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肩井穴 “扎跳”联合疏肝调神针法治疗乳癖肝郁痰凝证疗效研究*

2020-12-16孙云霞王芳芳禇胜杰马立新郭文旭苗笑梅申柱浩韩国

陕西中医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井穴疏肝肝郁

孙云霞,王芳芳,禇胜杰,韩 静,马立新,郭文旭,苗笑梅,申柱浩(韩国)

1.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沧州06100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010);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乳腺囊性增生症是临床常见女性乳房疾病,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和胀痛[1]。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西医研究证实,本病为女性体内激素代谢障碍,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2]。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抗雌激素疗法,常见有三苯氧胺可发挥生物学效应,抑制雌激素分泌,保护乳腺组织不受炎症递质损伤,减少周期性乳房疼痛和硬结发生率,但复发率较高,且运用于部分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水平较少的患者中效果不明显[3]。中医对乳腺囊性增生症尚无详细阐述,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归为“乳癖”范畴,常见为肝郁痰凝证,常采用针刺治疗,可起到理气活血、消积化痰作用[4]。肩井穴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具有舒筋活络、疏肝利胆、散结止痛之功。本研究探讨肩井穴“扎跳”联合疏肝调神针法治疗乳癖肝郁痰凝证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乳癖肝郁痰凝证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8例,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35.48±8.34)岁;病程4~10年,平均病程(6.65±2.82)年;单侧乳房27例,双侧乳房31例。对照组:54例,年龄22~51岁,平均年龄(34.48±7.96)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54±2.69)年;单侧乳房25例,双侧乳房29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西医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纪要》[5],经影像学确诊。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外科学》[6]中肝郁痰凝证。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诊断标准;均为育龄期妇女;伴有乳房或乳头疼痛;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处于哺乳期、妊娠期;患者合并乳腺炎、乳腺恶性肿瘤等乳房疾病;患者依从性较差;患者存在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给予肩井穴传统针法联合疏肝调神针治疗。实施疏肝调神针法,穴位选取肝俞、太冲、期门、膻中、中脘、三阴交、足三里、丰隆、百会、印堂。使用0.30 mm×40 mm一次性毫针直刺,平补平泻,留针30 min,隔日1次。实施肩井穴传统针法治疗,穴位消毒后,右手持针,使用0.30 mm×40 mm一次性毫针直刺0.5~0.8寸,深部正当肺尖,慎不可深刺,留针30 min,隔日1次,共治疗12周。

2.2 观察组:给予肩井穴 “扎跳”联合疏肝调神针治疗。实施疏肝调神针法,穴位选取肝俞、太冲、期门、膻中、中脘、三阴交、足三里、丰隆、百会、印堂。使用一次性毫针直刺,平补平泻,留针30 min,隔日1次。实施肩井穴“扎跳”针法治疗,穴位消毒后,使用一次性毫针,医者左手为押手,捏起肩井穴局部的肌肉,右手为刺手,手持针具向前平刺入穴位,在押手捏起的局部肌肉中行鸡爪刺,扎跳以得气的标准,不留针,隔日1次,共治疗12周。

3 观察指标 症状与体征评分情况如下。乳房肿块根据肿块直径评估,1分为直径<1 cm;2分为直径在1~2 cm;3分为直径>2 cm。乳房疼痛:1分隐痛、无触痛;2分隐痛伴有触痛;3分明显疼痛或触痛;4分疼痛严重,不能触碰,活动受限。全身伴随症状:情绪、月经、腰膝酸软以及胸胁闷胀4个项目,每项计3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性激素检测: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送至检验科分层,取血清,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型号SMART 300)检测孕酮(Progesterone,P)、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肿胀、眩晕、失眠(或嗜睡)等不良反应。

4 疗效评价 治疗结束后根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乳腺病专题组织制定的疗效标准[7]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痊愈:治疗3个月,症状及体征停止均未发生。显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有效:症状及体征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肿胀、眩晕、失眠或嗜睡等不良反应。

结 果

1 两组患者症状与体征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症状与体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乳房肿块、乳房疼痛、全身伴随症状得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与体征评分比较(分)

2 两组患者性激素比较 治疗后,两组P、E2、FSH、PRL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

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发生肿胀1例、眩晕1例、失眠或嗜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17%。对照组发生肿胀2例、眩晕1例、失眠或嗜睡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9.26%。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2,P>0.05)。

讨 论

针灸治疗乳癖有着独特的优势,20世纪中期首次出现针灸治疗乳癖的文献,20世纪中后期逐渐引起关注,近年来临床应用针刺治疗乳癖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8]。有研究表示,针灸治疗乳癖症的疗效具有稳定性和显著性的特点[9-10]。临床治疗该病多选用肝、胆、脾、胃、肾经的穴位,采用辨证取穴及局部取穴相结合的方式[11]。总体来说,针灸治疗乳癖症疗效明显而稳定,远期疗效值得肯定,且创伤小,无明显副作用,较之西医的疗法有明显的优势、广阔的发展空间,是针灸的又一特色。

乳癖肝郁痰凝证多由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脾失运化,气滞痰凝;气病可及血,日久气血痹阻,经脉不通,血停为瘀,结于胸前乳房,形成乳癖,出现乳房胀痛、肿块[12]。既往研究证实,针灸治疗乳癖症的常见主穴及配穴。主穴:膻中、乳根、期门、肩井、天宗、肝俞、脾俞、肾俞、合谷、内关、行间、太冲、三阴交、足三里、血海、阳陵泉;配穴:肝郁痰凝者选用内关、太冲、丰隆;肝火旺盛者加太冲、侠溪、行间;肝肾阴虚者加肾俞、肝俞、太溪、三阴交;冲任失调者选取肾俞、关元、三阴交;气血不足者加足三里、脾俞、气海、血海[13-14]。本研究常规治疗采用疏肝调神针法,取穴:肝俞、太冲、期门、膻中、中脘、三阴交、足三里、丰隆、百会、印堂。有研究表示,针刺可以改善脑部微循环、脑代谢,软化血管,促进缺血灶周围的神经再生、血管新生及胶质细胞的增生与修复[15-16]。本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肩井穴 “扎跳”联合疏肝调神针法治疗乳癖肝郁痰凝证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肩井穴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具有舒筋活络、疏肝利胆、散结止痛之功,为治疗痈肿、瘰疬要穴。《难经》七十八难载:“气之来也,如动脉之状”;《标幽赋》云“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扎跳”针法因其针刺方法针感传导效应强,针感的持久性强,正如古文所记载,为针刺得气之征,经气得以激发之象。患者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情况孕酮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改变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增加孕酮水平。有研究表示,E2水平增加,则FSH水平会降低,说明E2水平较正常值低,则可怀疑为卵巢功能障碍。

猜你喜欢

井穴疏肝肝郁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肩颈痛,揉肩井
井穴诊疗法的研究
电针井穴结合颞三针对急性脑缺血大鼠NSE的影响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谢旭善教授从肝气肝郁证论治胃脘痛经验
疏肝祛瘀方对兔膝早期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