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格要正:加强思政课建设对于教师的品德要求

2020-12-17张传文

关键词:人格思政教育

张传文

(安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进而对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其中之一是“人格要正”“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1]。这是从道德品质方面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要求。为什么思政课教师必须人格正,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以提升等,笔者拟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并着重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为讨论对象。

一、人格端正:思政课教学有效进行的主体要件

(一)思政课教师人格正是道德建设规律的要求

人格在汉语中是个多义词。社会学、心理学视域中的人格,词源上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语Persona,即演员之面具,类似于中国戏剧中的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区分,概念上加以引申,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2]。人格差异有的不适宜进行善恶评价,而具有道德属性的人格就应当进行善恶评价了。如有人大公无私,有人先公后私,有人公私兼顾,有人自私自利,这四类人的道德境界是应当进行分析与褒贬的。思政课教师的人格,一方面,具有人格的普遍性,也是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诸心理因素的有机融合,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人格的特殊性在于与思政课教学这一职业活动密不可分,是在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与交往关系中形成的稳定而明显的主体特质。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与研究水平则是其人格的重要特征与突出表现。

思政课教师必须人格正,首先是由道德建设规律所决定的。伦理思想史上有所谓规范伦理学与美德伦理学的争论。规范伦理学强调各类道德规范的制定及实施的重要性,而美德伦理学则强调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养成与提升的重要性。二者相互批评,美德伦理学认为:当代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我们有的是规则、法律和道德体系,但我们仍然缺乏有道德的善良人[3]74,就是说行为规范如果被束之高阁就不会有任何用处;另外,与复杂的社会关系相应的行为规范也常有支离破碎的缺陷。规范伦理学则批评“美德伦理学······没有告诉我们在具体境遇下应该做什么。这就是说,美德没有提供正义行为的明确指令”[3]77,就是说美德伦理常有空洞模糊的缺点;另外,美德伦理也有对人性期许过高的缺点,如韩非子所说“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韩非子·显学》)。

但是辩证法认为,不应当机械地割裂规范与美德二者,而应当使它们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我国学者指出,道德调节的本质在于“规范性与主体性相统一”“他律性与自律性相结合”“通过道德教育或道德活动等途径促使人们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信念和精神操守,以形成高尚的道德人格和价值目标”[4]。恩格斯说,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5]。考察道德应当首先着眼经济活动及其交往关系。从社会关系与社会实践的主体性来说,任何道德规范都是从广大社会主体具体丰富的行为品质中概括出来的,而且行为规范最终也必须转化为主体的行为品质才能影响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社会秩序。现代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复杂性非古代社会可比,现代社会也需要越来越多的规范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但是如果因此而忽略了人格的教育与提升,则一定是强调手段而忘记了目的。

(二)强调人格影响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

重视人格的熏陶与养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非常强调向“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等圣贤学习。上述圣贤所流传下来的生动事迹,深深地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民族英雄的事迹,在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起了重大的“见贤思齐”作用。

强调老师对学生的人格影响,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我国古代的私塾、书院教育,从教育内容上看,主要是以“四书五经”为载体的价值教育;从教育方式看,老师与学生日常在一起的时间多,可以亲密接触,类似于家庭生活。老师的一举一动、言行举止显然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论语》作为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论集,真实反映了孔子对颜回、子路、子贡等所谓72贤人的重大影响。同样,后世的《二程遗书》《朱子语类》《传习录》等的文本内容,也真实反映了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教育家对其弟子们的重大影响。

在思政课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学生并不是知识与观念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作为能动的主体与教师积极互动。但教师作为生活经验相对丰富的年长者、知识储备更为丰富的专业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显然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主体。

二、人格状况:影响当代中国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现实因素

(一)人格教育: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教育思想的传承者。强调向英雄模范学习始终是党领导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革命战争年代,党中央号召广大党员与群众向夏明翰、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革命烈士学习;在和平建设年代,党中央号召向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王继才等先进典型学习,向龚全珍、张富清、郭明义等道德模范学习。在英雄人物光辉形象的感召下,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教育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说,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6]。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思政课教师辛勤耕耘,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与接班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其中思政课的知识灌输固然重要,但广大教师的人格影响、人格教育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代表如方永刚、郑德荣、李保国、钟阳等,他们的感人事迹,不仅对自己的学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教育作用,而且使广大思政课教师行有示范、学有标杆。

(二)人格瑕疵:弱化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现实因素

毋庸讳言,当前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在人格因素方面,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大致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疏远淡泊、人格影响弱化,是难以否认的事实。一者这是近代以来社会结构变迁影响教育的结果。自工业革命以来,日益复杂的社会分工与发达的商品经济,需要大规模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由此导致教育的大众化,阶梯教室类的教育场所越来越普遍,师生关系不可能如古代社会那么密切,许多情况下的教育活动只是即时性的商业服务行为,零碎而短暂。二者就我国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大众化的趋势迅猛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已得到较为彻底的实现,高等教育自2002年以来也已实现了大众化。教育的大众化,特别是伴随高校的普遍扩招,思政课普遍实行中班教学乃至大班教学,师生关系疏远也就可想而知了。师生关系疏远必然影响思政课教师传道授业时对于学生的人格作用的发挥。

