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教育,共育成长

2020-12-17郭海燕

好家长 2020年5期
关键词:群里交流幼儿园

文 郭海燕

幼儿园教育的教育者是教师,家庭教育的教育者是家长,两者是平等的。只有发挥双向的资源优势,进行优势互补,形成正向的互动和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有些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信任度不高,加之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把握好自身的态度,从而导致不少家长不愿意配合教师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一些技巧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

一、主动出击,赢得家长的信任

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信任。我曾遇到一位妈妈从不和教师打招呼,看到教师总是面无表情。一次,我面带微笑主动和她交流幼儿在园的情况:“您的孩子很聪明,但他不大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交流,总把秘密藏在心里。您在家里要让孩子多说话,多带他接触自然和社会,多让他独立地跟周围的孩子玩。”这位妈妈轻轻地“哦”了一声就走了。第二天,当这位妈妈送孩子来园时,她竟主动对孩子说:“在幼儿园,要听老师话,多跟小朋友说话。”我拉过孩子的手,摸摸他的头笑着说:“咱们宝宝是最棒的!”我看到了沟通所带来的效果,于是,孩子每天的进步我都会不厌其烦地主动反馈给孩子的妈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个月后,孩子的妈妈开始主动和我交流孩子的情况,也坦白自己比较内向,以后会多加注意。主动交流,可以为家长解惑,有利于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二、多措并举,与家长获得情感共识

(一)利用班级微信群,引领家长科学“管教”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采用言传身教和生活实践等方式,对子女施以一定影响的活动。这种教育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我充分利用班级微信群给家长们转发一些幼教方面的知识,引领家长科学“管教”。例如,有家长抱怨:“相较于家长,为什么孩子更听老师的话?”为此,我在群里转发了一篇文章《教育孩子,要掌握五大原则》,让家长明白:其实,孩子不听话,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权威,而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同。

(二)及时分享,展现成果,认可教师的付出

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较多。班级微信群这个交流平台拉近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我们时常在群里通过语音、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示幼儿的在园生活和学习的情况。每天的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我们都会拍摄一些照片发到群里,让家长从幼儿的成长足迹中看到教师的付出。例如,阳春三月,我们组织幼儿春游,让幼儿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并拍摄视频,再制作成电子相册发送到群里,与家长一起分享活动的精彩瞬间。又如,我们还会拍一些教师和幼儿们共同庆贺生日的视频和照片,让家长体会教师对幼儿浓浓的爱。一声声“谢谢”,道出了家长对教师付出的肯定。

三、家园协同,引领幼儿健康成长

只有真正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于是,我们面向家长开展了亲子游戏和半日开放活动,并定期召开家长会,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聆听家长的心声。例如,在一次家长会上,有位家长很不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家孩子才5 岁,他说在幼儿园老师让他自己洗碗、擦桌子,有时袖口都湿了。”我解释说:“劳动也是教育,洗碗、擦桌子都是孩子力所能及的劳动。孩子在劳动中会获得自我服务的快乐,并在自我服务中锻炼手部的小肌肉群,同时也能刺激大脑发育。我们让孩子多动手,就是希望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成长。至于孩子有时袖口被弄湿,是我们工作上的失职,以后我们会把工作做实、做细。孩子在幼儿园能够自我服务,在家里,家长也要给孩子劳动的机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只有家庭和幼儿园教育一致,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因为优秀的孩子不是天生的,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虽然我们面对的家长各式各样,遇到的情况也各不相同,但只要我们用心去交流,用真情去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审美观,就一定可以扭转家长的教育观念,推动家园共育,让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真正有效衔接,更好地引领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群里交流幼儿园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奶茶群里戏精多
我爱幼儿园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欢乐的幼儿园
金主爸爸的炫酷
买奶茶
爱“上”幼儿园
人兽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