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的影响
——一项基于文献1997-2019 统计的考察

2020-12-14杨运杰

散文百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语种英译语言学

杨运杰 李 瑛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近年来,认知科学不断发展,翻译研究在其影响下不断推陈出新,认知翻译学也就由此应运而生。“认知翻译学是指基于认知科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翻译研究”。[1]其下又分两类,一为“广义认知翻译学”(基于认知科学),二为“狭义认知翻译学”(基于认知语言学)。[1]因为认知翻译学的两大理论基础——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虽然同属认知科学领域,但前者属于第一代认知科学,而后者则属于第二代认知科学。“第一代和第二代认知科学都研究心智和认知但存在一系列根本的分歧。”[2]二者的哲学基础大相径庭,分别为客观主义哲学和体验哲学。因此,将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二者对翻译研究的影响分开来进行探讨,方为应有之义。因此,本文从狭义认知翻译学的视角出发,拟采用文献计量法,考察分析1997-2019 年间与认知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相关的文献,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法是研究所采取的核心方法。该方法在文献计量学方法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献计量法以定量分析为主,主要从文献的外部特征出发进行分析研究;[3]采用的方法主要为数学和统计方法,目的在于对科学技术的当前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描述、评价和预测。[4]由于文献计量法相对而言较为客观,这对于避免或部分消解科学研究中的主观化倾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研究主要采取了文献计量法来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工具主要包括Excel 电子表格和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软件。关于Excel,在此不再赘述。而CiteSpace,其开发者为陈超美(Chaomei Chen)博士,主要用以对科学文献中的新趋势与新动态进行识别与可视化。该软件功能强大,“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5]使分析人员能够更轻松地应对科学主题领域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6]

中国知网是研究所用数据的主要来源。根据研究目的,将检索词定为“认知语言学”和“翻译”,检索范围涵盖期刊、博硕和会议论文。在期刊方面,主要选取了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出现的文献。检索的时间范围限定为1997-2019 年。将检索结果经过初筛和再查后,得到结果364 条,再分别将其导入CiteSpace 和Excel 进行统计分析。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1.总体发展趋势。

某一领域某个时期的研究状况可以经由发表的相关文献数量从侧面折射出来。图1 是将数据导入Excel 电子表格后,对三类文献在时间和数量上进行统计,得到的文献数量分布折线图。具体如下:

图1 1997-2019 认知语言学影响下翻译研究的文献数量分布

如图1 所示,1997-2019 年认知语言学影响下的翻译研究呈现出波浪形的上升趋势。1997-2008 年间,三类论文总量由最初的1 篇,逐步上升到后来的22 篇。其中,期刊、博硕和会议论文分别为12 篇、7 篇和3 篇。这表明在1997-2008 年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翻译研究。这段缓慢增长的时期可以看作是认知语言学影响下翻译研究的萌芽期。2009-2019 年间,三类论文总量每年基本都超过了20 篇,34 篇为其峰值,出现于2010 年。其中,期刊论文年均12 篇左右;博硕论文年均11 篇左右;会议论文年均2 篇左右。在这段时期,从认知语言学出发研究翻译的学者群体逐渐稳固下来并不断增长,认知语言学影响下的翻译研究开始逐渐步入发展期。

2.研究热点分析。

在一个具体的时间段内,一定数量且相互关联的论文所集中关注的研究问题,能够反映出该领域该时间段内的研究热点。[7]而CiteSpace 中的关键词共现恰好就能满足这一需求。将数据导入CiteSpace 后,排除出现频率小于5 的关键词,得到1997-2019 年认知语言学影响下的翻译研究关键词词频统计结果,将该结果进行整理后,按照关键词出现总频次降序排序,得到表1。具体如下:

?

对上述关键词进行归类后,可以看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1)翻译策略的认知研究;(2)构建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探索;(3)双语转换中隐喻、转喻的翻译研究;(4)文学翻译的认知研究;(5)翻译教学的认知研究等。其中,翻译策略认知研究的论文占文献总数的41.5%,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研究的论文占文献总数的24.2%,双语转换中隐喻和转喻现象翻译研究的论文占文献总数的13.2%,文学翻译认知研究的论文占文献总数的9.3%,翻译教学认知研究的论文占文献总数的5.8%。这与关键词词频统计的结果基本吻合。可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翻译研究,最主要的目标还是要借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探索出一种更适用于现今翻译需求的翻译策略。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也就由此建构了起来。而隐喻和转喻的翻译、文学翻译和翻译教学,都是在前两者的指导下进行,或者说只是二者在某一特殊领域的一种体现。

如表1 所示,认知语言学影响下的翻译研究,涉及到的理论主要包括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隐喻、转喻、识解、概念整合、意象图式、范畴化以及原型理论。排除综合运用多种理论、构建理论框架的尝试以及相关综述类文献等的基础上,本文对1997-2019 年间与认知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认知语言学影响下的翻译研究,主要借鉴了认知语言学的隐喻和转喻理论(42.1%),然后依次是识解理论(17.5%)、体验哲学观(13.1%)、范畴化和原型理论(12.6%)以及概念整合理论(10.9%),最后是意象图式理论(3.8%)。这与关键词词频统计的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见,认知语言学影响下的翻译研究,基本借鉴了认知语言学的所有基本理论。其中,隐喻和转喻理论最受研究者们的青睐。一方面,这说明了认知语言学与翻译学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另一方面,这也间接证明了认知语言学的强大解释力。

