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消萎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研究*

2020-12-16刘怀智周海娟

陕西中医 2020年12期
关键词:萎缩性胃镜胃炎

刘怀智,周海娟,陈 刚

海口市中医医院(海口 57153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以胃黏膜层变薄、胃黏膜固有腺体数量减少、萎缩、黏膜肌层变厚为主要特点的难治性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可表现为胃脘疼痛、胀满不适、反酸,但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需要结合胃镜及病理结果以明确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病变状态,尤其是不典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者癌变风险显著提高,资料表明本病的癌变率可达到10%,部分地区甚至高达30%,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本病病机复杂,十二指肠胃反流、自身免疫失调、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等均与本病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TNF-α等促炎性指标水平升高,参与疾病发生及发展[2]。治疗方面,对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抗HP治疗为基础,维酶素片等促黏膜修复制剂联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仍效果有限,且不能满足个体治疗需求。本病隶属于中医“胃痞”等疾病范畴,发病部位在胃,与脾胃虚弱关系最为密切,脾胃功能恢复则气血生化有源,健脾消萎方是由中医名方补中益气汤调整而来,笔者用于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健脾消萎方的作用机制。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2016年9月至2019年7月因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于我院就诊的患者,共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本研究经医学伦理会审核,编号20161103。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6~72岁,平均(49.73±6.84)岁;病程7~81个月,平均(48.57±5.96)个月;病情轻度26例,中度19例。观察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34~70岁,平均(50.17±6.47)岁;病程9~83个月,平均(49.62±5.87)个月;病情轻度28例,中度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标准:患者胃脘部疼痛,反酸,烧心,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红白相间,但以白色居多,胃内分泌物少,部分患者可见血管显露,黏膜表面伴有颗粒状,黏膜皱襞消失或变平,部分患者黏膜呈干燥状态,存在细小血点[3]。脾胃虚弱型:乏力,胃纳差,腹泻,胃脘隐痛,腹满嗳气,舌淡胖苔白腻,可见齿痕,脉细沉[4]。病例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中医证型脾胃虚弱型;签署知情同意书者;C14呼气试验阳性;既往未行抗HP治疗者。排除标准:合并胃溃疡、胃癌等胃部疾病者;受试药物过敏者;1周内已应用过护胃、抗生素等药物者;肝肾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抗HP: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国药准字H20044871)20 mg/次,2次/d;阿莫西林胶囊(0.25 g,注册证号CH20040031)0.5 g/次,每8 h口服1次。枸橼酸铋钾(0.3 g,国药准字10920098)220 mg/次,2次/d,餐后服用;克拉霉素胶囊(0.25 g,国药准字H20083442)0.5 g/次,2次/d,连续治疗2周。维酶素片(0.2 g,国药准字H

41024448)1 g/次,3次/d,连续治疗4周。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脾消萎方。方药组成:黄芪25 g,炒白术、茯苓、白花蛇舌草、鸡内金各15 g,山药、太子参各30 g,莪术9 g,升麻、丹参、陈皮各10 g,炙甘草5 g。乏力明显改太子参为人参10 g;腹泻者加淮山20 g、莲子肉10 g;食欲差加砂仁6 g。由我院中药房统一提供,1剂/d,标准煎煮法取汁3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150 ml/次,连续治疗4周。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水平改善情况。嘱患者抽血当天空腹,抽取肘部静脉血待检,离心处理后均采用ELISA法测定,离心半径10 cm,离心速度维持在3500 r/min,离心10 min。TNF-α则采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分析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 Ⅱ,PGⅡ)、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泌素-17(Gastrin-17,G-17)水平改善情况,采用微孔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症状积分(主要症状+次要症状)改善情况,根据严重程度分级,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4]。主要症状用分别用0、2、4、6表示无、轻、中、重。次要症状则用0、1、2、3表示无、轻、中、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积分[5]情况,异型增生(根据发生异型增生区域比例)、萎缩(根据固有腺体减少数目评价)、慢性炎症(根据病变范围)、肠化(根据发生肠化区域比例)等,严重程度用0、1、2、3表示无、轻、中、重。

