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如何有效培养高职学生信息素养能力

2020-12-23

中文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选题大赛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在全球互联网+信息量剧增的环境中,现代人类已生存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化的环境当中,要求每个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力。因此,我校于2019年下学期将之前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为《计算机信息素养》课程,课时也由原来64课时减少到(计算机专业32课时,非计算机专业48课时)。《计算机信息素养》课程以信息素养教育为中心,突出互联网的信息时代背景,指导学生建立信息安全和道德意识,让学生学会如何能高效地检索到有价值的信息、具有信息处理和有效管理信息等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怎样有效培养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力,从以下五方面来探究。

一、探究分专业实施教学计划——各专业学习单元侧重点不同

因专业施教,分层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案例驱动+分层教学的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加强技能拓展训练,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和非计算机专业采取不一样的教学计划。

1.计算机类专业学生

计算机类学生我校主要包含软件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专业、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和人工智能学院(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所开课时为32课时,这些专业的侧重点在信息检索上,主要以培养学生在该专业领域相关知识的信息检索能力为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为学好专业课程作好准备。教学过程是按专业方向选题,从选题内容的检索到编辑、答辩展示,重点是培养学生信息获取、信息编辑、信息展示与信息答辩四个方面的信息素养能力。

2.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

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主要包含商学院、艺术学院、智能装备学院、药学院,《计算机信息素养》课程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所有大一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所开课时为48课时,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重要的必修课。这些专业则以信息素养教育为中心,突出互联网的信息时代背景,强化高职学生的信息安全与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具备信息检索、信息处理和有效管理信息等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这些专业侧重于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信息检索能力和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同的专业对office办公软件的学习侧重点又不一样,比如会计专业重点于Excel软件的应用,商务管理专业和艺术类专业则侧重在PowerPoint软件的应用。

二、改变教学方式,采取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方式

改革后面授课时减少了,而学习的内容反而增加了,为了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教学模式上由原来的单一面授课模式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除了在机房线下上面授课,学生必须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学习通进入智慧中心学习平台进行学习。老师课前通过平台发布预习学习任务,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课堂上老师检查学生预习作业并解答疑问,并讲授新课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三、探究采用课堂分组选题并以组为单位进行信息检索及信息处理

在上信息检索模块之前,让学生自己组好团队,每五人组成一组,并推荐出一个组长,老师按专业方向提供相应的选题供组长选择,组长再组织组员对选题进行分析,然后全组同学共同讨论商量拟出五个子题目并分配到人。接下来就开始信息检索、信息处理、信息展示及信息答辩:每个组员利用所学的各种方法去检索自己的子题目的信息检索并甄选有用部分,编写2000左右文档;由组长或组长安排一个组员收集五个同学的文档然后合并成一篇长文档,进行长文档排版;第三个环节每个组员对自己文档部分内容进行提炼并做出PPT展示文稿,做好后由组长或组长安排一个组员将五个同学的演示文稿合并为一个演示文稿然后进行答辩。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处理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课堂分组评分表见表1:

表1 课堂分组评分表

采用这种课堂分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这种分组合作的方式,不但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团结协作的方能力,而且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以专业选题为案例,学生通过信息检索和小组探究对专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样不仅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老师不仅要具备信息素养和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老师的科研能力直接影响到分组选题检索的教学效果,这也会促进老师不断提升自身科研水平。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教与学的互促,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定期开展信息素养专题培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综合能力

培养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综合能力不是一蹴而就,不是仅仅一门信息素养课程就解决了问题,还得要求各任课教师平时教学中运用新媒体,融入各种信息元素,注重实践环节及提炼素材,加强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好习惯,最终具备信息素养综合能力。任课老师应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寻找相关信息素养元素,进行非体系化、专业化的渗透式教育。同时教学中还必须注重隐性渗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渗透现实社会环境与网络环境,要采取积土成山、潜移默化的隐性渗透方式。老师要运用课堂主讲教学与实践教学、网络平台上互动教学等方式,把培养信息素养综合能力有机融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学院应根据学生专业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制定恰当的信息素养培训方案,开展以信息素养为专题培训,通过培训让学生真正领悟信息素养内涵、开阔学生视野,同时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

五、探究分模块定期组织比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信息素养大赛,以赛促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院分模块组织形式多样的大赛,学院定期组织以下大赛:文字录入竞赛、信息检索能力与分析技能比赛、文档排版设计大赛、PPT项目作品设计展示大赛,老师上课期间选拔出班级各模块学习优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参加学院组织的相应模块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信息检索、文档编辑、信息展示等信息素养能力。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信息素养大赛初赛,赛前师生积极参与培训,大赛培训主要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应当具备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与信息技能;运用网络化的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行信息甄别的能力,以及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强化培训,不仅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专业信息;掌握常用数据库的检索技巧;图书馆提供哪些常用信息资源;又培养了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信息意识,检索信息技能、甄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综合以上五个方面所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综合能力不仅需要信息素养教师探究和改革,还需要全校各科教师共同参与实践,更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信息爆炸时代,高职院校更加应该跟上时代脚步,改革教育方式,完善教育机制,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和日常教学工作有机融合,以全国信息大赛为契机,推动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选题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医学期刊编辑中文献信息检索的应用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教学型大学《信息检索》公选课的设计与实施
公共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的实践探索——以上海浦东图书馆为例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