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会计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实践

2021-01-02许玲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本科课程会计学一流

许玲茜

(贵州商学院 贵州·贵阳 550014)

基于高教40条中强调:要强化专业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学习过程管理……随“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会计学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要培养顺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对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建设顺应时代的一流本科课程就显得非常必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将提高学生会计信息素养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基于此,需要优选和扩展基础会计学课程教育内容、改进课程评价方式等,实现基础会计学课程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从本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将基础会计学打造成一流课程,还需克服以往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实现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内涵的重新构建。一流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是一项要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值得持续探索的课题。

1 一流基础会计学课程建设的内涵要求

1.1 建设内涵

在实施意见中有提出,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心是在一流本科教育和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我院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设置,可以分为通识必修、通识选修、专业基础、专业主干、专业选修以及独立实践六大模块课程。每个模块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是各专业精心设计,支撑着相应的能力和技术,同时也是师生展开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高校教改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课改,也就可以说,课程建设是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要建设一流的基础会计学课程,就要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材等多个维度入手,淘汰“水课”,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知识与技能,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打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建设要求

一流基础会计学课程建设,既要随着新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与发展,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新形态,又要通过强化教育教学的内涵式发展,将不利于学生能力及素养培育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淘汰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培养方案中课程的全面性与完善性,使得课程与专业发展相符。要通过培养方案调研与论证,删除掉所含的“水分”内容,要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起来,配置合理的实践性环节;要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有效促进教师自身政治素养的提升,将课程理论与课程思政紧密联系起来;要促进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研究与理解,积极投入到课程研究与实践研发中,改进课程教学评价方式。

基于教育部实施意见的号召,对一流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建设,是要在新信息技术时代下为基础会计学课程赋予新的内涵,要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等,以移动学习课程、在线课程、数字课程建设等,加大课程挑战度和高阶性,综合提升课程的创新度。在专业培养和课程的教学中,一以贯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快乐、轻松”的课程学习氛围下让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通过线上线下获取信息、探究知识,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也就意味着,一流基础会计学课程建设,对专业教师团队的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建设一流“基础会计学”课程面临的问题

基础会计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的内容;二是教学的手段;三是课程考核方式。

2.1 教学内容

存在知识性与价值性的割裂,注重育才而非育人问题。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完成的是知识的传授,未树立立德树人意识,认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是政治课教师、班主任的工作;在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实验、独立实验课程中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严格要求学生规范进行账证表的训练,但在此过程中没有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专业学生应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是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而这需要从学生的每一门专业课的学习中慢慢浸入。作为专业入门课程,在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多数教师重视学生在会计核算方面的训练,忽视了职业判断意识的培养。

2.2 教学手段

存在教师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学生以识记知识为主问题。多数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欠缺,在教学中自诩进行了教学手段的创新,实际就是“粉笔+PPT”相结合;未对学生需求进行调研,课堂教学方式一贯制的满堂灌,整体气氛沉闷的课堂认为是会计课程应有的教学氛围,在此氛围中学生被动进行知识的学习,最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是死记硬背,无法达到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更谈不上创造性的知识学习。

2.3 课程考核方式

存在重期末成绩、轻过程考核问题。会计学专业升本的第1-2年,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成绩构成由平时成绩10%、半期考试20%、期末考试70%构成,基本可以做到“一卷定音”。10%的平时成绩构成包括学生的考勤和作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墨守成规,再加上低比例的平时成绩,无法有效激起学生全学期保持学习积极性,大多数学生认为没有在期末的突击复习来得实在。

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的后果就是导致学生本课程知识掌握不牢靠,给以后学期的专业课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障碍的同时,也阻碍了专业能力的打造。

3 建设一流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实践路径

3.1 明确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定位

我校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新商科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除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以外,还需掌握会计业务处理和管理分析等实践技能。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的目的,要让学生能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会计观”,能站在企业或社会的角度去认识会计岗位、认知会计工作内容,以及会计信息技术的变化,能具备基本会计操作能力,为以后学期开设的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好理论与方法的基础。

会计信息化时代下,基础会计学作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第一门课程,将其打造成一流本科课程时,应从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3.2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化

3.2.1 构建专业教学目标下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专业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有育人意识,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进课程的每一个单元中,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格作为教学重要内容,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3.2.2 有效推动课改

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线上教学资源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无缝对接。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一以贯之,积极推动教改,摸索、推广适合学生的混合教学方式,如选择采用案例点评、生讲生评、边做边评、以练代讲、研讨辩论、边讲边练、平行互动等多种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教学的新形式来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以适合学生为要点,目的就是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科学设计和革新,使整体课堂教学的质量得以提高。

3.2.3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基础会计学一流课程建设中,必然包含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双主线。学生在学习现代会计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技能的同时,通过课程内实验、独立实验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

3.2.4 强化过程性考核

从升本后的第三年起,本课程的平时成绩比例扩大至30%,包括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学生互评等内容,对学生的全学期融入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2.5 理论知识点与实务应用结合

通过理论与实务应用结合,使得理论模块与实践模块相对应,构建理论加实践的全课程教学资源库。

3.2.6 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

通过将企业引入实验室或将学生带进企业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基础会计学教学水准得以有效提高。

3.2.7 应对新信息技术的课程内涵建设

从应对大数据时代对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角度出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厚基础、重技能、宽知识、高素养人才为目标,开发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库,对接一流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提高课程教学的先进性、互动性以及新颖性,以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

在一流基础会计学课程建设中,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新媒体软件的融合,为学生自主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搭建桥梁。例如,使用课堂派教学平台,将老师录制的教学资源(如:微视频)等在课前作为学习任务布置,教师能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增进师生沟通、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利用平台抢答、随机点名、弹幕互动等功能,通过课堂上的智慧教学环境,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为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难的问题提供了完美方案。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引入现代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整合教学资源等多重手段,全面提升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水准,整体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我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实践的核心要素,将基础会计学课程打造成一流本科课程,为一流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重新定位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内涵,从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革新以及教学方法创新、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入手,不断提升基础会计学课程质量水准。

猜你喜欢

本科课程会计学一流
学院四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喜讯!南华大学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再创佳绩!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方案的比较研究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湖南省教育会计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