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药溪黄草应用现状研究进展

2020-12-17李汉章蔡时可苏宛玲郑建遇王继华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利胆活性细胞

李汉章, 蔡时可, 张 繁, 梅 瑜, 苏宛玲, 郑建遇, 王继华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2.广东建鹏南药种养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26070;3.康美惠来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广东 揭阳 515200)

溪黄草[Rabdosiaserra(Maxim.) Hara] 属唇形科香茶菜属传统南药,也称土黄连、香茶菜和台湾延胡索等,因其新鲜叶片揉搓后有棕黄色液汁而得名[1]。野生溪黄草分布广泛,在我国黑龙江、广东、福建、台湾以及苏联远东地区和朝鲜均有分布,多生长于海拔190~1 800 m的山谷潮湿处。我国人工种植溪黄草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市和广东省潮州市、清远市[2]。其中,连州溪黄草是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特产,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溪黄草药用部位为干燥的地上部分,味苦,性寒,归肝、胆、大肠经[3],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和凉血散瘀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腹胀胁痛、脓疱疮、痢疾、肠炎和跌打瘀痛等病症[4]。溪黄草在各地临床和民间应用普遍,并开发出多种防治肝炎的保健产品,如溪黄草冲剂、溪黄草袋泡茶等,极具市场前景[5]。本文综述了溪黄草形态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产品开发等研究现状及其进展,以期为溪黄草的深入研究和高效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1 溪黄草基源植物的形态学

溪黄草的基源植物包括线纹香茶菜(原变种)(Rabdosialophanthoidesvar.)、线纹香茶菜狭基变种[Rabdosialophanthoidesvar. gerardiana (Benth.) Hara]、线纹香茶菜细花变种[Rabdosialophanthoidesvar. graciliflora (Benth.) Hara]和溪黄草[2]。溪黄草基源植物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1.1 线纹香茶菜(原变种)

线纹香茶菜(原变种)为多年生草本,匍匐生根,有小球形块根。茎多直立,高15~100 cm,四棱形,具浅槽,有红色腺点,被短柔毛或疏柔毛。卵圆形叶,草质,先端钝,基部楔形渐狭,边缘具圆齿,上表面有绒毛,下表面有红色腺点。聚伞花序,呈圆锥状,二唇形花冠,上唇开裂,有紫斑,雄蕊4枚,雌蕊柱头开裂。花萼为绿色钟状,有细条纹,稀疏毛绒,先端5裂,花白色或粉红色[6]。叶和花萼上的腺毛有头状和盾状2种类型,多为红色,少数为无色透明,有盾状腺毛[7]。果实深红色,饱满、表面光滑[6]。

1.2 线纹香茶菜狭基变种

线纹香茶菜狭基变种为多年生草本,匍匐生根,具小球形块根。四棱形茎,高30~150 cm,具浅凹槽和红色腺点,有柔毛。叶片为草质,卵圆形或披针形,边缘较尖,上、下表面均密布微硬糙毛,叶柄处腺点密集。圆锥状聚伞花序,二唇形花冠,上、下唇紫斑明显,雄蕊4枚、雌蕊柱头开裂。红色钟状花萼,有细条纹和稀疏绒毛,先端5裂,花白色或粉红色。果实较少,多为深红色[4,6-7]。

1.3 线纹香茶菜细花变种

线纹香茶菜细花变种为多年生柔弱草本,匍匐生根,具小球形块根。四棱形茎,高40~100 cm,多直立,具浅凹槽和红色腺点,多柔毛。叶为草质,披针形叶,先端渐尖,基部为楔形,边缘锯齿较尖,叶片上、下表面有绒毛。圆锥状聚伞花序,蝎尾状分枝,二唇形花冠,有紫斑,上部排列为线形,雄蕊4枚、雌蕊柱头开裂。绿色钟状花萼,有细条纹和稀疏绒毛,先端5裂,花白色或粉红色。果实3~4枚,深红色和白色,表面光滑[1,2,6]。

