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信科普公众号在病理第二课堂中的作用及实施
——以“医学福尔摩斯—病理”微信科普公众号为例

2021-01-02王毅训王成燕陈凤娇庞丽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病理学科普

李 曼 王毅训 王成燕 许 楚 陈凤娇 庞丽娟

([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3;[2]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3)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同时又是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在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占据重要地位。病理学注重形态学改变,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知识繁多,学生难以掌握。随着医学教学改革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教育进行传统课堂与信息化的整合。微信公众平台具备一般网络平台开放性、即时性、交互性的特点,还具备传播快捷、交流灵活、内容简洁的特点,因此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

当前,健康中国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医学科普传播是提高全民健康意识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关键环节。基于此,笔者结合本学科特点,收集病理学习中的困惑与难点,创建“医学福尔摩斯—病理”微信科普公众号,用青年人喜欢的形式和信息载体开展病理学科普教学,既配合课程拓展了专业知识的宽度,又融入科普知识,实现交互式教学,为“第二课堂”增添新的学习板块。

1 “病理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对象基础知识薄弱,教学课时压缩严重,教学内容难以体系化

“病理学”课程开设于大学二年级,学生尚未系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同时由于临床经验欠缺,给病理授课带来一定困难。与此同时,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医学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课时进行压缩,部分教学内容改为自学模式,因此仅通过讲授等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知识点难以体系化。

1.2 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应试特征较为明显

病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形态学科,部分学生反应病理学内容抽象,学完即忘。受限于枯燥的教学环境及迫切的应试心态,难以发挥学习主动性。短时间内的知识讲授,很难营造长期的学习环境。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1.3 病理学缺乏临床实践,学生困惑得不到解决

病理学课程设置中不包括临床见习及实习,学生对病理存在很多疑惑,例如“病理和检验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做病理检测?病理报告单怎么读懂?”这些看似简单但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疑问一直持续到工作乃至终生,造成医务工作者对病理认知片面及主观,不利于病理发挥“诊断金标准”的作用。

1.4 学习方式单一,碎片化时间未能充分利用

传统的授课方式缺乏对学生的针对性。对于需要“跳一跳”才能学透的内容,上课给予的时间太少,对于无法在课堂上及时解决的内容,课下解决的方式也较为有限。大学生的业余时间较多,对于碎片化的时间如果能有效利用,辅之可行的教学技术手段,对困惑进行思考、交流、解答、消化,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基于微信科普公众号的第二课堂实施优势

2.1 拓展教学新方式,开辟“第二课堂”新模式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及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背景,学生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翻转课堂,教师线上授课辅助学生“自学”,可使交互式学习的过程分散到课外,这种新型教学手段是学习的“第二课堂”。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广,开辟了“第二课堂”新模式。

2.2 提升教学趣味性,引导学生长期学习

微信公众号的科普教学形式以活泼、接地气的语言拉进了与学生的距离。简洁明朗的文章精悍的凸显主要内容和亮点,既吸引眼球,又简明扼要,符合便捷、明确的阅读需求。此外,留言板块成为了“第二课堂”讨论区,摈弃了应试的急切及应付心态,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保持学习的长期性和连续性。

2.3 弥补临床实践的缺乏,解答学生困惑

科普宣传前广泛收集病理相关疑问及困惑,使科普解答更具针对性、普适性,以此弥补学生对病理科轮转、实践的缺失,同时使学生对病理的认知由单一的书本变得更加立体,促进学生课后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2.4 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改革教学方法

微信平台的开发及应用简单易行,因此,教学改革的门槛及花费成本较低。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样化的教学素材推送,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由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便捷,因此,学生可以高效利用闲散时间阅读浏览,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

3 基于“医学福尔摩斯—病理”微信公众号的病理学第二课堂实施策略

3.1 课前环节设计

课前,根据本次课堂授课内容,将相关科普资源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如授课内容为绪论部分,则要求学生观看原创视频“无价病理”及“5G病理”,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病理在临床中的作用、病理切片制作、病理诊断流程等,消除学生对病理的陌生感,拉进学生与病理的距离,有助于病理课堂授课的开展。又如讲授第九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中“心绞痛”节段理论内容,则要求学生提前观看原创动漫“心绞痛病例小视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2 课中环节设计

课中,学生向教师反馈课前环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筛选出代表性的问题,适当增加学生易混淆的重点、难点问题,供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并且,有针对性的将科普内容设计入课堂授课环节,如讲到宫颈癌的预防时,可播放本病理团队发明的国家专利—宫颈癌筛查新方法的新闻报道,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学科前沿引入课堂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3.3 课后设环节设计

课后,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同时灵活运用所学,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创造视听环境,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与课程相关的影视剧、纪录片的片段等拓展视频,学生可依据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讨论并解答,以提升和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如肿瘤学授课完毕后,发布纪录片“人间世”中癌症妈妈张丽君的视频片段,要求学生回答张丽君的胰腺癌是通过什么转移途径转移到腹壁及头部的。通过视频的观看及解答,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用到实处,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点。此外,收集和整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学习反馈,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4 微信公众号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完善的方向

4.1 教师科普能力及热情有待提高

科普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科普热情及技能。教师要寻找科普素材与教学内容的联系,还需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表述,要求教师具有厚重的知识积淀、扎实的文字功底、素材的敏锐感知力。目前教师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存在很大压力,全身心投入到科普的交互式教学中存在一定难度。

建议教学管理部门开展教师科普教学能力培训班,提高教师科普技能。同时,教学中植入科普增加了工作量,应适当增加激励措施,进而提升教师进行科普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2 公众号推文质量标准难以统一

目前公众号推文作者主要是病理专业教师,推文质量有保障。后期逐步增加学生稿件,由于学生知识背景有限,推文创意不足、形式单一、可能有小纰漏,需审稿老师严格把关。

建议组建学生科普后备人才团队,进行病理科普培训,如病理科见习、文章撰写培训等。同时做好激励机制,文稿一经选用,除稿费报酬还有录用文件作为奖励。

4.3 学习平台缺乏定期维护

微信公众平台需及时更新、回复及维护,如不能做到,微信平台可能会被遗忘或者废弃,同时由于没有专业的运营团队,运营相对困难。

建议通过校内报刊、网络媒介、声频广播等途径广泛宣传,拓展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广纳人力、物力、财力,以更好的运营微信公众号。

5 结语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社交软件普遍使用的当下,将“医学福尔摩斯—病理”微信科普公众号引入到病理学课程教学中,开辟了“第二课堂”新形势,一方面迎合了社会及时代需求,符合“互联网+医疗”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变革,另一方面抓住了普及科普知识的时代机遇,通过原创作品提升科普品牌效应,拓展学科建设知名度。“医学福尔摩斯—病理”微信科普公众号在建设、运营阶段激发了潜在的医学科普人才,不仅符合当代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也符合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病理学科普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科普达人养成记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