其二,部分思政课教师在政治立场上还存在模糊、不够坚定的现象。就客观因素来说,一方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造成共产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而二战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历史进程出现了曲折;另一方面,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7]101,社会矛盾与冲突也必然在人的认识中反映出来。就主观的意识形态领域来说,“西强东弱”的话语体系短期内无法彻底扭转,西方敌对势力肆意诋毁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东西方社会趋同论甚嚣尘上。受上述思潮的影响,部分思政课教师在宣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时,显得“底气不足”。有的甚至采取回避态度,只讲授教学内容中与意识形态关联不大的部分。遇到学生就此类问题质疑问难时,也是“三缄其口”或是敷衍了事。部分思政课教师的上述表现,必然会使学生对其政治立场感到疑惑。

其三,部分思政课教师存在理论研究不足、教学水平不高、道德操守失范等现象。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8]。教师是传道者,首先自身须明道,以其昏昏,不可能使人昭昭。特别是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任何课程的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都离不开较为扎实的理论研究。这对于思政课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因为思政课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般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是对即时发生的重大社会矛盾与问题的回应与处理。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有的思政课教师只能照抄照搬照转党的政策文件,显得深度不够。少数教师不能与时俱进,知识结构还停留在多年以前。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目前普遍的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有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精力投入有限,不能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手段简单,机械刻板满堂灌,缺少对学生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思政课教师成了“万金油”,人格影响何在。就道德操守而言,教师队伍中时有发生的违纪失范现象,如论文造假、一稿多发、违反账务纪律、师生关系失范以及不守公德、伦常失范、岗位失责等现象,同样会发生在思政课教师身上。

三、人格完善: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对策

(一)党的成就与形象是提升思政课教师人格形象的根本保证

思政课教师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与解释者,是党直接领导下的意识形态工作者。因此,思政课教育教学与党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具有极强的依存关系,党的成就大、形象好,思政课教育教学总的来说比较容易开展,思政课教师在公众的心目中总体趋于正面;相反,如果党的事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失误与曲折,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德行操守上不能做到风清气正,则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难以“自圆其说”,思政课教师的形象也会受到公众的质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与建设事业,虽然出现过失误,但总的来说成就巨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中不断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9]8,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9]15。即使最苛刻的观察者也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10]。从严治党力度空前,“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取得压倒性胜利,广大人民衷心称赞。党的伟大成就与光辉形象,是提升思政课教师人格形象的根本保证。

当然,有了党的事业的根本保证,并不意味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言自明”了,更不意味着思政课教师的形象自然而然地光鲜亮丽。一者,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需要构建、需要宣传,否则就会产生“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现象。意识形态阵地,正确的思想不来占领,错误的思潮就会乘虚而入。二者,思政课教学是相对独立、相当复杂的教育行为,对思政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授课,学生能够心悦诚服;而有的老师的教学效果,却让学生的感受味同嚼蜡,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教师的主体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还需要采取扎扎实实的各项措施来完善与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形象。

(二)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人格形象

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人格是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也需要多管齐下。

1.巩固思政课教师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说,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是“总开关”。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7]15。部分思政课教师人格缺陷的最大问题在于理想信念的不科学、不坚定。时下颇为严重的“高级黑”“低级红”之类,其深层根源在于理想信念出了问题。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研究者、宣传者,这也决定了思政课教师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才能形成正确的理想与信念。目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普遍教学任务繁重,研究成果难以发表,从而影响了广大思政课教师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力与动力。这一困局当然需要主管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但是思政课教师更应当克服困难、自我加压,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课堂上空喊口号,或一味讲通俗故事,流于“低级红”。部分教师一头扎进西方文献,用功不可谓不勤,但是食洋不化,照抄照搬洋教条,甚至以此来质疑、反对马克思主义。对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来统领、批判、吸收西方社会科学文献,真正做到洋为中用,有效抵御“高级黑”的现象。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与信念,思政课教师才能真正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2.加强思政课教师的行为示范

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固然重要,但是其实际行动更是其人格的真实表现。当代青年学子对于思政课教师同样是“听其言,观其行”的。有鉴于此,必须加强对于思政课教师实际行为的考察与奖惩。在事关政治大局、国家安全、民族大义等大是大非面前,思政课教师必须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做不到这一点的,必须清除出思政课教师队伍,构成违法犯罪的则应依律惩处。在这方面斗争坚决、勇于牺牲的,则应予以奖励与表彰,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思政课教师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也应当品行端正。在职业道德方面,思政课教师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认真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这是考察思政课教师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作为思政课教师,在社会公德方面应当能够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遵守法纪风俗;在家庭美德方面应当孝亲敬友,婚恋守礼;在个人品德方面应当严谨自律,为人正直等。这些方面当然不能搞道德专制,苛求过甚,但对于严重失范,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管,也应当管。当然,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常规性地加强对思政教师的政治立场、道德操守的教育、警示,不能搞“不教而诛”;思政教师队伍也应发挥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加强领导与同事间的相互砥砺,不放松个人的自我修炼、慎独自律。

3.强化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担当

使命是社会主体的本质规定性。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11]。当代中国正处于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历史阶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梦寐以求,是当代中华儿女的光荣使命。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一伟大目标。但是盛世危言并不是杞人忧天,往往最后的决胜时刻,也是最艰难的攻坚时刻。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未来进程中,仍然需要渡过大量的激流与险滩,会遭遇一个又一个拦路虎、窥伺狼与偷袭蛇。对此,我们别无选择,因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广大思政课教师,作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宣传员、鼓动家,应当自觉意识自己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的角色与使命,站好三尺讲台,教育、号召青年学子不负时代、努力学习、志存高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天地中建功立业。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而建设思政课的关键又在于教师,这其中教师的人格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人格品质,需要高标准、严要求、重培养,需要严管,也需要厚爱。

猜你喜欢

人格思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