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制引领 综合施策全方位促进高校审计整改工作

2020-12-24周效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审计处江苏南京210023

商业会计 2020年23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部门

周效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审计处 江苏南京 210023)

一、对审计整改的要求

长期以来,高校审计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提高资金绩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审计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和直接体现,是审计监督是否有效实现和评价审计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高校的审计整改工作包括学校接受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实施的审计以及学校内审部门组织实施的审计,在规定期限内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采取措施进行纠正、改进和处理的行为。

(一)国家层面对审计整改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审计工作和完善审计制度的重要文件。如2014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提出:“要狠抓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健全整改责任制,加强整改督促检查,严肃整改问责”;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指出:要将审计结果和审计整改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主管部门层面对审计整改的要求。近年来,教育部、审计署及各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落实文件,均明确提出狠抓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要求,健全整改责任制,加强整改督促检查,严肃整改问责,完善审计结果运用。这一系列动作,释放了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强烈信号,旨在改变以往审计整改效果不佳、重审计轻整改、重表面整改轻效果验证、重完成审计轻结果运用等情况,切实把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深处、抓到细处,不断提升审计整改成效。

二、高校审计整改工作存在的问题

整改是审计工作的关键和重要环节,“审”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后不出问题,“改”是实现审计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有效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的重要抓手。当前,大多数高校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责任不到位、力度不足、效果不佳是高校审计整改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本文对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缺乏制度层面的保障。虽然《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21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后续审计》指出审计机构为跟踪检查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改进效果而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适用该准则,但该准则更多是业务层面的指导,没有行政上的强制执行性。直到2014年,国家在修订审计相关法律法规时,才开始强调审计整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度层面的缺位导致高校审计工作形不成闭环。

(二)缺乏长效的工作机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也是审计整改工作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部门联动机制,纪检、审计、资产、人事等相关部门应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合力促使审计整改工作落实到位;整改督查机制,内审部门应对被审计部门的整改情况进行持续跟踪督查,确保对账销号;追责问责机制,应落实整改责任部门第一责任人,对拖延整改、拒不整改的进行追责问责、形成震慑等。

(三)结果未得到充分运用。首先,对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的公开、追责、问责的力度还不够,尚未形成舆论监督与审计监督的震慑合力,未能形成倒逼机制,促使相关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彻底的整改。其次,审计与纪委、组织、监察等部门配合还不够,就目前而言,高校尚未将审计问题整改情况纳入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条件以及部门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中,未与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监督相结合。

(四)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审计整改工作如果只停留在纸面,会导致管理效率低、人为干扰因素多、约束力弱。因此,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把审计整改的管理流程从线下搬到线上,建立审计整改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审计项目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全电子化自动监管,才能加强整改工作的约束力。

高校审计整改工作不应仅是内审部门关注的工作,而应是整个学校的协同工作,审计整改监督应形成合力。为强化高校审计整改工作的规范性、严肃性、有效性,从根本上提升审计整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高校应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把审计整改工作切实落实落细。

三、从质量控制PDCA模型视角思考审计整改工作

(一)PDCA过程方法。该方法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提出的,之后美国的戴明将其用于改善项目和产品的质量,使其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中。PDCA理论把各项工作分成四个步骤,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将每项工作按照上述四个步骤推进循环。通过PDCA过程方法,企业能够在工作循环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工作效率,形成螺旋上升的趋势。PDCA循环具有周而复始、环环相扣、阶梯式提升等显著特点。

(二)PDCA过程方法对审计整改工作的借鉴意义。PDCA循环为有效实施审计整改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审计整改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是提升审计质量的重要一步,也是加强被审计部门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通过构建多层面、多层次的PDCA审计整改管理模式,可以提升审计整改工作质量。具体到审计整改工作中,P为建立整改工作机制、规范整改流程、提出整改建议;D为被审计部门实施整改;C为内审部门开展后续审计,进行整改督查、开展“回头看”,把问题对账销号;A为内审部门评价整改情况,将整改结果进行有效运用。如图1所示。

图1 审计整改PDCA循环图

四、全方位促进高校审计整改工作的路径

(一)健全审计整改机制,以制度促整改。高校应该先立规矩,制定审计整改工作实施办法,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主体责任,完善整改工作机制。办法中应明确被审计部门是审计整改的责任主体,明确整改责任人员,将整改压力层层传导,将整改责任层层压实。办法中应明确整改工作的四项机制:一是建立整改联动会商机制。高校内审部门应当与纪检监察、巡察、组织人事、财务等部门协作配合,积极运用会商机制,通报审计情况,研究整改相关工作,对审计揭示的历史遗留、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进行必要的会商,研究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推进整改工作的落细、落实、落地。二是建立整改督查机制。高校内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对未落实整改的事项提出处理措施,对短时间内不能整改到位的,督促尽快明确整改时间表、路线图,加快推进审计整改工作有效落实。三是建立整改对账销号机制。高校内审部门应当建立整改工作台账,实行“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销号清单”对接,推进整改工作闭环管理。有了闭环,才不会漏项,才能推动工作绩效不断螺旋上升。四是建立整改追责问责机制。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与年度考核、绩效评价挂钩,纪检监察部门应对整改不力者实施追责,财务、资产、基建等职能部门应协助内审部门加强专业领域监管力度,做到整改、问责共同落实。

