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合作、探究——奏响数学乐章的三部曲

2020-12-28陈军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初中数学

陈军

【摘   要】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有效的教学要从学生出发,注重方法、思维的渗透,帮助其不断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基于这一点,就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结合教材与实际为学生构筑个性化课堂,让其在情境的引导下探索、合作、交流,以此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本文就自主、合作、探究三方面具体阐述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

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用现代课堂,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对此,就要加强引导,根据新课标从学生主体出发,不断转变观念,创新教法,尝试通过多种方法策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学科素养提升。下面,笔者将结合实际从不同方面具体阐述自主、合作、探究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实施。

一、自主——创设有效情境,激发探索兴趣

一直以来,数学因为本身存在难度,让大多数学生望而却步,但是在孩子心灵深处是渴望与数学近距离接触的。对此,在设计教学时,就要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学生实际,为其创设智慧情境,以此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并在兴趣引领下勇往直前。

数学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其中大部分知识都源自现实,在引导时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为其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促使其探索,获得发现。当然,这一环节不能忽略问题情境的实用性、启发性及诱导性。以“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教学为例,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就可设计这样的情境:现在,我来给同学们变一个魔术,这里有几张扑克牌,老师随机邀请一名同学来抽取一张,向大家展示后,注意要将它旋转180°后放回去,之后再重新洗牌,请问你们还能找出这张牌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十分感兴趣,随即陷入思考中。这时,教师就可自然导入新课:想必大家已经有想法了,并且想要挖掘其中的奥秘,那么我们就一起进入新课学习,开启对称图形的学习之旅吧。在这一铺垫下进入新课学习,学生就能带着问题尽情探究,一边找寻答案,一边收获学习的乐趣,一举两得的同时诱发他们对学科的兴趣。之后,遇到较难的问题,学生也能充满信心地解决,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实现学以致用。

借助这一设计,就能充分调动学生,让其在动机与兴趣的引领下主动参与课堂,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长此以往,就能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参与度,拉近与学科的距离,感知数学学习的喜悦。

二、合作——开展小组学习,培养数学能力

“合作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素”,在数学学习中,除了要自主探索,也离不开合作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相互学习,扬长避短,起到打开视野、开拓思维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需要灵活开展小组学习,给其提供合作的机会。

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习惯让学生独立思考,鲜少让其交流,以至于学生在遇到难题时无从入手,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并导致了两极分化。对此,就要适当开展合作学习加以改善,让学生在遇到“拦路虎”时能听到不同的解题思路,由此迸发思维的灵感,促进问题解决。仍以上述“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教学为例,新课教学后就进入练习环节,这时就可布置操作任务:小组合作将两个完全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出一个中心对称图形。随后,就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其在探讨后操作。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就在教室里巡视,观察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等到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案后,就可邀请小组代表汇报。在这一环节,大部分学生都呈现了正确的拼图,但不乏有些典型错误,这时就可重点交流,如有一组学生在完成拼图时,就没有使三角形旋转。对于这一点,其他学生就会产生共鸣,总结出有关中心对称的重要结论: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就必须能旋转。

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于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想法,有利于思维的发散、碰撞。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合作时要适时提供积极的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

三、探究——关注思考过程,提升综合素养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尤其是初中阶段,相比于小学不仅知识点变多,而且日趋复杂,这给学生学习增加了很多难度。考虑到这一点,就要打破以往单一讲解的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多探究空间,让其在不断的思考中提高学习能力。

有效的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参与,更需要学生深入思考,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其在参与的同时真正融入到教学中,无形中培养其主人翁意识,切实提高知识水平,实现自主发展。在教学“中心对称图形”后,基于学生已有认知,可设计这样一道题:请你观察下面一系列图形,自主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

学生在观察时,一边判断一边标注,很快就完成了,这时不要急于校对,而是进一步引导:仔细观察这两类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没有马上回答,陷入思考,随后得出不同结论,如“这些图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前三个也是轴对称图形”,對于不同的回答就可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完善。

这样一来,就给学生提供了和谐平等的交流释疑空间,让其在问题情境中不断思考,并且在深度探究中挖掘知识点,对已有的经验进行二次判断、再理解,以此学会思考,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自身学科素养的提升。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是学好数学的三部曲,有效的教学必定要有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在追求高效课堂的道路上,教师不能将课堂只当作是自己的课堂,要以生为本,突出主体,鼓励学生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享受获取知识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周红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62.

[2]高国玉.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2(23):48.

[3]李洋洋.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神州,2019(9).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初中数学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