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短期疗效及改善患者病情的安全性研究

2020-12-2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5期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活动性

王 玲

(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兴 025350)

活性性强制性脊柱炎属临床常见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间歇性背部疼痛等,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导致髂骶、脊柱等关节病变,部分患者产生心脏瓣膜、肺部、眼部严重,并产生背部及关节僵硬,日常活动能力丧失[1]。药物及手术对是现阶段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规治疗措施,其中典型药物为生物制剂依那西普,用药后可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产生封闭作用,利用靶向治疗模式可抑制滑膜增殖及炎症反应,有助于改善患者脊柱状态[2]。本次研究统计并分析我院就诊患者相关资料,主要研究该疾病治疗中依那西普的具体应用方案及实际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持续进行1年,起始时间2019年4月,终止时间2020年4月,样本为此期间就诊84例患者,全部患者经脊柱常规影像学检查及症状分析确诊为活动性强制性脊柱炎,且同意参与研究。依据治疗药物不同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相关资料,研究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之比为28:14,年龄最低17岁,最高49岁,均值(32.69±5.63)岁,病程时间最低与最高分别为7个月-16年,均值(8.54±1.09)年,对照组患者男性与女性之比为29:13,年龄最低为19岁,最高为45岁,均值为(32.54±5.85)岁,病程时间最低与最高分别为5个月、 16年,均值(8.41±1.08)年,基线资料对本次研究无影响(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联合柳氮磺吡啶,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选择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每日口服2次,单次服用剂量为200 mg或口服美洛昔康缓释片,每日口服2次,单次服用剂量为7.5 mg。柳氮磺吡啶每日口服 3次,单次服用剂量为0.75 g,患者病情稳定后4周停止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柳氮磺吡啶持续服用时间为3个月。

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联合依那西普,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用法用量与对照组患者一致,依那西普给药方式为上臂皮下注射,每周注射2次,单次用药剂量为25 mg,患者病情稳定后4周停止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依那西普持续服用时间为3个月。治疗期间医师告知患者适量运动,降低枕头高度,睡硬板床,降低脊柱弯曲量,日常运动中需减少脊柱负重量,避免长时间弯腰。如患者体重过大需采取减肥措施,将其脊柱负担。

1.3 评价标准

治疗后3个月复查,评估患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BASFI(Bath强制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DSIA(Bath强制性脊柱炎活动指数)等指标。评估组间皮疹、感染、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计量资料为CRP、ESR、BASFI、BADSIA(±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x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2.1 评估组间CRP、ESR、BASFI、BADSIA等指标

评估组间治疗后CRP、ESR、BASFI、BADSIA等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评估组间治疗后CRP、ESR、BASFI、BADSIA等指标(±s)

组别 CRP(mg/L)ESR(mm/h) BASFI BADSIA研究组(n=42)18.55±5.19 18.79±6.44 3.66±0.94 3.71±1.24对照组(n=42)24.27±4.63 26.38±5.81 6.45±1.58 6.25±1.32 t值 5.329 5.677 9.834 9.089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 评估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感染、白细胞降低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2)7.1%,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2)9.5%,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患者1例注射产生瘙痒伴皮疹,对症治疗后 3 d症状消失。

3 讨论

活动性强制性脊柱炎属临床常见全身性慢性炎症疾病,随病情进展,患者髋关节、脊柱小关节、髂骶关节受累,外周关节也可产生病变,导致浸润性骨质损伤、软骨下囊性病变、增生性炎症、骨性强直等[3]。活动性强制性脊柱炎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导致关节功能异常,并存在致残可能性,需及时行针对性治疗干预。

梳理分析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可知,研究组患者经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联合依那西普治疗后CRP、ESR、BASFI、BADSIA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据此可认为依那西普安全性较高,疗效突出。柳氮磺吡啶属临床常用磺胺类药物,具有抗炎作用及免疫抑制作用,可缓解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其主要缺陷为口服用药吸收效果不佳,部分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不显著。依那西普属生物制剂类药物,为人重组二聚体融合蛋白,用药后可抑制体内TNF-α生物活性,并对TNF相关受体介导的炎症反应及异常免疫反应产生抑制作用[4]。依那西普作为抗体融合蛋白,可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产生封闭作用,通过靶向治疗模式达到抑制滑膜增肌及抗炎的临床疗效。临床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联合依那西普可发挥药物间的协同作用,提高药物起效速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抗炎止痛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关节活动能力,控制病情进展,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优于柳氮磺吡啶[5]。

由此可知,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依那西普治疗可短期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轻微,适合在不同医疗机构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非甾体抗炎药活动性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预防和治疗
研究揭示抗炎药或可治疗老年骨折
选择合理试剂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
怎样合理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练习
包衣抛光工艺对消炎利咽丸溶散时限的影响
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处方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