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泡泡棒我做主

2020-12-23

中文信息 2020年11期
关键词:量规吹泡泡泡泡

(温州市马鞍池小学,浙江 温州 325000)

一、项目目标

科学(S):探究泡泡棒形状、大小、边齿对吹泡泡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技术(T):掌握3D打印笔面的填充纹理方法。

工程(E):了解泡泡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要素。感受泡泡棒设计中如何通过不断尝试与改进更好地达成目标过程。通过对泡泡棒的外观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创新意识。在设计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挑战权威,培养学生的批性思维。

艺术(A):了解造型设计的小技巧,如颜色搭配要协调,设计要新颖等。

数学(M):了解产品设计中的黄金分割。

二、项目准备

环境:创客教室(或普通教师,分若干组,每组4人,每组配备插座插板)。

教师:教学课件(包括视频、音乐)、瓶装泡泡水、大罐装泡泡水。

学生:每组4个实验泡泡棒、2杯泡泡水、1条湿毛巾;每人1支笔、1份导学单、1支打印笔;每组8根PAL耗材(各种颜色减成若干1米的材料)、1把剪刀。

三、项目概述

该项目设计了六个环节,魔幻秀场—引泡泡棒、对比体验—探泡泡棒、创意无限—画泡泡棒、用打印笔—创泡泡棒,展示平台—秀泡泡棒、各显神通—说泡泡棒,其中最关键的两个环节“画泡泡棒”与“打印泡泡棒”都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反思、修改,让学生完成一个探索、设计、执行、反思与修正的完整过程。该项目适用于小学四年级,建议上课时间为两个课时(70-80分钟)。

四、项目实施

1.导入

第一步:与学生谈话“你们吹过泡泡吗?”第二步:播放教师录制的《校园泡泡秀》微电影,学生使用3D打印笔制作的泡泡棒来吹泡泡,这些泡泡棒外形各异,吹出来的泡泡大小、形态也各异。第三步:向学生说明,亲手做的泡泡棒,要作为六一礼物送给他人吗?

2.探究泡泡棒

第一步:宣布任务一“探究泡泡棒”及评价量规,见表1。第二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泡泡棒,思考异同?学生探究得出不同点是开口形状、开口大小、手柄形状。相同点是边缘类似锯齿状设计。第三步:玩泡泡棒,思考吹出泡泡多少,跟泡泡棒的哪些设计因素有关?师生共同总结出,类锯齿的设计能吸附更多的泡泡液,吹出的泡泡更多。第四步:教师提出泡泡棒的设计还要考虑哪些因素?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得出:除考虑吹出泡泡效果之外,还要考虑泡泡棒的外形、颜色、泡泡棒柄的大小等。结合美术中的造型设计和数学中的黄金分割知识,可以使我们的设计更加完美。

3.绘制泡泡棒

第一步:根据泡泡棒一系列的探究,宣布下一阶段的评价量规,见表1。第二步:让学生发挥想象,在方框内设计出准备打印的泡泡棒。第三步:学生展示作品,教师引导归类。从造型上考虑,如卡通人物、字母、数字等,从吹出泡泡效果上考虑,开口大小的设计等。第四步:学生改善设计。

4.打印泡泡棒

第一步:3D打印笔打印泡泡棒。第二步:展示泡泡棒,检验泡泡棒制作效果。第三步:总结反思。第四步:根据评价标准,老师与同学给予的建议,结合帮助文档及微视频,小组讨论互助,改良或再次打印自己的泡泡棒。

5.展示交流泡泡棒

第一步:再次查看评价量规,展示交流环节要求学生从沟通交流与创造创新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二步:各组学生展示作品,检验设计效果。第三步:按照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评选出“全面优秀作品”“最佳颜值作品”“最佳创意作品”“优秀设计师”等荣誉称号,颁发教师自制的3D趣味泡泡棒。第四步:拓展延伸。欣赏:3D打印制作的每分钟吹1500个泡泡的自动吹泡泡机、各种材料制作的趣味泡泡棒。

表1

五、项目反思

本项目适合的学生,需具备初步3D打印笔使用能力,对于零起点的四年级学生,建议先开设1-2课时的3D打印笔基础课,讲解最基本的使用方法。项目过程需注意:1.吹泡泡不可以对着课桌或同学。2.注意用电安全3.3D打印笔笔端温度高,切忌不能用手触碰。4.意安全使用剪刀。5.3D打印笔使用完毕及时退料,以免堵塞出料口。6.需为各组准备湿毛巾,为教室配备拖把。如果条件允许,也可将实验区与上课区域分开。

猜你喜欢

量规吹泡泡泡泡
师生共同制定评分量规——基于文献与实践
吹泡泡
吹多大的泡泡能把人送上天?
吹泡泡
吹泡泡
巨型泡泡
体育学习评价量规的研究
浅谈评价量规在音乐翻转课堂中的作用
量规检定和使用过程中相关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