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象生命

2020-12-15

中国医学人文 2020年10期
关键词:医学文学生命

孙 歌

2020中国医学人文大会医学与文学论坛是一次探讨医学与文学融合的盛会。会议邀请了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思想史学者、日本思想史领军人物孙歌,她带领我们从文学的角度理解生命和想象生命,用“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来讨论最核心的文学意味的问题。

中国古代著名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中用“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来定义最好的文学。这种看似无标准的文学其实又有标准:它存在于历史时间里,经过历史淘汰之后能够一直绵延在历史中,被一代代人重新发掘、重新理解的作品,才是好的文学作品。它们都有一个特点:无论时代、人种,所有人都能通过它得到启示,而它并没有在作品里具体说出来,它需要靠我们读者自己去探索。通常这样的文学要求作者不是从具体的观念、想法出发,而是从一种冲动出发:即从形象思维出发。我们总用:满腹经纶、搜索枯肠、腹诽、小肚鸡肠、牵肠挂肚等发生在肚子里的成语来表达本该在脑子里(如绞尽脑汁)思考的状态。文学上这种用肚子思考和医学是有一定关联的:在中医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穴位——关元穴是在肚子上,它是一个人的元气所在,当一个人元气旺的时候,他的生命比较饱满,可以克服各种困境。这种情况下,用肚子思考背后就隐藏了一个道理:当一个人的生命用元气来支撑的时候,其实大脑和心脏都要依靠他。换句话说,那些可见的、求真的思维,需要用这种不可见的、很难去求真的生命能量来支撑,且无法用求真的方式穷尽生命本身。

文学面对的是生命本身,生命是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不是各个局部相加的结果,它包含了各种各样可以分化出来的、有限的局部,但它本身又是无穷尽的。无论是情感还是现象,文学常常在世界的万物里去表示那些很难被概念穷尽的,或者是字里行间很难被表述的现象。德国著名文豪歌德谈生命不可测的特征,他说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灵魂的触角可以伸到身体之外,使我们有一种预感,可以预见到最近的未来,我们都在神秘而奇遇的境界中探索。同时歌德认为他同时期的作家席勒最大的问题是从观念出发写作,而这会损害他作品的文学性。这种文学领域的现象在我们医学领域中也不时发生,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越来越按照规律去把握人体疾病和健康的状态。但是当我们一旦用规律来要求生命,我们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所有人的生命都是个体,都是不可重复的,而同样的生命吃同样的药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无论是面对医生的患者,还是面对研究文学的读者,我们都有必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生命的完整性,而这通常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

文学创作很大程度上要有观念,这个观念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登场,它不包打天下。在很大程度上,文学创作需要调动作家的直觉和读者的直觉才能使作品真的被接受。如在古典文学中:唐代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其中本是没有声响的“推”最后换成有声响的“敲”,它画面就立体了。杜甫的《夔州歌》: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这首诗直白又舒服。因此无论是写作还是欣赏,除了眼睛之外,耳朵也有重要功能。而除了眼睛、耳朵,我们还会联想。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曲中我们眼前的画面是动的,可视的图画包含不可视的图画,一些单独的词甚至一些没有形状的颜色我们把它融为一体,在我们心中再次创作出来。我们欣赏文学的要求通常是把没有的写出来,把可以看出来的说出来,同时最后发现我们不是胡说八道。文学家调动想象的方式来创作和欣赏的时候,我们最务实的医生也在用同样的方式治病。

孙歌最后说道,中国人传统的信仰现在还活着,而且它支撑着我们民族不断地战胜困难,不断地、绵延地在历史中走下去!因为我们中国人的传统里是存在着一种让生命超越自身状态的信仰,只不过我们很难把它用现在的方式提炼出来。同时古人一直在打造这样一种信仰——万物一体之仁,我们的生命承载着道。无论年轻、年老,无论健康、生病,对于中国人来说,每一个人体都是极其有限、渺小的,当中国人意识到自己有限的生命能够融入到无限当中去,便能坦然面对死亡。

(感谢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赵美娟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第八临床医院周文慧对孙歌先生的讲话进行整理。)

猜你喜欢

医学文学生命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我们需要文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医学、生命科学类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