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1-01-0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5期
关键词:国际结算教学效果教学方式

刘 盈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国际结算》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主要对货币跨国支付进行研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外汇交易知识,掌握国际结算的具体实务操作,以及一些国际惯例、法律法规,确保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进而满足国际结算相关岗位的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教学,又要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进而培养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应用型国际结算人才。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过程中,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实践应用相联系,导致学生高分低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如何对《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国际结算人才,成为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课题。

1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

教师主要以《国际结算》课程教材内容为主,而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主要涉及传统的国际结算方式与工具,如汇款、托收、信用证等,案例分析、拓展阅读材料较少,不能及时反映国际结算的前沿,导致教学内容滞后于实际业务的发展,与时代发展不相符。另外,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轨,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讲解理论内容,却未告诉学生如何运用,学生只能凭想象力去掌握,致使学生不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加之《国际结算》课程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致使学生感觉课堂内容复杂、枯燥,学习兴趣不高。

1.2 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在以往《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材+板书+PPT”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单向灌输专业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听,参与度不高,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此外,《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大部分高校的软硬件教学设施陈旧,不具备国际结算实训教学软件,也不具备实践教学基地,仅利用简单的上机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缺乏国际结算实际操作体验过程,导致学生的国际结算实际应用技能差,以至于在处理国际经济业务时不能正确选择合适的国际结算方式,增加学生适应岗位的难度。

1.3 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存在不足

目前《国际结算》课程考核内容偏理论,对实践技能、素质考核较少,与课程培养目标不相符。而《国际结算》课程考核方式一般以笔试成绩为主,外加少量比重的平时成绩和实训成绩,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考核较少。这种将笔试成绩作为主要考核标准的考核方式,既不能客观地反映教学效果,又不能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动态、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无法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此外,平时成绩中的出勤率,只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能评价学生的听课效果;课堂上被提问的机会和问题的难易不同,导致考核不公平;课后作业容易出现抄袭行为,很难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1.4 缺少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国际结算》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也应具有丰富的国际结算实践经验,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然而,虽然很多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未从事过国际结算岗位工作,缺少直接的国际结算工作经验,不能对学生进行实战指导,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国际结算》课程具有一定的涉外性,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然而目前教师的英语水平差强人意,加之课程中专业英语术语较多,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2.1 实用性

《国际结算》课程具有显著的操作性,因此,在该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应遵循实用性这一原则。教师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国际结算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来进行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职业岗位需求相结合,注重学生对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例如制作结算票据、审核单据等实践应用能力,以满足国际结算职业岗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2.2 前沿性

一方面,由于一些国际惯例、法律法规的修订对国际结算业务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课程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也必须切合事宜,重点讲解新修订的国际惯例,以便学生更好地进行实务操作;另一方面,时代在进步,国际结算方式也不断推陈出新,涌现出新型的国际结算方式,如跨境电商的网上支付方式,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考虑新兴的结算方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最前沿的技能,避免学生所学技能与时代相脱节。

2.3 多元化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还应遵循多元化这一原则,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多元结合,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典型案例、业务流程模拟、校企合作实习等方面,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而多元化的教学内容需要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展现,例如案例教学、情境模拟、校外实习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其与教学内容恰当匹配,促使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和学习技能。

3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3.1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教师需结合国际结算岗位需求和学生能力的发展需求来优化和更新《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和前沿性,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应用技能与时代发展相符合。一是课堂教学内容由理论向实务倾斜,对于国际结算工具和国际结算方式内容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为主,主要通过课内实训或实训软件来进行。二是教学过程中融入新兴国际结算方式的内容,让学生掌握新兴结算方式的操作流程,并接触相关业务操作实况,以满足未来国际结算岗位的需求,增加学生就业的优势。三是及时更新《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新修订的国际惯例、法律法规融入教学过程中,突出其时效性,并着重介绍一些重要的国际惯例,加深学生的理解,确保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四是教师应结合自身与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难度适中的双语教学内容,例如一些专业核心词汇及专业术语,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内容。

3.2 更新课程教学方式

教师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例如,第一,运用案例分析式教学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深入角色,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最后教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予以纠正。第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任务,并将教学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的学生,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探究,进行角色扮演和动手操作,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并注重组内、组间的交流,进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第三,运用情景模拟法。教师可利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活动,借助道具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在生动的仿真贸易场景中完成国际结算流程,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进而掌握所学知识。

3.3 加大课程实践教学力度

一方面,学校应加大资源投入,建立仿真国际结算实训室,购买国际结算模拟软件和相关配套教学设施,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室,通过软件模拟的方式,就可以模拟不同角色,在高度仿真的业务模拟环境中真实体验整个结算流程,接触实质性业务操作,进而极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应与进出公司、银行、外贸企业等单位建立长期的实习合作关系,实现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校外实习对接,并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以提高学生的顶岗实习效果,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

3.4 丰富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

鉴于《国际结算》课程的应用性强的特点,学校应调整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建立以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素质为内容的综合考核体系,将理论性考核和实践性考核相结合,防止出现“一纸定乾坤”的不合理现象。例如,理论性考核可采用笔试(闭卷考试),并降低试卷中识记题的分值,增加主观题的分值;实践性考核可运用实训练习+实训报告的方式,同时适当采用课堂案例讨论、PPT口试答辩、课程小论文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同时还应该加大实践性考核的比重,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5 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国际结算》课程教师的英语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高校需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一是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学校可邀请英语专家来校进行专门的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培训,指导教师的双语教学,也可以组织具有英语基础和经济专业素养的教师出国进修,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二是定期组织教师去进出口企业、银行或外贸公司进行培训、挂职锻炼,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三是学校还可以邀请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国际结算业务实践经验的企事业高管来校开办学术讲座,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以确保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而促进《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4 结语

总的来说,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必须结合社会对应用型国际结算人才的需求来对《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国际结算人才。

猜你喜欢

国际结算教学效果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改革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