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儿食积与五脏的关系

2020-12-27黄婷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2期
关键词:水谷食积运化

黄婷婷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0 引言

小儿食积是因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食积又称积滞。与西医学消化不良相近[1]。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夏秋季节,暑湿易于困遏脾气,发病率较高。小儿各年龄组皆可发病,但以婴幼儿多见。脾胃虚弱,先天不足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容易反复发病。《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所记载的“宿食不消候”、“伤饱候”是本病的最早记载。其后《活幼心书》和《婴童百问》又分别提出了“积证”和“积滞”的病名。

《保婴撮要·食积寒热》说:“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明确指出了小儿食积的发生原因。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乳食内积,损伤脾胃。病机为乳食不化,停积胃肠,脾运失常,气滞不行。食积可分为伤乳和伤食。伤于乳者,多因乳哺不节,食乳过量或乳液变质,冷热不调,而致停积脾胃,壅而不化,成为乳积。伤于食者,多因饮食喂养不当,偏食嗜食,饱食无度,杂食乱投,生冷不节;或过食肥甘厚腻及大枣等不易消化之物,停聚中焦而发病。正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乳食停积中焦,胃失和降,则呕吐酸腐不消化之物;脾失运化,升降失常,气机不利,出现脘腹胀痛,大便不利,臭如败卵;或积滞壅塞,腑气不通,而见腹胀腹痛,大便秘结之症。此属乳食内积之实证。食积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复又生积,此乃因积致虚;亦有先天不足,病后失调,脾胃虚弱,胃不腐熟,脾失运化,而致乳食停滞为积,此乃因虚致积。二者均为脾虚夹积、虚中夹实之候[2]。本文旨在探讨小儿食积与五脏的关系,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诊疗,现将内容分析如下。

1 与脾的关系

脾主运化,将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将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而“小儿脾常不足”,易为乳食所伤,导致脾胃不和,脾失健运,导致食积。早在《灵枢·脉度篇》中提出:“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说明脾气调和,则知饥纳谷,食而知味,这一论述为小儿食积的病理生理奠定了基础。《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曰:“小儿食不可过饱,饱则伤脾,脾伤不能磨消于食。”《幼幼集成·食积证治》:“脾虚不运则气不流行,气不流行则停滞而为积。”《保婴撮要·食积寒热》曰:“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输布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运化功能尚未健全,却具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特点。因此脾常不足的特点更为突出,而易伤于乳食。从西医角度来看,小儿器官尚未成熟,脾胃功能尚未健全,表现为消化腺发育差,腺体分泌少,消化道肌层不发达,消化酶活力弱[3]。故小儿进食后,消化及吸收功能相对滞后,容易造成食物停积胃肠。

2 与肝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五行学说所包含的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渗透到中医学的方方面面,是指导五脏关系的基础理论。肝属“木”,脾属“土”,肝脾之间存在相克的关系,即“木克土”。在正常情况下,脾的升清作用必依赖于肝木升发之气的制约,达到“升降调和”的目的。但肝气有余则克土制脾,影响到消化功能,结合小儿“心肝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过旺的肝气,一旦失于疏泄直接影响脾之运化,最后导致食积[4]。如《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而气机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生化息矣”,又云:“死生之机,升降而已。”肝主疏泄,可调情志,畅气机,促进脾胃的运化。肝气疏泄失常,影响到脾胃的运化与和降,而致食积之症。

3 与肺的关系

肺主气,为人身表里上下气之大主,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天气通于肺”,《素问·灵兰秘典》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可见人体气机的调达,血脉运行的通畅与肺主气、司治节、朝百脉的功能密切相关。肺气自上由右而降,肝气自下由左而升,位于中央的脾脏处二者之中,为升降之枢。若肺主气功能失调,不能推动气机运行,则脾气运行不畅,故出现食积。小儿食积致使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无以充养五脏。脾属土,母病及子,则土不生金,可致肺气虚,故食积。患儿常伴易感冒、咳嗽,甚至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5],体现出五行学说的母子关系的密切。

4 与心的关系

心主神志,心藏神,神机怯弱则志不坚,出现对饮食的选择意向差,无喜好饮食,日久则导致饥而不欲食,面色少华。如《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阳有温煦之功,故心属火;脾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脾属土。火生土,火为土之母,土为火之子。七情伤心、母病及子,最终可能影响脾胃化源而发为食积。《景岳全书》曰:“脾胃之伤于内者,唯思、忧、忿、怒最为伤心,心伤则子母相关。”《灵枢·口问》曰:“气动则神伤,故五脏六腑皆摇。”心为一生之主,乃气血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心主血脉出现了功能异常,心气不足,推动无力,就会导致血瘀,进一步影响到气机的运行,脾胃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食积。

5 与肾的关系

小儿食积虽病在脾胃,但与肾有密切关系。肾为先天之本,内舍元阴元阳,肾之阳气为诸阳之本,脾之所以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有赖于肾的阳气温煦;肾藏五脏六腑之精,也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的滋养与化生。二者在生理上是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它们相互资助,相互促进,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若肾阳不足,火不暖土,脾气失于温煦,则可酿为脾虚夹积。正如孙一奎《赤水玄珠全集·卷十三》曰:“下元虚亦令人不食。”

综上,小儿食积虽病在脾胃,但与五脏关系密切,临床需仔细辨证论治,方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猜你喜欢

水谷食积运化
食积的危害性及防治的必要性
水谷隼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保和丸在部分儿科临床应用的概述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常见病三验方
水谷雅子的草根儿“驻颜术”
脾主运化浅议
上如浮云 下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