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体育院校开设太极柔力球课程可行性分析

2020-12-30袁宇宁刘少烨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柔力球体育院校太极

袁宇宁刘少烨

(1.韩国国立江原大学体育学部 韩国 江原道 24341;2.嵩山少林武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4)

前言

大学阶段是个体身心剧烈改变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培养其建立健康生活意识和方式的关键时期。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针对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作出了新的部署与要求。为此,虽然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序列,但是对于教学改革,却不容忽视,体育学院课程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强身健体,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柔力球运动复杂化动作较少,易学易练,同时又兼具独特的健身功能所以被纳入学校体育教育,进入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大纲。另外,太极柔力球运动源于大众,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经过推广,太极柔力球已经成为广为人知的运动项目。

在当前大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对体育院校课程教学引入太极柔力球的可行性进行系统的调查以及教学研究,不仅是对河南省体育院校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更可以引领社会各界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教学相融合进行有益且积极的思考,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过程中,在河南打造“教育强省”与“文化强省”过程中尽一份力。

1、研究的必要性与研究目标

太极柔力球运动”在1992年正式进行推广后,2006年之前,与太极柔力球运动相关的研究几乎没有,2007年之后,才相对的增加了一些(2011年 22篇、2015年 19篇、2019年 9篇、2020年 1篇)。随着时间的更迭,太极柔力球的整体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理论研究方面依然是没有被广发学者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推动,学校体育设施不断得到完善,学校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的进一步的提升与转变,适合太极柔力球走进校园进行推广与传播,尤其是太极柔力球仅仅要求一块场地即可,节省了大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对高校体育资源的利用率相比较来说较为充分,能够有效促进学校体育设施的充分利用,在教育部的教改背景下,太极柔力球进校园势在必行;随着休闲体育时代的到来和大众健身意识的提高,对体育促进健康的需求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民众重视和观众传统体育养生,这期间除了异域国技和大、小球的提倡,传统武术的养生作用不可忽略,为太极柔力球的社会推广培养武术人才,是高校推广太极柔力球的可行之路。

研究目标是通过对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引入太极柔力球的可行性进行系统的调查以及教学研究,让学生参与到太极柔力球的习练当中,使太极柔力球的传承方式、传承规模以及练习人群有良好的改善,从而促进太极柔力球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传播,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除了理论研究外,本课题还选取民族传统体育系一部分学生进行太极柔力球教学的实验研究,以期为大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实验与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实验结果可能会引起广大同仁和青少年对太极柔力球的关注和重视,充分挖掘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内在价值,使其为体育院校课程改革以及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稳步进行提供理论价值参考。同时也为大学生终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和身心健康的促进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利用网络检索、图书馆查询、实地走访、专家访谈等方式,查找太极柔力球教学与发展等方面相关学术文献、笔记、照片、录音以及录像等资料。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参考诸如太极拳、蹴鞠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教学良好融合的案例,深入分析与总结其主要观点和经验,为本课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专家访谈法

以太极柔力球融入体育院校为主要研究内容,将实地考察和电话走访方式相互结合,对太极柔力球的相关从业者、教授等进行面谈,以获得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材料和信息,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关支撑。

2.3、问卷调查法

课题组根据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调查问卷设计的要求,在全面了解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体育院校教学引入太极柔力球的可行性调查问卷”,分别为制定教师问卷、学生问卷。教师问卷,调查体育教师对太极柔力球的认知程度、是否愿意接受太极柔力球培训、能否接受太极柔力球成为学生兴趣活动、太极柔力球是否符合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条件等情况。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对太极柔力球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感兴趣与否、是否希望在校内进行太极柔力球学习的问题、所希望的活动频率等。并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7个系每个系随机抽取学生30名,教师12名,作为调查对象。

2.4、实验法

课题组选取2016级民族传统体育系学生40人,进行对比。实验前详细了解学生对太极柔力球的认识及接受程度。实验中,选择太极柔力球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并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方案,教学时间为一学期,每周3个课时,教学场地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室外田径场。了解太极柔力球学习兴趣、参与锻炼程度、教学结果。

2.5、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教学实验所得到的有关数据按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

