演奏人员需要将自己的手做成弹和弦的状态,将自己的手指轻轻置于要下键的位置,手臂力量下沉,由手肘部向前送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肖邦创作的这首《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具有丰富的音乐性和超高的艺术性,这首钢琴曲植根于波兰,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彰显了强烈的民族感情和个人感情,也是肖邦早期创作的优秀钢琴曲之一,因此,值得我们学习与探讨。《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演奏的时间非常的长,也熔铸了非常多的演奏技巧,所以对演奏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不应该对其有畏难情绪,这首曲子整体气势恢宏,旋律方面流畅唯美,一直以来都吸引着许多的钢琴演奏者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欣赏。

猜你喜欢

行板双音装饰音
装饰音在爵士鼓演奏中的作用探析及运用策略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蔡立敏的诗
郑樵“双音并义不为假借”平议
曾侯乙编钟双音原理解析
钢琴装饰音发展探究
西夏语人称呼应类动词的双音化
肖邦钢琴作品中装饰音的运用
——以辉煌大圆舞曲为例
如歌的行板
板鼓与大鼓音乐中的装饰音演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