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及推进路径

2020-12-14张虎陈永堂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27期
关键词:推进路径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

张虎 陈永堂

摘要:职业学校只有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明确办学的目标和方向,着力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创新育人机制,实施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创新管理,形成办学特色,才能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推进路径;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9C-0043-04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的缺乏,這就对职业学校的办学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内涵

高质量发展是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说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世界和中国优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形成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逻辑。

高质量已经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好切实可行的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参加各类技能大赛、顶岗实习、进企业实践锻炼等途径,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我国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就是职业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完善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输送链,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就是今后职业教育将逐步加大办学改革,实现由政府举办为主向由政府统管、社会多元办学的重大转变,缩小规模,提高质量,实行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办学,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新时代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就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创新了职业教育制度,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开始转型升级,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每一所职业学校都要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切实把握其深刻内涵,做不忘初心,精心育人,牢记立德树人使命的楷模,深刻认识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优秀人才,为了谁而培养人才等根本性问题。因此,笔者认为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必须具备如下几方面特征。

(一)方向性

围绕服务社会、服务发展,促进学生就业,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新型人才,打造大国工匠。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整个教育教学之中,全天候、全方位育人,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根本性

为了国家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振兴,面对各类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面对获取知识途径的变化、教育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职业学校要着眼于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前途教育,为祖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三)多元性

职业教育要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多与相关行业、企业交流沟通,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坚定实施多元化办学,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之路,实现多方合作、高效高质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四)创新性

我国的职业教育规模比较大,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多年来,我校不断深化国际合作,加大国际交流,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创新,明确办学方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企业共同办好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面向市场、服务经济发展,为学生就业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推进路径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根据新颁布的“职教20条”要求,新时代的职业教育要大幅提升现代化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优质人才。这就为职业学校转型升级、快速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确立目标,引领高质量发展

每所学校都有自身的发展特质,学校管理者应通过对历史与现状的联系分析、理想与现实的深刻透视,确立自己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坚持走融合发展之路,快速实现学校办学层次的转型升级,在做大做强职教品牌上下功夫。学校有了发展愿景,教师有了个人的成长目标,从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到普通教职工,每个人都有近期的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励和鞭策全校教职工,使每个人都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昂扬的战斗意志,向着自己所确立的目标奋力前行。当然,这样的目标便自然成了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提振精气神的先决条件,成了学校有效管理、特色建设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健全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成效。职业学校相对于普通学校而言,有其特殊性、复杂性和一定的管理难度。对此,学校一班人要深刻认识到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只有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学校的发展才能步入正轨。只有把职称申报评审考核、岗位聘用、绩效工资考核等系列管理制度修订完善,形成学校无闲人,人人有事干,个个能吃苦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才能不断激发教职工奋发向上的活力,才能打造出高质量的一流的职业名校。

(三)打造队伍,促进团队式成长

2017年9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加强内涵建设,加快教育由量到质的转变。狠抓教育质量,坚持四个回归,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优秀学生。陈部长从课堂的战略地位出发,确定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围绕“课堂革命”,我们要着力加强三个方面的建设。

1.加强“青蓝工程”建设。培养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学校可以落实牵头部门,组织新入职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教育管理等全面培训;举行青蓝结对帮扶仪式,由各学科优秀教师担任师傅,与年轻教师进行结对,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搭建平台。同时对他们进行备课上课、学生管理等方面辅导,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学年结束,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进行考核评比,不断激发他们教学热情,提高他们教学的积极性。

2.加强教研团队建设。学校应统筹安排集体备课工作,集体备课可采用下列流程:主备人主讲、备课组成员集体研课→授课前进行二次备课、设计导学案→课后教学反思。要求主备人准备的下周教学用的教学设计和导学案,必须提前一周以书面形式发给备课组的每一位老师。在集体备课前,备课组内的其他老师要先自行熟悉下发的材料,确保集体备课时,能够做到充分讨论、畅所欲言。学校每学期对优秀教研组、系部、优秀教师予以奖励,造浓教学研究氛围。

