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课堂提问,发展数学思维

2020-12-28姜永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初中数学策略

姜永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提问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建构联系、增进理解,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素养获得提升。本文主要从精心预设问题、优化提问方式、丰富问题形式等角度阐述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与经验出发,通过启发引导,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积极地融入课堂,从而能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问是思之始,能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搭建联系的桥梁。如果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没有对话,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要抓住学生认知特点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建构知识联系,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

一、树立生本意识,精心预设问题

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让他们积极地参与问题的思考、探究之中。教师要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要紧扣教学重点有效设计,提出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启、方法的掌握。

如,在学习苏科版八下《反比例函数》时,教师引领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提出问题:在写出的函数表达式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函数?这些函数的表达式有何特征?其他函数的表达式呢?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教者借助于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旧的知识、方法去探索新的问题,通过步步探求,从而掌握数学结论。又如在苏科版七下《认识三角形(1)》一课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长度分别为3cm、4cm、5cm、6cm、9cm的五根小棒,让学生从中任意抽出3根并以首尾相接的方式搭建三角形,说说有何发现。学生通过搭三角形,会发现有些能搭成三角形,有些不能搭成三角形,学生就会产生思考:什么情况下能搭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搭成三角形?学生将各种情况下的三边长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二、营造良好氛围,优化提问方式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抽象性,会令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教师要通过生活的情境、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聚焦。在讲解重点、疑点处时,教师要借助问题巧妙化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化解学习难点,破解学习疑惑。教师的语言要有幽默感,能巧妙化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倦感。教师要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投入到知识的探求之中,让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在提问时,语言表述要清楚、扼要,能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涵义,模糊的表达会引起学生去猜想,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指引。教师要在捕捉提问时引,要在重要的概念处问,能让学生明晰概念内涵。

如在学习苏科版九上《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呈现问题,让学生列出方程:这个方程整理后有几个未知数?按照整式中多项式的规律,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有等号吗?还是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多项式一样,只是一个式子?教者以问题引发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教师要在难点处设问,让学生能更快地理解所学内容。教师的提问要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这样才能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推动学生的思维前行。

信息刺激人的感官时会有短暂的停留,如果教师追求“即问即答”,学生就会缺少信息存储的时间,教师要让时于生,留有让学生回答、思考的时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教师要因生留时,对于学困生而言,要适当延长时间,这样让知识的吸纳变得有层次、有梯度。对于学优生而言,教师可以适当减少候答时间。教师在提出问题时,留有2秒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去理解消化,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如在学习苏科版九下《二次函数的图形和性质》时,教师提出问题:已知函数y=3x2+6x+13=3(x+1)2+10的图像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让学生能根据这些特点用描点法画图,并通过图像的观察去认识这个函数的性质。对于这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充分留时,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归纳、表达,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三、巧妙设计问题,丰富问题形式

教师的提问要源于生活,要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去感知生活,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苏科版九下《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教师设计问题如下:内马尔在世界杯上大秀脚法,以一道完美经线破门,一位数学老师计算出弧线为二次函数y=a(x-h)2+k,请问:这个函数图像是由函数y=ax2的图像先向____平移____个单位,再向____平移____个单位得到;其开口方向____,对称轴是____,顶点坐标是________。梅西以形如y=2x2-6x+21的弧线破门,你能说出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教师以生活中的球星破门的弧线设计问题,能引发学生探索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乐趣,让学生将数与形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图像的变换规律,让学生在操作、分析中掌握知识。

在初中數学教学中,教师要控制提问的“量”,不宜过多,要侧重于重难点知识,如果提问过于频繁,学生会疲于应付,不能促进他们的真正思考。教师要合理把握问题难度,要难易适中,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如果难度过大,会令学生丧失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多设置开放性、启发性、创新性的问题,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聚合,能驱使学生去积极探索。每节课中学生的活跃度不同,教学氛围也不一样,教师要具有很强的掌握能力,要以有趣的提问吸引学生去探索,让学生大胆表达、质疑、讨论,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依据回答情况追加提问,或对提问进行变式,能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教师在依据学生提问后的反馈,针对没有答对的地方进行教学,这样能促进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生本,优化提问方式,让问题变得有趣、有探究性,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借助问题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网络,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度理解。

【参考文献】

[1]杜爱慧.学生有效提问的特征及策略分析——以物理课堂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3(10):69-71.

[2]高佳.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与反思[J].教育探索,2010(04):51-52.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初中数学策略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