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堂的运用

2020-12-23罗显鑫

知识文库 2020年21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罗显鑫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高校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十分重视。高职院校中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对于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由于该课程的特殊性,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主要分析案例教学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堂中的运用。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旨在为社会、企业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以提高企业的人才管理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中需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为这一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实践,与社会对接,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以及现实需求。因此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堂中要注重引用案例教学法。

1 案例教学概述

1.1 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教学,顾名思义,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用现实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案例的引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案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就是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案例教学的应用能帮助学生更好了解社会中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的需求,以便学生更好提升自身能力,以满足社会竞争。

案例教学有其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案例教学这一教学方式最早起源于古罗马时期,在哈佛大学中被创立和运用。直到1908年,其被运用于哈佛商学院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旨在培养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才。

1.2 人力资源管理课堂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课堂中运用案例教学,主要在于为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下面首先分析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理解不到位。部分教师由于对案例教学的理解有误,导致其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不能真正发挥其在促进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部分高职院校中,教师认为案例教学就是在课堂上举例子,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以及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加入案例分析的内容。这种运用方式的最大问题在于,尽管教学中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但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以教师教学、学生听讲为主,而没有实现教学的转变,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中教师和学生缺乏互动,学生无法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首先要理解案例教学的真正内涵,以及了解其该如何发挥在促进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课堂中的必要性其一在于,案例教学法的自身特殊性适用于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案例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具体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与探究,分析案例中出现的知识点,以此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因此,案例教学的方式适用于高职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适用于人力资源管理课堂的教学要求。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是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部分,或者将实践学习的过程放到了课外。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等到学生走上社会时,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很好适应社会,而往往会被社会淘汰。因此案例教学的运用,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来复习巩固所学内容,此外实践练习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问题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也决定了案例教学法是适用于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首先,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其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主,以为社会培养一批实践型技术人才。在这样的教学特点引导下,高职院校的教学往往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案例教学法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重点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起团队意识,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而案例教学的特点恰好适应了这一课程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传統教学方式中以课本教学为主,学生的学习脱离了实践生活,导致学生学到了理论知识还是无法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只会“纸上谈兵”而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法以其生动形象的特点为教师所青睐,是因为其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引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来丰富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能更好理解教学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职业的特性也决定了案例教学法适用于高职院校中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职业指在企业中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培训等,由于其与企业用人紧密联系,因此其具有实践性、应用性。这样的职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有很高的要求,需要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 案例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堂中的应用

2.1 教师注重选择好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案例的选择工作,案例的合理与否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能否有效顺利的开展。下面介绍教师在选择案例中需要明确的几大要点:

首先,教师要注重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来选择案例。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案例的选择有着几大误区,主要在于第一:案例的选择脱离我国国情,主要以国外企业为主,由于国外企业与我国企业的管理方式存在差异,这种案例的选择没有最大化体现案例教学的价值,反而使学生感到困惑,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第二:案例脱离实际,没有真实数据作为依托,这些案例虽然是以我国企业环境为背景,但缺乏背景资料,也无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因此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要格外重视。教师要注重案例的选择必须要建立在教学要求上,为教学服务,保证案例教学发挥其在促进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注重所选案例必须数据真实、具有实效性、符合我国国情,并且对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有一定帮助。

其次,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让学生自主分析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因此所提供的案例必须要服务于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有其讨论与思考的价值。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切忌随意选择,应付了事,而要从提高学生能力出发进行案例选择,案例的选择要从当下社会要求出发,避免陈旧、过时的案例,这种案例放到课堂中,不仅无法让学生了解当下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且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同时对于案例分析不应设置统一答案,而要注重鼓励学生在课堂中阐述自己的不同观点和看法,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

最后,教师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要注重所选案例的系统性。系统性即所选案例必须要有自身的联系,以此构成教学内容的整体,切忌不结合整体而选择案例,不利于课程的有效推进。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可以做到案例与课本知识体系相结合,可以具体到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分析案例的能力,做到课程的相互联系。

2.2 案例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

课堂中教师转变角色即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现阶段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为保证教学进度,往往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此外由于学生缺乏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有效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转变课堂角色,从教学的主体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為更好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积极做好备课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程开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准备包括课堂中要求学生进行讨论的问题、讨论中学生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以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此外,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好思考题,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思考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接受和积极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调动学生的积极可以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讨论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从而进行适当的引导,以讨论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尊重学生的观点,对于学生不同的认识要给予适当的肯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节奏,教师要注重把控教学的整体进度,对教学内容做好合理的规划,这需要教师加强和学生间的互动,以充分了解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看法,从而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和优化。同时教师要考虑好案例的可行性,保证其在合理的程度上发挥其促进教学的目的。同时要做到保证课堂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3 案例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努力,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

首先,为更好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要注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学生可以在课程开始阶段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预习本节课内容,明确课程中的重难点,从而保证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讲。学生可以提前了解教学案例并进行分析,对于难点可以主动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和分析制定出初步地评价报告。

分析报告作为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重点内容,学生要格外重视起来。撰写分析报告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的过程,通过撰写分析报告学生可以对本节内容做出总结和回顾,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学生在撰写分析报告的过程中,不仅是对自己方案的阐述,还是在经过学生间相互讨论而得出的最优方案的过程。因此在撰写分析报告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团队成员间进行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学生通过团队分析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了自身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同时,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要面向组织中的不同员工,这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学生在撰写分析报告的时候能充分锻炼自身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在分析案例时要注重开展小组讨论。分析案例的过程仅靠学生自身无法完成,因此学生要注重开展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来丰富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难免会存在矛盾分歧,学生在解决矛盾分析的过程也是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最重要的是,通过团队协作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有利于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

3 总结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当下企业实际要求来开展案例教学,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的配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国企改革中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推进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有趣的动物
人力旅行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