3.加强中层团队建设。为增强学校中层团队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提高业务水平,我校每双周教研会都安排教研组长、系部主任或其他中层干部开设专题讲座,对广大教师进行教学业务知识培训,及时向一线教师宣传最新的课改动态、学校的课改现状。既锻炼培养了中层管理干部,又能使全体教学人员及时掌握最新动态和相应业务知识。

(四)强化德育,培育高素质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新时代职业教育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学校要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现德育、智育深度融合。

1.注重主题教育特色化。坚持以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思想。在德育实践中,创新德育内容、方式和途径,根据学生年级、年龄、专业、心理的特点,每月确定一个教育主题,利用集中教育、班会等不同形式,开展爱心与责任教育、感恩教育、学风纪律教育、法制安全教育、自尊自爱教育等主题活动。组建学生社团,开展教室文化、宿舍文化、校园文明卫生月评比、文明礼仪规范竞赛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努力构建起主题化、序列化的主题教育体系,打造特色德育品牌。

2.注重文化育人一体化。以文化育人为主线贯穿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阜宁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坚持把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书香文化相结合、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常規教育教学相结合,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会文化”“五位一体”的文化育人体系。

3.注重学生管理规范化。坚持校级领导、学管人员、学生会、宿管人员、值班老师“五位一体”的管理制度,实行定人定岗、落实责任、强化考核的全天候、立体化、无缝隙的值周值日管理模式,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管理与监控,抓实、抓细、抓小每一件事情和问题,做到每天一通报,每周一汇总,每月一总结,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将管理落到实处。通过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编印学生学习手册、尝试组建家长委员会等有效方式,强化规范管理,提升育人水平。

4.注重“工匠精神”德育化。“工匠精神”是新时代涌现出来的一种职业精神,主要是就从业者而言的,属于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范畴,主要是在干事创业中体现出来的一种优良品质。目前我国经济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工匠精神”,那么如何培养新时代的工匠,值得我们每位职业教育工作者去认真思考。职业学校培育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在肩,肩负着培养工匠的历史责任。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工匠精神”进校园、进教材,融入学校德育课程,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工匠精神”熏陶,这样“工匠精神”将会植入中职学生的灵魂。

5.注重校企育人常态化。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总要求、目标任务和李克强总理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推动产教融合等重要指示精神,学校可采取请进来,与企业共商培育大计,走出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形式,逐步推动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建设与职业岗位的并轨对接。不断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采取“以能力为本位,以技术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实训基地放在企业,把技能课程放在车间,联合培训学生,共同开发课程体系,让有形的课程和无形的文化水乳交融,使校企合作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让企业经常见到教师、学生的身影。学校可与知名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办“冠名班”,为企业进行订单培养、定岗培养。

(五)构建课程,编制适用型教材

定期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加岗位实践,及时邀请企业名师来校交流并开设讲座,做到制度化、常态化;安排教学教研人员到知名企业调研、交流,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组织教学,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同步。努力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并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产品生产及开发等校企合作方式为落脚点,实现“双赢”,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校企共同编制精品课程建设方案,深入理解精品课程的建设内容,解决为什么建、建什么、谁来建、如何建等问题,有具体的课程建设可行性、必要性描述,有建设内容、责任人、实施步骤、完成的时间节点和要求等项目。明确双方在课程建设方面的职、权、利及要求等。从而全面提高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在新的发展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只有咬定目标,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大力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创新育人机制,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才能不断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凌四立,曾筱霄.论弘扬工匠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2]蒋璟萍.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理论参考,2014(11).

[3]张健.追梦,向课改更深处漫溯[J].华人时刊·校长,2018(4).

[4]黄敬统.团队文化:追逐教育梦想的动力源[J].华人时刊·校长,2018(4).

责任编辑:章跃一

猜你喜欢

推进路径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天津市家庭农场现状调查及推进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