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妙的音符

2020-12-23朱艳

知识文库 2020年21期
关键词:识谱音符音乐

朱艳

小学音乐的识谱教学,要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方法。引起学生对识谱的兴趣,与乐谱建立感情,变苦学为乐学。同时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使识谱过程成为学生对艺术美的探索过程,使孩子有学习乐谱的热情,感受到音乐无穷的魅力,让课堂充满生活,那将是最有生命力的教学。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同时是困扰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有很多音乐教师过分地强调识谱能力的培养,从小学低年级起便进行大量机械枯燥的识谱练习,而恰恰忽视歌曲艺术性的挖掘,使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厌倦心理。

那么,还要不要识谱教学呢?回答是肯定的:要进行。怎样进行?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说学一首新歌,学生很高兴。可一唱谱子,很多学生就低头了,或无精打采地消磨时间,或有滋有味地做起小动作来,看来怎样进行识谱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识谱能力,结合一些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识谱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设置情境——准备學

低年级学生对音乐语言处于感知的初级阶段,对比较抽象的音乐事物难以接受。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相应的内容,营造与教学内容相融、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从而让他们更快地掌握音乐事物,提高他们的兴趣。如一年级教唱名5(sol)、3(mi)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在美丽的草地上,有两位很要好的朋友在聊着天:“公鸡大哥,你的声音真亮、真好听!”“噢!不,喔-喔-喔!你的声音细细的才好听!”出示5 (sol) 。小猫也很谦虚:“喵!我们一起唱歌更好听!咪-咪-咪!”出示3 (mi)。师告诉学生两个好朋友在一起真有趣!在讲他们的音高时我告诉学生,公鸡大哥住在五楼上,小猫弟弟住在三楼上,它们可是很要好的邻居哦。通过这样形象化的比较,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并接受,于是,在学习每一首歌曲前我都让学生做唱名的模唱、背唱练习,但不要求学生记住这些音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学生还不识谱的时候,先让他们熟悉七个音的唱名与音高的关系,为中年级的识谱教学做好准备,就像我们在识字前早已学会了说话。对每个字都很熟悉了,才来认识这个字的形状和笔画一样。教师每一句亲切的话语、每一个生动的表情动作、每一次声情并茂的范唱,力求把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同时让学生分辨每一首歌曲的情绪,并知道该用怎样的声音去表现。就连唱名的模唱练习也要求做到有声有色,有艺术表现力。

2 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低年级学生初步进行识谱教学,是学生把先前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初级阶段,加之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教师要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方法。引起学生对识谱的兴趣,与乐谱建立感情,变苦学为乐学。同时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使识谱过程成为学生对音乐艺术美的探索过程。

我曾经看过上海一拉音乐教师的录像课。这位教师在教学学生认识sol、mi两个音时,让四位同学一高一低地拉起两根彩绳,然后,请学生依次在两根彩绳间穿过,以手触绳,边走边进行sol、mi两音的旋律创作,触摸到高绳sol、触摸到低绳唱mi,这样使得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顺利地掌握了sol、mi两音的音高和位置,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作力。在歌曲的视谱过程中,那种单纯的、独立的、缺少审美的识谱训练,只会使学生对枯燥的识谱过程产生厌倦心理。我们要尽量避免或改进这种脱离音乐本身的形式化的操练,在中年级阶段可以从音乐本身入手,通过唱歌的方法,逐步过渡到高年级的独立视唱。任何旋律都具有一定审美功能和音乐表现力。因此,旋律的模唱、视唱都是有强弱对比、速度变化,有感情处理的,跟歌曲的处理是紧密联系的,使识谱作为歌曲学习的一种自然演化,帮助学生把乐谱看成已经得到审美感受一种图像。每一首歌曲的最终目的不是唱会而是唱好,充满情趣、富于美感。在唱好每一首歌曲的音乐实践过程中,学生体验到音乐艺术的美,同时也提高了音乐鉴赏力和感受力,发展了音乐的表现能力。学生喜爱歌唱,就会把旋律的视唱作为歌曲学习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视唱便会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3 游戏激趣——“玩”中学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把音乐教学因素和游戏紧密结合组织教学,做到分散难点,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如,游戏《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 如,小猫3、小狗ii小鸡77 7、小鸭66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如,在学读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时,教师按节奏表演“走”和“跑”的动作,并请学生帮教师同步“配音”。学生在教师表演的控制下有节奏地念读“走 走 跑跑 跑跑”。当他们感受到“走”用的时间长,“跑”用的时间短后,再进行教师“走”一步学生“跑”两步,让学生意识到“跑”的时间是“走”的一半,最后教师再出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于是,学生在走走、读读的游戏中了解了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时值,掌握了两种音符的读法,就这样,在妙趣横生的游戏中,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既没有接受知识与技能时的强迫感,也没有那种不感兴趣却又不得不去做的消极与无奈,他们有的只会是全身心地去投入,去感悟,去体验,可谓之“事半功倍”!

4 教给方法——学会学

学生进入高年级,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识谱能力和审美能力,适时地采取培养独立视唱能力与诱发音乐审美感受同时并举的方法。首先,利用歌曲的立意与情境之美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然后在解决难点的情况下,鼓励学生独立地视唱歌曲旋律,学生可利用已有的口风琴演奏技巧,有效辅助视唱的顺利进行。再通过配有背景音乐的绘声绘色的歌词朗读和建立在歌曲情感体验上而不是音符正误方面的轻声学唱,诱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使学生在轻松、优美的氛围中学会了歌曲。这只是歌曲教学的第一步,教师要充分利用歌曲教学的第二步——歌曲处理,来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审美感受,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就在这一次次美的体验中,识谱能力的提高成为学生更强烈的要求。歌曲的处理也不只是停留在强弱、速度的对比之上,教师更要牢牢抓住情感这条扭带。如,在学习了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之后,我启发学生说:“这是个欢乐美丽的小世界,这是个甜美幸福的小世界。因此,他们都发自发内心地唱出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但我感觉歌曲境美和立意美还没有充分地表现出来,便进一步发学生:“一首歌曲所感动的人不仅是演唱者,还应有听众。有这样这句话说得好:你欲感动他人,情感必先漫过心弦。只有你的情感漫过了心弦,才能让感情流淌出来去感染别人。让我们带着感情、满怀着激情来演唱歌曲。”通过教师逐步深入地感情启发,把学生带入出神入化、奇妙无穷的艺术境界。

在识谱教学中,音乐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依据课标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只有像这样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琵琶山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识谱音符音乐
小学音乐低年级识谱教学微练习的开发与实践
一串快乐的音符
美妙音符
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中识谱教学问题探究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音乐
轻松识谱,快乐课堂
音符草
音乐
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