(二)规范审计整改流程,以流程促整改。审计整改工作重在“改”,如何踏实有效去“改”?需要一套规范合理的整改流程来做指导,内审部门、联动部门、被审计部门都应按照规矩、遵循流程开展整改工作。一是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内审部门应制定审计整改工作方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把整改事项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报经学校校务会审议后,签发整改通知书,并将审计发现问题清单一并送达整改责任部门负责人签收。方案应明确整改责任部门、整改事项、整改依据、整改要求、整改需报送材料及时间等要素信息。内审部门将签收回执单妥善保管,作为整改跟踪依据。二是实施整改。整改责任部门应根据整改通知书采取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将问题逐条逐项落实到位,并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经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发的审计整改报告,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实施整改是审计整改工作的核心环节,只有真正重视起来,才能不折不扣地完成整改工作。三是报送整改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发现问题整改的结果;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及原因;继续整改的主要措施和整改时限;强化内部管理和完善相关制度情况等。整改清单主要包括已整改、正在整改、尚未整改等相关内容。四是开展整改“回头看”。内审部门要适时组织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对未完成的整改事项,整改责任部门应说明原因,提出后续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期限和阶段性目标,并在整改期限内提交后续整改结果,内审部门要持续跟踪、监督。

(三)强化整改结果运用,以结果促整改。高校应当强化审计整改结果运用。一是运用于考核工作。高校应当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纳入学校考核体系,并通过制度予以保障。如将审计整改工作情况纳入被审计部门综合考核内容,促使整改责任部门高度重视并认真落实整改工作;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只有通过启动考核、奖惩等约束措施,才能更好地激发审计整改的原动力,提高整改工作实效。二是推进整改信息公开。在国家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大环境下,高校作为财政拨款单位,使用的是公共财政资金,有义务也有必要将学校的信息进行公开,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审计整改工作可以借鉴信息公开要求,借助适当的公开方式,提升整改工作时效。高校可以通过单位内网、办公信息系统等网络公布,或通过会议通报、书面通报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审计结果和审计整改情况。通过师生监督,加强被审计部门的自我完善意识,强化审计整改工作的实施。三是运用于巡察工作。高校可将审计发现可能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未完成的整改事项列入对基层党组织的巡察内容,通过巡察督促被审计部门落实整改。四是建立整改长效机制。对审计中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高校应及时分析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从源头上堵塞管理漏洞。

(四)加强审计立行立改,以时效促整改。审计期间推动立行立改可以有效提高审计时效,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立行立改应坚持实事求是,本着确有必要、能改易改的原则,对容易整改的如多收费、做错账、缺材料等问题,对明显违反规定且能够及时解决的如“四风”问题,对各类监督检查发现的应改未改的突出问题等,可督促被审计部门立行立改,推动问题快速解决。立行立改,首以“立”为要,不等不拖,立即行动;须以“行”为纲,主动“改”,自觉“行”,不达目的不罢休;要以“效”为本,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不搞花架子,以立行立改的态度抓好问题,整改落实。

(五)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以科技促整改。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强审是审计工作的必由之路。高校内审部门要不断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利用智能管理平台,提高整改的质量和效率。建立审计整改管理信息系统,形成整改问题全采集、整改流程强跟踪、管控分级严授权、统计立体详分析的全方位电子化自动监管整改管理体系,助力问题整改工作落地落实。高校应将整改工作纳入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实现审计发现问题录入、已整改措施、超期限未整改警示、问题销号、督查问责等环节在线留痕,通过审计整改工作台账的信息化动态管理,确保整改真抓真改真落实。在此基础上提升审计整改问题分析能力,根据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以及被审计部门反馈的整改进展,汇总统计相关问题的数据信息。最后要做好审计整改材料的归档工作。

(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以服务促整改。高校内审部门一方面应通过有效的监督措施,推进审计整改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还应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增强服务意识,确保审计整改见成效。一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而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是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内审部门要牢固树立依法审计意识,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所审计项目要做到定性准确、事实清楚、处理恰当、建议可行,不断提高审计质量。严格遵守审计纪律,恪守职业道德,坚持审计独立性和结果的客观公正性,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经得起检验。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突出对重点项目的审计,不断更新审计理念,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揭示学校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风险点,从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提升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加强内审人员对政策、法规的学习和对专业知识的培训,全面提升内审人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出意见和建议,提升审计结果运用和成果转化的能力。在审计整改工作中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妥善处理与被审计部门的关系,从体制、机制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整改责任部门和人员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把整改工作贯穿于审计过程始终,使整改工作不走弯路。

综上,高校审计整改全流程如图2所示。审计整改是新常态下高校审计工作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做好审计整改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堵塞漏洞,防范风险,推动学校治理结构的改善和长效机制的建立,服务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图2 审计整改全流程图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部门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简述如何做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