3、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太极柔力球调查问卷分析

3.1、教师问卷的调查与分析

对12名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对学校开展太极柔力球体育教学的态度问题上,86.6%的教师表示乐意接受和愿意尝试,引入太极柔力球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在接受太极柔力球继续教育培训方面,80.5%的教师表示愿意以及听从学院教学安排,认为学习新的知识有利于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提高。80.3%的教师表示太极柔力球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认为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瑰宝之一的太极柔力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心肺功能和身体协调性,抒情解压,提高身体机能。

3.2、学生问卷的调查与分析

对7个系学生问卷调查显示,88.4%的学生对太极柔力球引入体育课堂表示欢迎,认为太极柔力球和以往的体育项目不同,对于新鲜事物学习兴趣浓厚,愿意参加太极柔力球的学习。太极柔力球属于个人运动,简单易学,避免了对抗性造成的损伤,部分平时不太热爱足球、篮球、排球和田径运动项目的学生对于太极柔力球的学习兴趣更为高涨一些。在所有学生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喜欢太极柔力球以及希望参加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比例均超女生接近20%。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学生学习太极柔力球有利于培养团结进取和互助友爱、吃苦耐劳、勇敢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调节不良情绪、缓解竞争压力、克服消极心理等,促进全面健康。

3.3、太极柔力球教学实验反馈

在实验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身体素质测试,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后,再次做同样的问卷调查及身体素质测试,并对测试数据和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通过调查对比,随着太极柔力球引入教学,学生进行太极柔力球的学习兴趣高于未接触之前。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学生能够快速的模仿学习并掌握基本动作要领,经过一学期的太极柔力球学习,学生对于太极柔力球的学习积极情绪渐渐提高,同时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也增加学生的一项运动技能,也使学生课余锻炼项目增加一些可选择性。

4、太极柔力球引入体育院校的优势

4.1、太极柔力球是大部分学生喜爱和欢迎的体育项目

太极柔力球运动由于其健身性、养生性等特点。可以解除学生精神紧张、改善焦虑不安的负面情绪,符合大学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需求,学生愿意也有兴趣参与太极柔力球活动的比例较高。

4.2、太极柔力球能明显改善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

太极柔力球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满足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让学生不断地从练习中体验快乐和成功,增强了信心,使更多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

4.3、太极柔力球运动有良好的健身和健心功效

太极柔力球是一种具有祛病疗伤作用的传统拳法,强调腹式呼吸,运动起来使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和放松肌肉,提高了学生的神经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肌肉和肺活量,达到健身作用。太极柔力球练习时需要学生注意放空、放静、以柔克刚,大部分学生都感觉到在静心学习和练习太极柔力球时,可以忘掉文化课带给他们的学习压力、焦虑烦躁的消极情绪,精心养神、恬淡舒适,所以说除了健身作用,太极柔力球降低了学生的消极情绪,增进心理健康。

4.4、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精神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太极柔力球,始终传承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将太极柔力球引入中学课堂,使学生深入了解并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武术文化和文化背后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心中。另外,太极柔力球也是河南本土文化的瑰宝,有利于河南本土文化的传承。

5、太极柔力球未来高校发展设想

5.1、改变传统观念,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近些年,国家在不断地推进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和教育思想的改革,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在实际体育教学中依旧存在着以体育应试教育教学为中心,忽略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我们应该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以学生为主体,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例如,将太极柔力球引入中学课堂。

5.2、改革现有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式

第一,教学内容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对于大学生不愿意练、不想练的课堂现状,源于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以及教学方式的死板,须将太极柔力球基本动作、太极柔力球礼仪、太极柔力球道德相互结合进行教学,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形成符合时代潮流和学生生理心理的教学新内容;第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形成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与互动的教学环境,为太极柔力球课堂营造一个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的不断深入。

5.3、创新教学评价策略,合理对待反馈

第一,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成果与教学方式、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以菲尔特三级指标体系为基础,制定一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三级评价指标,并将三级指标有效的相互结合,形成合理的反馈体系,以正反馈与负反馈的紧密联系为核心,正确指导太极柔力球走进郑州初级中学的推广策略;第二,在反馈的阶段,应该结合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计划,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柔力球体育院校太极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太极柔力球的发展研究
太极柔力球与太极拳在中老年人群教学模式中的对比探究
从江县老干活动中心派员参加省直属机关老年体协柔力球培训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太极柔力球在陕北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①
太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