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CT诊断胸部结节病的价值

2020-12-25张青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2期
关键词:胸膜胸部结节

张青辉

(青海省贵南县藏医院,青海 贵南)

0 引言

胸部结节病属于多发系统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非干酪性肉芽肿炎症。对于该疾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该疾病可以累及全身,其中呼吸系统受影响最为显著,主要受累器官为肺、胸部淋巴结[1,2]。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每年诊断为胸部结节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由于该疾病缺乏典型特征和明显的临床表现,使得CT等影像学诊断方法成为了诊断该疾病的重要依据。研究表明,CT诊断肺部结节病有较高的准确率,结果可靠性较好[3,4]。本研究以本院诊治的胸部结节病患者为例,对此类患者的CT影像特征以及CT诊断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次研究的病例来源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诊断为胸部结节病的20例患者,疾病类型均经临床病理诊断得到证实。入选患者的性别之比为11(男):9(女),年龄中位值为(48.9±8.7)岁。低热、咳嗽、胸闷、气短等为入选研究对象的主要临床表现。本次研究入选患者均享有知情权,签署了关于研究的知情同意书,且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予以批准。将有精神障碍、意识障碍的患者排除。

1.2 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CT诊断,设置仪器参数为层厚10mm、间隔10mm,从肺间到隔顶进行常规平扫。对肺门和纵膈淋巴进行薄层扫描,甚至参数为层厚5mm,层距5mm。本研究20例患者中接受增强扫描的患者有18例(90.0%),先给患者静注非离子型造影剂,速率为2.5ml/s,分别在30s、1min、3min快速连续扫描肺门和纵隔淋巴结。

2 结果

分析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影像资料,20例患者中,表现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增大共有18例,占总人数的90.0%,而在患者胸部淋巴结短径均>10mm时,可以诊断为淋巴结肿大。另外3例(15.0%)患者仅存在纵隔淋巴结增大表现,均为中纵隔淋巴结增大,这也是纵膈淋巴结增大中最常见的情况。肺门淋巴结增大的CT影像显示双侧肺门对称性增大,并且增大的淋巴结内部密度均匀、边缘清楚、以分叶状表现为主,并且有广泛的分布,且淋巴结之间不融合,无浸润改变。

肺实质以及胸膜改变实质,多发结节状改变比较常见,本研究中45%(9/20)的患者有此表现,结节直径通常在2-10mm之间。有较大结节影表现的患者人数为3例,占比为15.0%,结节多边缘清楚,形态不规则。有4例(20.0%)患者的CT影像显示肺内斑片状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有1例(5.0%)显示肺间质纤维化,该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双肺有网格状改变,另有1例(5.0%)患者存在胸膜增厚现象。

3 讨论

结节病是一种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炎症性疾病,发生原因不明,且该病会导致全身多器官受累。研究显示,肺部和胸内淋巴结受累及的情况最多,患者中有>90%的患者胸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5]。

对于胸部结节病患者,由于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使得影像学检查为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方法。CT影像显示多数患者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表现。分析胸部结节病的淋巴结肿大分布情况,主要表现为双肺门淋巴结肿大,且有土豆样改变,其中以纵隔淋巴结增大最为常见,该情况可以发生于主动脉弓旁、上腔静脉后和支气管分差的上下间隙中。本研究结果显示,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中常会伴随纵隔淋巴结肿大(本研究中有3例此类患者),因此,纵膈淋巴肿大对于诊断胸部结节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利用CT分析患者淋巴结内密度情况,发现无坏死,且淋巴结之间不融合、无浸润性改变,这是胸部结节病的重要影像学特征。而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情况,可导致压迫肺门周围支气管,并可导致其移位。

胸部结节病的CT影像表现多样,患者肺部常可见肉芽结节,且结节常在淋巴管周围分布,会沿着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以及叶间裂存在膜下的淋巴管周围,导致患者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另外患者小叶间隔、胸膜以及叶间裂存在不规则的串珠样病变[6]。结节散在分布于患者的双肺,直径通常为5-10mm,其中5-6mm直径的结节最常见。另外也有融合为10mm以上直径的大结节的可能,这种情况不多见。

分析胸部结节病的病理基础,为上皮样细胞和朗格汉斯巨细胞同时存在有淋巴结浸润的肉芽肿,干酪性坏死通常不存在,但是网织结节周围存在纤维。本研究中,肺内多发结节改变的患者人数共为9例(45.0%),通常有微小结节存在,并且结节周边有颗粒状不规则表现,有3例(15.0%)患者有大结节,边缘清楚,周围有密集可见的小结节、微小结节融合成大结节。

患者存在的肺内斑片状的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可以使一个或多个小叶受累,导致发生局灶肺泡炎,在发生结节之前常会出现以上情况。本研究对这类患者进行激素治疗,使得磨玻璃影很快消失,但是肺间质纤维化改变不明显[7]。另外,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影像提示有肺实质病变,且有小叶间增厚、长且不规则瘢痕、肺大泡和胸膜增厚等表现[8]。

综上,CT诊断胸部结节病具有良好的效果,操作简便,诊断效率高,能够准确地进行病情特点判断,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猜你喜欢

胸膜胸部结节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床旁超声判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拔管时机的参考价值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6种操作方法的比较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