1.4 溪黄草

溪黄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粗壮肥大,高150~200 cm,四棱形,具四槽,上部有微柔毛。对生叶,草质,卵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叶边缘多粗大内弯锯齿。叶面有淡黄色腺体,有微柔毛,搓烂叶片后有黄绿色液体。花冠为紫色,内藏有雄蕊和雌蕊。果萼直立,檐部为相等的5裂,小坚果,阔卵圆形[3,8]。

2 溪黄草的主要化学物质

溪黄草主要含萜类、黄酮类、酚类、氨基酸、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其中挥发油含量最多。溪黄草中二萜类化合物含量丰富,主要为对映贝壳松烯型二萜与松香烯型二萜,如毛果香茶有贝壳松素、毛果香茶菜贝壳松醇、冬凌草素、线纹香茶菜酸和长叶香茶菜甲素等,部分化合物具有体外抗肝损伤活性[9-10]。三萜类化合物包括:β-谷甾醇、豆甾醇、齐墩果酸、熊果酸及β-胡萝卜苷等[11]。黄酮类化合物有:蓟黄素、芦丁、槲皮素、异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等[12]。挥发油类物质包括:1-辛烯-3-醇、2-己烯醛及1,顺-3-辛二烯、1,8-桉叶素、金合欢醇、枞油烯、异甲基苯、葎草烯、孜然芹醛、萜品醇、9-十六烯碳酸和十四碳酸等[9,11]。多酚类化合物有:迷迭香酸、迷迭香酸甲酯和胡麻素等。溪黄草还含有其他化合物,如2α-羟基乌苏酸、β-谷甾醇-D-葡萄糖苷、乌苏酸、棕搁酸、硬脂酸、咖啡酸、新西兰牡荆苷、异夏佛塔苷、夏佛塔苷和芹菜素-6,8-二-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等[10]。

3 溪黄草的药理作用

3.1 保肝利胆

溪黄草的乙醇提取物可显著提高大鼠胆汁的流量,改善α-萘异硫氰酸酯导致的肝内胆汁淤积损伤,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和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的含量以及肝组织中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并且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抑制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减轻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和脂质代谢有关[13-15]。溪黄草中的总二萜可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和肝匀浆中丙二醛含量,减轻干细胞水肿,增强谷胱甘肽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对乙醇诱发的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贝壳杉烷型和松香烷型二萜母核上取代基团的种类、位置和类型决定了该化合物的保肝活性[16-17]。溪黄草中的黄酮能降低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抑制肝组织细胞脂肪变性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18]。

3.2 抗肿瘤

溪黄草水提物通过调节多种基因的表达抑制人体肝癌细胞增殖,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构特异性DNA、MAPK磷酸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等与细胞增殖、DNA复制和细胞周期等生理活动相关的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周期、DNA复制、癌症通路、p53信号通路、膀胱癌、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等7个信号通路的调控[19]。溪黄草水溶性总黄酮能在G0/G1期阻滞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增加细胞内抗氧化水平,干扰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诱导细胞色素C释放到细胞质中,上调促凋亡蛋白Bax,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和survivin,导致细胞凋亡,从而抑制HepG2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和诱导HepG2细胞凋亡来抑制细胞增殖[20-21]。黄酮还可上调Notch-1、Cyclin D1、MMP-2、N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22]。溪黄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从中分离出的冬凌草甲素活性最强,其抗癌活性主要通过上调Hepa1c1c7细胞中NQO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强QR活性,调控PI3K和ERK通路信号转导[23]。

3.3 抗菌

溪黄草提取物对多种细菌具有抗性,水提取物对G+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强(MIC为25~100 mg·mL-1),对G-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相对较弱[24]。如溪黄草提取物对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状芽孢杆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水提物对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状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杀作用[25]。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最小抑菌浓度为63 mg·mL-1;对枯草芽孢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次之,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L-1;对3种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25 mm;中度抑制普通变形杆菌,最小抑菌浓度为500 mg·mL-1;对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抑菌活性较弱,抑菌圈直径均小于10 mm[26]。溪黄草水提物与头孢曲松钠混合物对鸡巴氏杆菌病的防治和预防效果优于单独用药,体外抑菌呈现协同作用[25,27]。

