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医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及其路径

2020-12-15蒋建华

中国医学人文 2020年10期
关键词:医学生培育价值观

文/毛 燕 蒋建华

敬业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从来就有“大医精诚”的理念,医学为社会大众提供健康支撑,医学人才的教育培养也应更加受到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就是要求高校必须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医学生作为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成员,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出调整和改变。在新形势下,弄清新时代医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内涵、培养意义及其培育路径对我国医学生的培育和其自身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新时代保持国家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医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内涵

不同民族人民大多以劳动和工作为核心来概括和提炼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的“敬业”是对公民个人层面的重要价值要求。在新时代,敬业是一种基本职业素养,更是一种重要的人生价值观。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的“敬业”要求公民要不为私利,真诚坚守,为民服务,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敬业状态。社会公民的敬业价值观表现为以下几点:专业思想牢靠,专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事业心强烈,尽职尽责,为民服务;工作态度勤勉,脚踏实地,无怨无悔;进取意识旺盛,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甘于奉献,公而忘私,忘我工作。

医学生敬业价值观内涵

医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特殊的一类,他们的敬业价值观培育工作尤为重要。医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内涵丰富并且呈现动态发展,因此医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是长期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医学生首先应该懂得医学类职业的特殊性,清楚医务工作者业务工作及其社会效益。其次,严格要求自己掌握一切必修和选修课程重点难点,做到熟记于心,灵活应用。最后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时刻铭记尚德尚医,求是求新,为生命之光,为人民健康,践行仁心仁术1。从结构上看,医学生的敬业价值观是一个对职业先认知再认同最后行动的层层递进的结构体。有德无医和有医无德都对患者不利,有德有医才能成功救治患者。在此次全球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医务人员皆为有德有医之人。

医学生敬业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医学随着时代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幻,对医学生而言,“医者仁心、舍己为人、性命相托、厚德敬业”的初心不能变,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医学生的敬业价值观,让他们明白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医学任重道远,医学生的责任重大。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特殊意义

肯定医务工作者的贡献,强化医学生职业认同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坚决扛起责任与担当,舍小家、为大家,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在最紧要的关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筑就了保卫人民健康的“铜墙铁壁”。他们以顽强的斗志和精湛的医技,充分展示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和大爱无疆的精神,充分践行着自己信仰的敬业价值观。无疑,他们为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肯定和赞扬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默默坚守与敬业态度,不仅能让医学生感受到自己职业的伟大,而且也能强化他们对职业的认同。

弘扬敬业精神,引导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这场疫情,使人民实现了个人价值与国家价值的完美统一,疫情一步步转好,体现了中国制度关键时刻办大事的优势,也彰显了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作用。没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引导,就很难有全国上下的众志成城,全国人民在这场疫情中做出了正确的价值选择。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需要我们不断增强敬业意识,加大宣传和弘扬敬业价值观的力度,牢固树立敬业情怀,需要更多的优秀医务人员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实现人生价值,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医学生敬业价值观培育的现实意义

社会长久发展的需要

敬业是民族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基本源泉,也是各族人民珍视的优秀劳动品质,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民族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新时代,人民表现出的敬业就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习近平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并提出幸福是创造出来的,梦想是打拼出来的。依靠人民不能脱离人民,只有人民辛勤、诚实、创造性的劳作才能实现奋斗目标,开创美好未来2。医务人员的敬业观体现于他们用精湛的医术,更高的医德,为百姓造福,为生命保驾护航,也就是为祖国,为人民,为改革开放做贡献。医学生、医务人员是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民和祖国离不开他们。

医学教育本质的必然

当今社会,不少医学生出现过分追求私利主义,忽视社会责任的问题。在校学习期间,学校要重视对其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敬业精神的养成。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日益加深的医患矛盾、日益增多的医患纠纷等问题都与医务工作者缺乏同情心、关爱之心,交流沟通能力弱,人文素质差密不可分。学生医学技术和职业道德同步优良发展是新时代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目的,但是不少医学院校出现了“重业务技能,轻医德医风”的教育问题。在这种偏激的教育思想和风气下,大多数医学生只学专业技能,缺乏敬业价值观的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理念与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目标一致,才能体现医学教育的本质,才能适应医学生的发展要求3。因此,当前医务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和敬业程度显得尤为重要,对医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也是回归医学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

医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医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要渗透于思想教育、专业课程学习、社会实践及榜样示范等多方面。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分享,多渠道、多途径加强医学生的敬业价值观培育。

加强理论教育,深化课程渗透

敬业价值观的养成离不开核心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一,尽心尽力地学好专业课程是促进敬业价值观养成的基础。一个人在求学时表现出对学业的钻研,在今后工作中就会表现出对从事职业的敬重和坚守,同样就会表现出对患者负责的专业态度。在求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积极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医学生敬重自己学业的关键所在。第二,培养医学生的敬业价值观,也必须重视非专业课程的教育。避免只注重专业课,而忽视其它课程的功利主义思想和“随心学及格就行”的思想,抓住非专业课程的不同特点,明确不同教学课程对于医学生成才教育的联动作用4。“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医学生而言,学好专业课程就是以后就业的基础,专业课程掌握的越牢固,在今后的实践操作中越能体现出敬业的一面,越有利于敬业价值观的养成。

深入实践学习,培养敬业习惯

考量从业人员工作的精神层面,也要考察其工作的客观效果层面,才能全面评判一个人是否做到了敬业。医学生最终要步入社会开展实践,学校要善于应用 “第二课堂”,组织学生社团、科研实践、见习实习等课堂之外实践操作活动,其目的是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充足的准备。第一,高校尤其是医学院校应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构建一套完备的医学类课外学习和特色实践活动及其准则。首先在内容上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其次在制度层面上能保障对参与学生、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引导和约束,保证活动的规范性与公平性。第二,在活动过程中,必须将细致的活动规则落实,其目的是保障学生都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态度和负责的态度对待一切科研实践活动,能充分体现出新时代医学生的修养、道德和文化。在劳动实践中先培养同学们乐业的习惯,并逐渐促使他们养成敬业的好习惯。

树立典型榜样,强化示范引领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不乏有许多爱岗敬业、辛勤劳动的优秀榜样和经典故事,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们舍生忘死、勇往直前、援鄂抗疫,展现了我国新时代医务人员高尚的道德情操、个人修养和高超的业务能力,他们的“最美逆行”为医学生们树立了典范。再多的言传都不如这一次身教来得真实,临床教师们用自身行动点燃了医学生们心中的信仰之光。崇高始于平凡,先进就在身边。身边榜样的故事真实而又感人,日常生活中和同学们一起并肩奋斗,追求着共同的目标,可以让同学们吸取积极的能量,感受到前进的希望。新形势下,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标杆,宣扬疫情防控中积极正能量的光辉事迹,鼓舞学生向榜样标杆看齐,一同奋进,强化敬业价值观培育的外生动力。

结 语

新时代需要符合时代的价值观来引导人民,坚持和践行正确敬业观是新时代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当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推力,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医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渐进且复杂的过程,高校与社会应高度关注医学生敬业观的培育工作,将敬业理念学习与敬业实践养成统一起来,形成培育合力共同营造敬业者光荣且受人尊敬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医学生培育价值观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的价值观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