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新历史、新学习

2020-12-28张莉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历史学习新课程

张莉

【摘   要】  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但我们的学习方式却没有紧跟课改的步伐。特别是历史学科,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它依然是一门记忆性学科。这就使得我们丧失了历史学习的本质目的,也很难把它真正学好。所以,要真正学好历史这门学科,就必须在认识和方法上完成三个转变——正确理解历史学科功能,形成积极的历史学习态度;高效率听课;加强整合,重构教科书专题板块体系。

【关键词】  新课程;历史学习;理解功能;高效听课;整合版块

一、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是学好高中历史的前提条件

在许多中学生看来,历史似乎就是“小燕子”,就是“铁齿铜牙纪晓岚”,就是电视里所描绘的“雍正王朝”,历史学科的认知功能被人为淡化,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这也是我们目前历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窘境,但事实上,历史学科具有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独特功能。

1.现实性

历史不仅能修身,还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有非常重要的实用功能。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拘于古以衡今,宥于今以衡古”都是对人类的祸端。学生可以在历史的联系中、在与古人的对话中获得启示,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2.借鉴性

以史为鉴是历史学科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资治通鉴》的编纂意图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通过叙述历史上的历朝历代兴衰总结经验,更好地为当今统治服务。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通过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教材学习,认识到历史上的每次改革都或多或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改革的成败与否对现实具有强大的借鉴意义。

3.陶冶性

历史学科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历史的长河中感受人类的悲壮与崇高,体味屈辱与责任。如通过必修三《思想文化》的学习,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树立传承优秀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4.拓展性

近代中国百年的兴衰史告诉我们,闭关锁国必然会阻碍历史的发展。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只有确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开放心态和广阔的国际接轨,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机遇,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真正不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高效率听课是学好历史的重要保障

1.课前静心

(1)心态准备:静下心来,尽快让自己进入学习状态。

(2)知识准备:首先,在进入学习状态的基础上,回忆上节历史课的内容梗概或重难点;其次,了解本节课的课题,以及在模块中的地位,从而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2.课堂入心

(1)听“导入”,理解结构。有经验的历史老师往往会在进入主题之前,给出本模块的结构,然后突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在本模块中的地位。例如,在学习必修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時,教师首先给出下表:

这时,学生就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理解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演变历程以及影响演变的要素和演变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结构。

(2)听“讲解”,积极参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也要随之发生变化。新课程下的课堂基本模式是凸显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这时候学生就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里还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为例。

教师提问:康、梁维新思想形成的原因、条件和地位?(教师提示: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整理答案)学生积极参与的状态应该是:首先,要明确到教材的哪部分找,原因和条件应在事件前,而地位应该在事件后。然后,进行语言的组织并积极发言。第三,认真比较分析自己的语言与其他同学或者教师的提示语言有哪些差异?(通常学生会在专有名词和表达方面出现错误)第四,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自己应该如何去解决?

总之,学生应跟上教师的引导与思路,去听、去思、去悟,进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

3.课后收心。临下课,老师通常会对这一节课进行提纲挈领、纵横联系小结,或者留一小段时间给学生自行思考。但是不论怎样,作为学习者,此时一定要收心,对自己在整个课堂中学习状态进行整理,包括对知识记忆错误分析、对错误思路分析、对表达错误分析、对知识联系分析,并通过问题链的形式进行知识的整理。仍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为例,如整体知识要素应该如何建构?它包括时间、空间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再如具体知识点康、梁维新思想,可分解为(1)从器物到制度的原因?或者分解为必要性和可能性是什么?(2)具体主张是什么?可分解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3)其主张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4)其主张的影响有哪些?可以分解为对政治活动、经济、思想等方面。

只有当我们不再把历史这门学科当成记忆性学科,只有当我们在学习的方法上发生根本转变时,我们才能真正把它学好,才能真正发挥历史这门学科对我们的价值!

猜你喜欢

历史学习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关于高考历史复习策略的分析
高中学生历史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方法新探
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新课标下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高一学生历史学习困难原因及转变策略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