3.涉及领域分析。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进行翻译研究,所涉及的领域不仅包括语言本身,也涵盖了很多其它领域。排除理论建构和综述类文献后,统计了相关文献的研究领域,结果具体如下:

图2 1997-2019 认知语言学影响下翻译研究的涉及领域分布

如图2 所示,研究者所涉领域广博,几乎所有的研究领域和相关题材都被包括在内。其中,文学占比最大,为46.0%。而在文学领域下,又以诗歌和小说为主。研究者们尤为关注富有文化特色的诗歌和小说,国内的如《诗经》、唐诗宋词、《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国外的如《简·爱》《嘉莉妹妹》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等,这些都是研究们所用语料的常见来源。就《红楼梦》而言,收集到的364 篇论文中,就有10 篇探讨了《红楼梦》或《红楼梦》中特定内容的翻译问题。如:韦汉[8]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红楼梦》第一回的一本多译现象进行了阐释;肖家燕和李恒威[9]对《红楼梦》中诗歌的翻译方法进行了认知探讨;王寅[10]就《红楼梦》中的成语英译进行了探究。

而在非文学领域,语言(18.6%)、文化(13.3%)和教学(7.0%)也常常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语言领域的研究,如:蒋侠[11]对流水句英译问题进行的认知探究;寇代辉[12]对中文“把”字句英译进行的认知解读;以及周亚娟[13]对新词、新语翻译的认知研究等。文化领域的研究,如:张黎黎[14]、蔡维娜[15]、贺娉婷[16]对茶文化英译问题的研究;刘静[17]对“道”文化意象英译问题的关注;黄宝荣[18]对文物名称英译问题的探讨等。而教学领域的研究,则有葛怀瑾[19]关于教材中汉英翻译问题的研究;苗菊和朱琳[20]关于翻译思维与翻译教学的分析;史蕊[21]、蒋元猷[22]关于认知语言学及其翻译观对英语翻译教学启示的探讨等。

除以上占主导地位的研究领域以外,其它研究领域也同样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注意。如科技、医学、政治、法律和电影等领域。就医学领域而言,基于概念隐喻理论,谷峰[23]对《伤寒论》内中医隐喻术语的英译问题展开了研究探讨。在法律领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李慧敏[24]对法律语言中的战争隐喻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而在电影领域,韩晓秋和线宏力[25]从认知视角探讨了国产影视剧名的英译问题。

三、问题与思考

认知语言学影响下的翻译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比较显著的问题,就是研究所涉及到的语种比较少且不够深入。对相关文献所涉及到的语种进行统计,得到统计结果后制成图3,具体如下:

图3 1997-2019 认知语言学影响下的翻译研究涉及语种分布

如图3 所示,可以看出,研究者们更倾向于汉语向英语(45.0%)的研究分析和英汉双语之间(36.5%)的对比探讨。英语向汉语(12.4%)的语言探讨相对较少。同时,与英汉翻译相比,汉语和其它语言的相互转换也是凤毛麟角。除汉俄翻译(9 篇,3.2%)和汉日翻译(4 篇,1.4%)稍微多一点点,其它诸如汉法翻译、汉西翻译、汉韩翻译和汉越翻译等都只有一篇,更遑论其它根本没有出现的语种。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以汉语为母语的研究者,对母语的理解和运用较为纯熟,因此更加倾向于从本族语出发进行语言探讨,以避免因外语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而带来的问题。二是国内语言教学,英语长期一家独大,其它的语言,远不及英语那么普及,相关的研究者和研究较少也在情理之中。而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研究者自身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提升自己的外语阅读、鉴赏和研究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与国外的研究者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强联合。而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对其它语种的扶持力度,推进各大语种的教育教学工作,并最终促进其它语种科研数量和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法,基于从中国知网上采集的364篇认知语言学影响下的翻译研究论文,对该领域的总体发展趋势、研究热点、涉及领域和题材等进行了研究考察。研究发现:国内认知语言学影响下的翻译研究呈上升趋势,经历过萌芽期,如今已逐步步入发展期;研究热点包括:翻译策略的认知研究、构建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探索、双语转换中隐喻和转喻现象的翻译研究、文学翻译的认知研究和翻译教学的认知研究等;研究涉及领域广博,几乎所有的研究领域和相关题材都被包括在内,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学和文化,也涉及到了诸如科技、医学、政治、法律和电影等其它领域;英汉翻译研究占主导,尤其是汉译英,而其它语种的研究目前尚且有所欠缺;未来或能从这个方面寻找突破口,并最终实现各语种研究的同时并举和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语种英译语言学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外语语种规划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