3.4 抗炎

溪黄草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功效,是清热、祛湿、利胆药的主要原材料,也是广州地区名优中成药消炎利胆片的主要原料之一,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引起的口苦、胁痛和急性胆囊炎、胆管炎[28]。线纹香茶菜、狭基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的水提物均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部炎症反应,其中对二甲苯所致小白鼠耳廓肿胀抑制率为27.97%,对醋酸所致小白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抑制率为37.98%[29-30]。溪黄草水提物能降低细胞内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含量,抑制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从而降低高糖诱导的大鼠HBZY-1细胞炎性反应[31]。溪黄草中二萜类化合物在保肝作用上存在构效关系,二萜的结构参数与其保肝作用存在明显的相关性[17,30]。

4 溪黄草的应用

4.1 药品开发

溪黄草具有保肝利胆、抗肿瘤、抗菌和抗炎等作用,已开发出多种以溪黄草为原料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改善肝功能、清热解毒、抗炎、增强免疫力、抗癌、治疗胆结石和褥疮等功效。目前已开发的药品有十味溪黄草颗粒、胆石通胶囊和消炎利胆片等,其中十味溪黄草颗粒具有清热利湿、健脾消滞功能[32];胆石通胶囊具有清热利湿、利胆排石功能[33];消炎利胆片具有清热、祛湿、利胆功能[34]。但国内未见单一成分溪黄草制剂获得国家药品批文或专利授权的报道。

4.2 在食品及化妆品上的应用

4.2.1 食品 溪黄草保健食品的主要保健功能为免疫调节、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适宜人群为免疫力低下者、有化学性肝损伤危险者[22]。目前,溪黄草保健食品有青云山牌溪灵颗粒(国食健字G20060387)、溪黄八珍茶[卫食健字(1997)第130号]、自然饮R乙好口服液[卫食健字(1997)第127号]和嘉寿溪黄草颗粒[卫食健字(1996)第054号]等。近几年,国内已开发面包预拌粉、复合葡萄籽果蔬粉和保健茶等保健食品。由溪黄草粉与活性面筋粉、糖醇和面粉配制而成的保健面包预拌粉具有清肝利胆、凉血散瘀功能,适用于肿瘤、肝炎患者的食疗辅助保健[5]。溪黄草还可与其他食材深加工成食品,如养生饼、营养牛肉干、健脾养胃粉、绿茶荞麦挂面和牡丹桂花肉松等[5]。

4.2.2 化妆品 溪黄草具有抗菌、抗炎作用,根据这一特性,国内学者已开发出祛痘水和祛痘面膜等化妆品。以溪黄草的丙二醇提取液为主要原料的祛痘水对痤疮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并且安全性高、抗过敏,含溪黄草精油的祛痘面膜具有良好的祛痘效果[35]。溪黄草乙醇提取物中含有黑麦草内酯,具有延缓人类皮肤纤维细胞衰老的作用,可应用于抗衰老化妆品的研发[36]。

5 展望

溪黄草是一种传统的南药,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其化学成分丰富,具有保肝利胆、抗炎、抗菌和抗肿瘤等作用,在药用和保健方面的开发前景极其广阔。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溪黄草已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在药品、食品和化妆品等方面开发出多种产品,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溪黄草药材种来源混乱,鉴定标准不统一;(2)溪黄草化学成分复杂,其治疗胆结石、褥疮、保肝利胆及抗肿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尚不清楚;(3)溪黄草产品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成果转化利用率较低。提升溪黄草的质量标准,明确有效物质是溪黄草在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开发与利用的基础。因此,进行溪黄草基源种的系统性研究,包括用分子技术手段鉴定基源种类、各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及其药效;建立溪黄草药材质量标准、溪黄草的标准化种植标准;溪黄草的主要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特别是其保肝利胆、抗炎、抗菌、抗肿瘤等作用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以及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新剂型、新药品开发等将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猜你喜欢

利胆活性细胞
航天器表面抑菌活性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DANDY CELLS潮细胞
1,3,4-噻二唑取代的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
乌梅绵茵陈蜜露利胆祛湿
走近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
潮细胞
Dandy Cells潮细胞 Finding a home
何泽教授从“邪伏散膏”论治糖尿病前期湿热蕴脾证验案1则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