4 疗效评价 治愈:治疗后中医总症状积分及胃镜病理积分降幅95%以上。显效:治疗后中医总症状积分及胃镜病理积分降幅70%以上。有效:中医总积分及胃镜病理积分降幅30%以上。无效:中医总症状积分及胃镜病理积分降幅不足30%。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皮疹、肾功能损伤,出现重度不良反应时及时药物干预,退出研究。

结 果

1 两组患者炎性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炎性指标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炎性指标比较

2 两组患者PGⅡ、PGⅠ、G-17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PGⅡ、PGⅠ、G-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PGⅡ、PGⅠ、G-17指标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GⅡ、PGⅠ、G-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GⅡ、PGⅠ、G-17比较(ng/L)

3 两组患者中医总症状积分、胃镜病理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总症状积分、胃镜病理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中医总症状积分、胃镜病理积分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总症状积分、胃镜病理积分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中医总症状积分、胃镜病理积分比较(分)

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HP清除率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83,P<0.01),观察组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P<0.01),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及HP清除率比较[例(%)]

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出现肝功能异常2例、胃肠道反应4例、皮疹1例、肾功能损伤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78%(8/45)。观察组出现肝功能异常3例、胃肠道反应5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9/4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较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HP阳性率高达75%[6]。HP感染时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可使胃黏膜周围的尿素被迅速水解,提高氨水平,HP还可诱发胃泌素、胃蛋白酶、胃酸分泌提高引起的胃黏膜屏障损坏[7]。HP还可分泌产生空泡素及细胞毒素,作用于胃上皮细胞,从而使TNF-α等促炎性因子大量分泌,加重炎症反应[8]。抗HP治疗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含有铋剂的标准四联疗法是HP治疗的首选方案[9]。

TNF-α是重要的炎症反应启动因子,可提高血管通透性,促进炎性渗出,从而加重炎症反应[10]。IL-6具有促炎症作用,是常见的炎性因子,可促进IL-8等促炎性因子分泌,诱发炎症瀑布,并介导胃黏膜损伤[11-12]。吴玉等[13]发现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观察组联合石斛养胃汤口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IL-6低于对照组。TGF-β1具有较强的调节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作用,是成纤维细胞的趋化因子,在纤维化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萎缩性胃炎患者存在的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均可使TGF-β1的表达水平提高[14]。血清PGⅠ、PGⅡ改变可对患者的胃黏膜功能结构造成影响,PGⅠ降低可促进胃酸分泌,PGⅡ降低则可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损伤作用,使溃疡复发几率明显提高[15]。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腺体功能异常,可影响胃内酶的合成及分泌,导致PGⅠ水平降低,G细胞数量降低,从而使G-17水平明显降低,加重胃黏膜病变。

本病隶属于中医“嘈杂”“胃痞”“痞满”等疾病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胃,但累及脾脏,胃喜润恶燥,保持润泽、滋养是保证正常通降的基础,脾则喜燥恶湿,脾胃依存。健脾消萎方是由补中益气汤加减而来,方中黄芪补益肺脾,量大,为全方君药;炒白术、茯苓均有健脾功效,其中茯苓善于渗湿,白术则善于燥湿;淮山药补益脾肾,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淮山脾肾同调;升麻生清,促进脾胃分清泻浊功能恢复;太子参为清补佳品,具有益气健脾功效,加强白术、茯苓健脾功效,上述药物合为臣药;莪术破血化瘀,行气消胀;丹参活血化瘀,与莪术合用则化瘀之力增;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鸡内金消食散结,上述药物合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健脾消萎方中的黄芪、茯苓等药物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抗应激作用;方中的白花蛇舌草、莪术等药物可抑制癌细胞增殖,并可有效减轻异型增生;健脾消萎方可抑制炎症反应,多靶点入手,本研究证实其可降低TNF-α等炎性指标。

猜你喜欢

萎缩性胃镜胃炎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四问”慢性胃炎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
谈谈萎缩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